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亮
大庆市第四十三中学 大庆市龙凤区 163714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国的中学地理教育领域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就我国当下的中学地理教育领域而言,与地理信息技术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地理信息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提升中学地理教学质量。对于学生而言,除了要了解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之外,还要掌握这些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方法;对于老师而言,要科学合理的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地理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价值,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我国中学;地理教育;发展方向;分析
1国际中学地理主要教育思想
1.1兴趣为主,培养学生独立思想
在国际学校中学生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方向,主攻地理的不同方向。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加强对本科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利于学生以后职业选择和后期的人生规划。
1.2综合评价机制
在国际学校教育中,除基本理论课程之外,更重要的是以学生的思考能力为主,同时学生实践机会较多,可以实地考察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培养他们具有独立自主的批判思想,鼓励学生动手做项目,而不是一味的考试,以多元化的成绩作为标准进行综合评价。
2创新教育及中学地理教育的现状与出路
在我国基础教育界,创新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很热闹,但实际效果却不乐观。有人将我国中小学推行创新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概括为四大误区: 一是“政策化”误区,把创新教育视作是从上而下倡导的政策和近乎抽象的“创新精神”,在会议上、总结时、迎接领导检查中制造一点创新的幻觉,回到课堂教学则还是搞应试教育。二是“另类化”误区,把创新教育视作少部分学生在正常课堂教学之外的调剂和补充。三是“普遍化”误区,试图以标准化的方式培养所有学生的创新能力。四是“特殊化”误区,具体表现为“学科化”( 创新教育属于某些学科如音乐、美术课的专利) 、“课后化”( 把创新教育视作一种课后活动) 、“学校化”( 创新教育只能在一些条件好的学校开展) 。正因如此,我国基础教育界曾出现过怀疑、质疑乃至否定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声音。
的确,在应试教育的强大攻势面前,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决心在动摇。创新教育如何走出困境,这是每 一 个 关 心 中 国 的 教 育 和 未 来 的 人 士 必 须 回 答 的问题。创新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抉择。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罗约尔所言: “我们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么样的子孙后代。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教育正以史无前例的态势影响着我们的社会。今天我们实施创新教育,必将为明天的中国留下勇于创新、善于创新、长于创新的一代。对此,我们认为,要走好创新教育之路,首先要确立四种认识: 第一,创新学识是一百多年来国内外诸多专家学者在分析总结大量创新实例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一个理论体系。因此,建立在创新学识基础上的创新教育,不会仅是政策或口号,而是有着正在日趋完善的教育科学理论的支撑,和一整套能够卓有成效地突破人们思维定势的实战技法,诸如头脑风暴法、类比联想法、逆向构思法等。第二,每一个学生都可能有着某种或几种创新潜能,通过适当的教育引导,这些创新潜能都有可能成为现实的创新能力。第三,创新意味着个性,意味着不同,意味着前瞻性,任何标准化的教育模式、保守的教育思想观念都与创新无缘。第四,创新既不是某个或几个学科或社会领域的专利,也不是专属于某个或几个学科或社会领域。因此,中学教育实施创新教育,不是去搞几个样板或招牌,不仅是搞创新教育兴趣小组或课后创新教育活动,而更应该将创新教育的理论和技法贯彻到中学现有各门学科课堂教育中去。具体到中学地理教育中,就是要将创新教育的理论与技法融会到地理课堂教育中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学地理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已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填鸭式、一言堂式的课堂教育模式正在向启发式、互动式转变。
但是,地理教育在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中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如教学内容陈旧、部分内容脱离社会生活和生产实际需要、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落后等,尤其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还远远不够。如何进一步深化中学地理教育教学改革,本文以为,将创新教育的理论与技法引入中学地理教学课堂,确立开放的中学地理教育观念,是一条必由之路。
3结合国际中学地理教育思想研究对国内地理教学启示
3.1以学生兴趣为导向,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在国际学校教学过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国内教师也要改变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制定相应的课堂制度,和学生一起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综合利用教学资源,避免长篇大论的讲解,不断激发学生吸取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在整体教学过程中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开展小组讨论模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讨论得出结论,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合作、交流、探究、展示平台。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地理课本七年级下册时,其中主要涉及是一些其他国家的地理知识,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日本,东南亚,印度,美国,巴西,欧洲中国家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国家进行深入了解学习。 在最后的课堂展示环节中,要自主展示自己所感兴趣的国家,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3.2综合成绩评价体制
地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地理教师应该借鉴先进经验,密切联系实际,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设立综合活动融入学生的总体评价机制。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地形判读时,其中包括地图的图例,方向,比例尺。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知识过于片面,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不强,教师可以布置一个特定的主题,如本城市的地图,让学生进行动手绘制。学生在手动绘图的过程中能加强对于地图知识的认知,同时教师也可以将地形图成绩算入最后期末成绩的一部分,进行成绩的加权平均,保证学生将学习精力平均分配到每一节课上,使课堂高效有序的进行。
3.3给予学生积极正向的评价
在地理教材中重视对于现象和状态的描写,对于一些自然现象的成因分析不到位, 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比较笨拙,地理要结合先进的教学经验,对于教材进行创新分析,向学生提出合理问题,给予学生积极正向的评价,对于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回顾。 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同时教师对后进生也要密切关注,帮助其解决问题,和学生深入谈话,在学生心中树立一个正确的形象,保证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中国自然环境》中,中国地域广泛复杂,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有可能出现记忆偏差,尤其是学生在记忆行政区划时,中国共有23 个省,5 个自治区,4 个直辖市和2 个特别行政区, 教师在提问时可以进行简单提问,如我国的直辖市有哪些? 学生说出一个之后即算成功,给予学生正确的积极评价,保证学生拥有后续学习的热情。在国际学校中教育大多以双语为主,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评价机制,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为主,国内的地理教育也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合理设置课堂环节,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以后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4结语
当然,开展中学地理教育创新,走开放式的中学地理教育之路,需要环境、气氛、经费等多方面的因素支持。而且,教育创新无任何固定的模式可循,常常需要地理教育工作者付出毕生的心血进行终身的努力。本文的一些浅见仅限于理论的探讨而已。
参考文献:
[1]常珊珊. 高中生地理学习过程优化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2]吴宝宏. 中学地理学科的公民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
[3]郭锋涛. 中学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
[4]杜晓初. 我国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
[5]张士龙. 我国中学地理教育发展方向分析[J]. 教育科学研究,2008(04):36-38.
[6]宋进勇. 国外地理教育发展趋势的借鉴[J]. 新课程(中学),2010(1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