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四月10期   作者:张应武
[导读] 随着时代的不断更新
        张应武
        西安海棠职业学院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更新,高校党建工作也有了新的进展,现阶段的高校要如何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推进党建关注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并实现两者间的相互契合、互为作用,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基于此,下文将对高校基层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展开分析。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建;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径

1 党建与思政教育的关系
        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相互影响,党建工作为思政教育的切入点,思政教育为党建提供发展动力。高校党建是学校结合学生综合素质及发展规律,在学生群体之中有计划、有选择及有组织的选择入党积极分子及党员,并提供相关的教育及管理活动。高校学生正处于三观成熟的发展时期,高校党建的工作将有效向学生弘扬党的精神与宗旨,对学生的思想层面产生积极的影响,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组织性保障。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高校党建工作开展的动力。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提高当代青年大学生抵御西方思想、消极思想及传统糟粕文化影响的能力。借助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作用,营造良好的校园风气与学习氛围,激励当代青年大学生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增强我党在学生中的凝聚力及影响力。
2 高校基层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现实意义
2.1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必然要求
        高校学生党建是高校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党建的主要内容。虽然两者在工作的着力点上略有区别,但究其目标则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解决好“培养什么人”这一教育的首要问题。只有坚持以党的建设为引领,将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特别是思政课堂上及时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引导学生,才能更好地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提升他们的道德素养,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只有如此,才能把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这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原则坚持好、发展好。
2.2 突显高校立德树人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5月2日北大师生座谈会上指出:“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因此,高校要时刻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这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需要全员全方位参与,更需要党建元素的融入,这样更有助于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有益于改善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有益于增强大学生党建的活力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总体来看,通过推进党建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机统筹、深度融合,可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更多的党建元素,通过创新教育载体、拓展教育形式、创新教育内容,不仅能激发党建生机与活力,提升课堂成效,而且能突显高校立德树人的目标。
3 高校基层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有效路径
3.1 贯彻“共建共治”的治理理念,提升互构性治理的统摄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一思想内蕴着实体上共同建设、行动上共同治理的逻辑理路。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分别承载着全面从严治党与全方位育人的使命。只有让“共建共治”理念深入人心、落于行动,才能推动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实践在目标定位、理论构建、方法运用、系统运行等层面的现代化与精细化。一是通过理论阐释、教育宣传与实践演进等路径教育主体形成对“共建共治”理念的广泛认同、认可,并在行动中自觉遵循。二是明确“共建共治”的具体要求,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统领作用,将党建工作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并以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为载体,增强学生党建的生命力与吸引力。

三是通过宏观体系规划搭建组织协调机构、资源共享平台,从而形成工作交流机制、互为学习机制,实现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增强治理结构的协同性、整体性与治理发展的有序性、精准性,为高校以全局理念协调二者的治理行动提供根本遵循。
3.2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以党建促思政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道:“我们干事业不能忘本忘祖、忘记初心。我们共产党人的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我们要固的本,就是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回顾近100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再到今天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勠力同心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什么指引着中国共产党人一路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毫无疑问,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和人民的嘱托。因此,在今天,我们要继续凭着这股热情去努力实现我们远大的理想。要把党建工作和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衔接、深度结合,而不能彼此割裂,要在共同信仰的指引下、在共同理想的号召下,以党建促思政教育,由此形成一股合力,实现党建工作、思政教学与科研工作双丰收。
3.3 构建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机制
        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的一致性,以及工作内容的趋同性,决定了两者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必要性。首先,在教育理念上要形成合力,把立德树人、培根塑魂作为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他们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其次,在工作制度上要形成协同发展规范,明确两者协同发展的方式,切实密切两者的联系,进一步形成发展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再次,要在人力资源上凝聚共识形成教育合力,分管和从事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部门和老师,相互间要主动沟通联系、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加快推进两支队伍的一体化协同发展;最后,要在阵地建设平台打造上形成发展合力,特别是要建立协同创新发展共享平台,切实增强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两支队伍交流互动的归属感、认同感,努力实现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管理。
度融合的有效举措
3.4 提升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整体素质
        高校党务队伍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是大学生在校期间行为上的引导者、思想上的启蒙者、知识上的传授者,教师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因此,要对党委组织部门人员、二级院系党总支书记、专职组织员、党支部书记定期开展党建知识培训,开展定期考核,强化责任担当意识,把培训和考核结果作为评定先进的标准。同时,辅导员、班导师和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明确育人的使命和责任,主动学习,加强知识储备和更新,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个人能力,用高尚的品格、积极向上的思想、榜样的力量教育和引导学生,真正在思想和行动上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担负着立德树人、为国家培养输送合格人才的神圣使命,加快推进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意义重大而深远。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学生党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构建协同发展的工作机制,实现内容方式的互鉴互用,必将加快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同向发展,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标准完成。
参考文献:
[1]赵娜.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11):30-31.
[2]孙志海.关于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思考[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5):82-84.
[3]黄述利.新时期高校“党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机制探究[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40(09):173-174.


姓名:张应武  西安海棠职业学院

(出生年-):1982.08.16
性别:男
民族:汉
籍贯:陕西长安
职称:?初级(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
学历:本科
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邮寄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水安路30号西安海棠职业学院
电话:13720736797

【署名单位】
单位名称:西安海棠职业学院
省市:陕西省西安市
单位邮编:7100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