钟梅
湛江市第二十二中学 广东省 湛江市 5240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育教学不断进步、完善,涌现了许多新兴有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其中,情境教学法凭借其科学性、合理性、高效性被广泛应用到初中历史教学当中,能够促使学生对历史知识、事件、现象、规律形成更加直观的认识和了解,有利于学生深入学习历史知识,提高自身的学习质量,进而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针对情境教学与初中历史教学有机融合展开深度思考,依据学情与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情境形式,让初中历史课堂焕发新的活力,以此发挥情境教学的育人作用。基于此,本文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为背景、以情境教学的创设与运用为线索展开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情境教学;教学探究
随着教育理念与改革要求的不断进化,以往的初中历史教学理念与方式已经不适用于当前的教学发展与学生需求了。众所周知,初中历史所包含的知识内容较多,跨越的领域比较广泛,从古到今、由内到外,需要学生理解记忆的知识点技术非常庞大,如果仍然沿用以往课上说讲灌输、课下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效率很难提升,久而久之,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也会降低,因此,情境教学的引用迫在眉睫。与以往的教学方式相比,情境教学可以将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转变为生动形象的历史事实,引导学生再度回到当时或相关的场景中,能够有效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发掘历史学习的魅力,进而爱上历史与历史学习。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尚未成熟,其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仍处于发展进化的阶段,依据这样的学习能力学生很难对所学习的知识形成全面的理解和掌握,更无法理解其深层次含义,尤其是针对历史知识储备薄弱、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他们很难将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1]。对此,教师可以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将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细化,设计出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并解答,在分析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准确抓住本节课的重难点,并为之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反馈做准备,检验出学生理解欠缺的地方。
以部编版九上第二十课举例,在学习“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跨越时空、跨越国家,去体会十九世纪法国在整个欧洲造成的变动,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促进问题情境的创设。比如,(1)阅读课文,你会如何评价拿破仑帝国的兴衰历程?(2)回顾分析拿破仑的一生,你会如何评价这个人?这两个问题关联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可以有效引导学生从国家和个人的角度分别审视“拿破仑帝国”,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形成更加立体的认识。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给予细致的评价,并发掘出学生理解欠缺的地方,有针对性的进行深一步的知识讲解,确保学生可以对拿破仑上台、执政政策、帝国覆灭等系列知识点有一个整体性、体系性的认识,锻炼学生通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创设多媒体情境,提高认知水平
现代教育技术的进步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使教师彻底从以往单一板书的状态中脱离了出来,教师可以自如运用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将课本上描述的历史事件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展现出来,将多个历史节点联系起来,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多重身体感官学习理解历史知识,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与知识的记忆,放大历史情境的感染力[2]。同时,多媒体情境的创设能够帮助学生对历史事件形成更加直观的体验,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提高其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感悟。
以七上第九课举例,在学习“秦统一中国”这一课时,由于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对其中的很多知识点都产生了疑问或分歧,有学生认为:秦国之所以如此快速的强大起来,都是因为商鞅变法;还有学生疑惑,嬴政继位的年龄如此之小,怎么从吕不韦手中夺得政权的?对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纪录片,让学生在深沉的背景音中走进“大秦帝国”;在讲解秦灭燕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电影中“荆轲刺秦王”的片段重现当时的场景,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理解燕国之所以灭亡的历史原因;在对陈胜、吴广起义进行讲解时,可能会有学生好奇,为何如此强大的秦国会在顷刻间走向灭亡呢?那么教师可以利用动画为学生讲述“沙丘政变”的故事,使学生对历史真相的前因后果一清二楚,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
三、创设角色情境,强化知识理解
角色扮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将其与情境教学法结合起来,通过角色扮演创设角色情境,营造浓厚的历史学习氛围。初中阶段的学生喜欢表演、模仿,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设计教学情境,在课前依据教学目标给学生一个表演的主题,然后让学生自主搜集素材,确定故事内容与情节,并选择通过何种形式表现出来,通过这种深入其中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了解历史事件的过程,并有效探究其历史意义。同时,角色扮演的方式还能帮助学生体会所扮演历史人物的心理状态,感受此人物在历史事件中起到的推动作用,体会那个时代人民的日常生活,在活跃开放的氛围中达到记忆历史知识、掌握历史事件的学习目标。
以八下第三课举例,在学习“土地改革”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全面理解这一政策带给农民生活的切实改变,了解在改革前后富农的处境变化,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参考《暴风骤雨》这一文学作品,通过对其内容进行改编排练出一段情境戏。在课堂上,一名学生扮演改革者,几名学生扮演贫农,一名学生扮演地主,在分配地主家的物资时,改革者结合历史知识与书本内容设计台词,并问道:“咱们既得了衣裳,又分了牛马,谁给整的呀?”贫农扮演者异口同声道:“共产党给的呗,共产党给了我们活着的希望。”而此时,地主应配合着小声说道:“我的土地、家产都没了,我这日子可咋过啊!”至此,表演结束。尽管表演的时间十分短暂,但学生已经可以通过这一代表场景对课文内容产生了深入的理解,认识到土地改革分别对贫农和地主的影响,并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这种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帮助学生自觉延伸学习内容、拓展学习氛围,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逻辑能力等等,进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四、创设音乐情境,深化学生情感
优美的音乐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学习的情感。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音乐情境对历史教学的辅助作用,依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音乐创设情境、展开教学。以八下第十二课举例,在学习“民族大团结”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起演唱《民族团结颂》或《民族团结大联唱》等歌颂民族团结的歌曲,唤醒学生的爱国情感,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将情境教学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初中历史教师应深刻认识到情境教学的运用优势,并通过情境创设为学生营造适宜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历史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达到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郭瑞卿. 关于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情境教学探究[C].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1年教育创新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1:372-373.
[2]马胜先.情境教学构建初中历史趣味课堂[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3):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