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家国情怀素养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四月10期   作者:易建家
[导读] 俗话说"读史明志",通过对历史这门学科进行学习
        易建家
        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      531499
        摘要:俗话说"读史明志",通过对历史这门学科进行学习,可以让学生的思考能力变得更加具有前瞻性。而在高中阶段,对学生开展历史教学也是如此,让学生进行历史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多了解我们国家的历史,了解一些过去发生的事件,用更多的辩证思维看待具体的历史事件,让高中历史教育更有意义。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素养;渗透
引言: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改革方案的出台和实施,各大学校纷纷转移教育重心。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保障学生掌握基础的学科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学生能够明白学科的主要含义、价值以及如何将学科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高中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关键的,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于思想情感的理解也更加通透,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渗透爱国情怀对于学生成长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一、培养家国情怀的必要性
        (一)高中历史课堂的要求
        高中历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过程中,从各个角度了解历史,认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和精神素养。以此来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由此可以看出,高中历史教育与爱国情怀有着直接关系,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看待中国的发展,提升学生对于国家的自豪感。
        (二)历史核心素养要求加强对于家国情怀的教育
        学科核心素养教育是学科教育的重点,历史核心素养的内容包括学生对历史时空的理解以及家国情怀等几个部分。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接触到中国历史,也会接触到外国的历史,这样的对比会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性,增加自己对我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现状
        从目前高中师生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状况来看,不仅仅是学生"家国情怀"素养较差,就连很多教师都没有重视对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很多教师甚至从未思考过如何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如果在高中历史教育中忽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仅仅依靠学生自己的理解和领悟去提高自己的“家国情怀”素养,那势必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成长。另外,在高中教育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学习能力,但由于还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所以仍然容易受到外国因素的影响,丧失对本国体制及文化的自信心,这种现象并非个例,这种观点也并非危言耸听,从中国某留学生在2017年美国马里兰大学进行的毕业典礼演讲所讲的毁人三观的言论就足以可见当前时期这一现象的严峻程度。也从侧面反映了当前时期我国教育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及紧迫性。
三、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渗透家国情怀的主要策略
        (一)吸引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通常人们在谈论“家国情怀”这个话题时,更像是对过去发生的事情的感情,而“家国情怀”往往是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年轻人讨论这方面的时候,很多是比较空洞的,对于学生的家乡情怀的培养应该更符合现代年轻人的需要,而不是用传统的历史理论知识来培养他们。新时代的年轻人会更加喜欢有趣的事物,对于历史也是如此,因此教师就可以在进行历史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去选用题材更加丰富的历史史料,图片,影视资料等等,这些都可以对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起到一定的作用。
        例如,如果老师给高中生讲中国古代文化的历史,老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向学生展示古代使用器具的图像和照片,或者带学生去当地的博物馆,真正的使学生了解古代器具的演变进程。我国历史悠久,通过具体的向学生展示我国的文化历史,可以让学生为自己的国家感到自豪,使得家国情怀得以渗透。

因此,在历史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找出学生的兴趣所在,引入历史知识,才能真正将家国情怀渗透到教育过程中。
        (二)创造历史情境
        历史课程是通过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描述,对当今社会和个人产生哲学思辨的过程,对于习惯享受现代社会发展成果的高中生来说,历史时间发生的年代久远,古今时代特点差距巨大,学生难以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的现状使得家园情怀的教育难以开展,因此,想要在历史教育中有效渗透家园情怀教育,教师应当注意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再现中具体的体验到在那个历史背景下展现的具体景象,为渗透家国情怀打基础。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时, 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集数据,利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教学,先展现1912-1928年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主义工业,再展现了当今我国的工业发展情况, 通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将1912年至1928年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与今天中国的发展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我们的国家正在变得越来越强大,而这种强大正由于党的正确领导,以及祖国给予的坚实依靠。利用这样的方式来让学生感受到深刻的家国情怀教育,以此激发学生拥有民族自豪感和高尚的爱国情操。
        (三)例举名人事例,体会家国情怀
        教师可以从历史课堂中引用名人的例子,用这些例子来强调和诠释家国情怀,进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就比如:历史上有名的名人"岳飞",他的身上就刻有精忠报国的大字,此外还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的文天祥等等。这些都是历史上著名的爱国人才,通过对这些人物的了解,学生能够从他们身上体会到爱国的重要性以及伟大的人格魅力,从而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培养自身的爱国情怀。
        (四)增加课外实践机会,加深学生对于家国情怀的认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家国情怀的信念更加深入,可以为学生创造课外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合理利用课余时间游览历史博物馆或红色革命文化纪念馆等。通过历史文物了解我国历史文化,感受过去和现在生活的区别,并能够意识到现在美好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比如编排家国情怀主题的话剧,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融入到话剧情节中,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还可以缓解高中学习压力的;组织学生参观红色纪念馆或者组织学生观看家国情怀题材的影视作品,比如《战狼2》,每个有中国血性的人民都会被电影中的情节感染到的,而电影勾起了每个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个人受难后始终有强大的祖国作为后盾,这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感到骄傲的。
        (五)采用对比方式,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通过对比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师可以在古代历史中将各个朝代,按照国家政治特点来进行分段,如西周时期是分封制,秦朝是郡县制,到了清朝时期则是推行三省六部制度,教师便可以从这不同的制度入手,进行对比分析。各个朝代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特点,所以所选取的制度也有所不同,但是每一种新的制度的出现,都是我国一次民族融合的大进步,清朝更是一个有少数民族所统治的国家,使得多个民族在同一的政权的领导之下能够更好地融合生活。我国现在的社会与过去的社会性质不同,但过去的政治制度和文明启发了我国政治制度的建立,通过了解和比较古代政治制度和文明,学生加深对当代政治的理解,激发学生维护国家统一的情感。
结语: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从核心素养的培养入手, 旨在找出高中历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高中历史教育的实施策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历史教学中的重点工程,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保持和发展。历史课程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整体教学,教师应在教学目标、课程设计和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课程进行改革,进一步开展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高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黄春霞.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素养[J].教育革新,2020(05):30.
[2]伏军.家国情怀应从现实困惑走向价值引领——以历史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教学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35):53-56.
[3]李波.探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途径[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3):189-1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