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诗宁
渤海大学121000
摘要: 2019年底,新冠肺炎在世界范围内快速传播蔓延,人与人之间的日常生活与沟通交流都不能正常进行。居家隔离,停工停产成为国家在面对疫情做出的应急举措。自然国家的教育这一领域也受到了疫情的波及影响,在这一背景下,国家教育部提出了“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教育口号。在这样的政策指导下,伴随着我国互联网教育的发展,线上教学应运而生。很快我们也发现线上教学具有诸多问题,例如网络延迟,软件本身不够完善而产生的师生沟通不畅,线上教学的时空分离而带来的集体学习氛围感不强,线上教学由于教师监管不到位而造成的学生学习效果较差,教师很难摆脱自己传统教师的身份,尤其是中老年教师对线上教学的接受度低,教师对线上教学的相关操作不熟练,家长对线上教学持不认可的态度等。基于线上教学上述不完善的情况。我认为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更有利于后疫情时代乃至以后无疫情时代的我国教育发展。
关键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线上教学 线下教学
1.关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文献梳理
关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笔者于2021年5月31日在中国知网平台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为题进行检索,检索结果中期刊论文有2245篇,博硕士论文有14篇。2014年7月15日出现第一篇知网中检索到的关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论文——《利用微课提升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有效性》,这篇论文是由学者高凌燕和高琦共同撰写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的方向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领域。博硕士论文中关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小学教育中应用的研究还没有涉及。从这2245篇论文总体研究趋势,如图1-1可以看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研究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热度也在不断提高。
.png)
图1-1 论文总体研究趋势
(二)
(三)2.关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
如前所述,混合式教学模式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现阶段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内涵、主要问题及建议这三个方面。
1、关于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内涵的相关研究
第一类认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按照时间分配,部分学者认为可以从线上与线下的教学比例来区别。明斯(Barbara39 Means)就以此作为标准,认为线上教学若可以占到整个教学流程的30%~79%,即可称之为混合式教学,而其比例低于30%则为网络辅助教学,高于80%即可算作在线教学。
第二类研究认为首先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细分为三种模式,分别是线下主导型混合式教学、线上主导型混合式教学、完全融合型混合式教学。线下主导型混合式教学以面授的现场的讲授、讨论和交流为主,基于在线技术和移动设备的教学为辅。在这类模式中,线上主要是拓展学习资源以及对学生的学情进行技术类分析,例如:教学视频或者教学评价。线上主导型混合式教学以基于在线教学或移动设备的自主性学习为主,面授的现场教学和沟通交流为辅。在这类模式中,线上是进行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目前最典型的一类模块化混合式教学:面授(工作坊)+ 数周的在线学习和讨论+面授(工作坊)。完全融合型混合式教学,在这类模式中,完全打破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之间的藩篱,将线下的面对面授课与在线学习两种方式完全融合,无缝衔接。
第三类认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广义的混合式教学,即这种混合式不仅仅包含线上线下,还包括理论、实践、思政的有机融合,称之为五位一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另有部分学者认为混合式教学不单单是线上、线下两种教学模式的简单混合,而是包含教学实践、空间、方式、评价四个方面的混合。总而言之,混合式教学是一种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并将整个教学流程进行混合的教学模式。
第四类认为混合式教学是将传统的面授线下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网络线上教学优势融合的教学模式。王月芬认为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是在线上与线下深度融合的教学时空中,教师采取个人或合作的方式,通过资源与内容、信息化环境与工具、评价任务、数据与反思、学习伙伴等因素,有效整合线上与线下教学各自优势、提高教学效益、体现“五育并举”、实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更好发展的有计划实施的教学方式。
总结:我更倾向于第三类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内涵研究。线上教学是我们在疫情迅速来袭时做出的应急之举,但是由此延伸出的教学改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因祸得福。通过线上教学,教师们对互联网上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的同时,也在不断的丰富互联网上的教学资源。针对线上教学的一些不足,我们又可以把它和传统的线下教学相融合,使线下与线上互融互通,相得益彰。我们正在试图完全突破传统单一的线下教学,充分挖掘线上教学的优点,重新对教材、教案进行设计,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更全面发展。美国传统的线上教学资源有MOOC、Coursera等数字化教学平台,这些免费高清的优质线上课程为广大学习者所钟爱。美国的混合式教学线上线下所占时间的比例是各50%。即课前和课后采用线上教学,课中采用线下教学,二者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和精心的教学设计合二为一,互融共生。
(2)关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所要达到的目的的相关研究
从科学技术的应用角度来看,现在的线上教学和最初的远程教学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不同。与此同时,以前的混合式教学也早已不能与现在的混合式教学同日而语。其中一个很显著的区别就是混合式教学的教学目的。学者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目的的不同观点,直接导致了混合式教学研究方向的差别。
观点一:替代论/辅助论
关于混合式教学的作用或目的,第一种观点是“替代论”或“辅助论”。在线上教育与混合式教学出现初期,很多机构和学者倡导线上教育的目的是出于对经济方面的考量,认为线上教学是传统线下教学的一种替代,从而在产生同样教学效果的同时减少师资、场地、时间等成本的投入。在替代论的这种观点指导下,混合式教学作为线下的面对面教学与线上教学的衔接方式,被视为线上教学的辅助——在需要学习特殊的教学内容(难以在线上完全展示或实操性较强的教学内容)的情况下,教师与学生在线下继续学习。
持替代论/辅助论这种观点的学者重点关注:线上教学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作为传统线下教学的“替身”,能否达到传统教学所产生的效果即能否与传统教学的成果一致?然而研究结果显示,在“替代论”或“辅助论”这种看法支持下的混合式教学只能获得与传统线下教学相当的效果,并没有其他令人感到惊喜的地方。
观点二:强化论/改进论
2010年后,随着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认识的不断进步,开始有学者认为混合式教学模式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也许更有利于教学的展开,于是便出现了有关于混合式教学模式强化论/改进论的观点。在这种观点的支持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目的不再是传统线下教学的补充或替代,而在于课堂教学的促进、提升与改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改善与发展。首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可以集线上和线下两种教学模式之长处而避其短处。例如线上教学中存在对学生学习监管不足的情况,在线下就可以通过考试或检查作业来弥补。同样地,线下教学存在大班授课,无法兼顾每位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因材施教,线上教学就可以通过把学习内容录制成视频,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与接收能力选择倍速观看或针对自己不懂的知识点进行反复观看。其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能够推动教学模式的变革,将移动终端、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有机地整合到学习活动和课程中,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能够根据课程、教师、学生的需求,提供恰当地技术支持和丰富地教学资源,以便学生能获得新颖的,多样的,有针对性的学习体验。
因此,持强化论/改进论的学者更关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相较于传统的面对面教学和纯粹的线上教学而言,是否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混合式教学在哪些方面促进并改善了课堂教学的呈现结果?而这些年来的实践及研究成果表明,在强化论/改进论观点指导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取得的教学成果确实要比以前的传统线下模式和纯粹线上教学的效果更好。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自主学习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3)关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功能的相关研究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相较于传统的线下授课和纯粹的线上授课,有着显而易见的教学优势,混合式教学是融合线上高新科学技术和线下面对面情感交流的教学模式。首先就具备教学资源丰富的功能。2020年,线上学习平台如雨后春笋般陆续出现,如雨课堂、钉钉、瞩目等以及早已有之的MOOC、猿辅导等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课件、例题、讲学视频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其次混合式教学具有强化课堂氛围,加强师生情感沟通交流的功能。纯粹的线上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隔着屏幕,师生、生生在课堂上的互动与讨论仅由一根网线衔接。学生的学习环境可能是嘈杂的,态度可能是散漫的,学生的现实学习空间中只有自己一个人在学习,失去了群体监督和集体纪律环境的学生学习效果也许并不理想。但是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改善了这个不足,由于它具有线下教学的环节,所以在学生学习的每一个单元或阶段,教师可通过线下教学检测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情况,根据不同学生的检测结果在线下授课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在线下面对面讲解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情感的纽带也悄悄建立起来。最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具有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评价的功能。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分析系统的出现,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利用线上学习平台软 件中的分析系统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或平时的课堂检测分数以及最终的考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从而了解学生这段期间的学习效果。
(4)关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程序的相关研究
当下比较普遍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施程序:首先把完整的一节课分为课前,课端,课中,课尾和课后五个环节。在课前采用线上教学的方式,由教师将学习的材料发送到QQ群,学生们在正式上课之前先进行对学习资料的预习,在同学们充分预习后,教师可在线上学习平台(移动端)发送录制好的微课视频和任务清单,学生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梳理,而且在这一阶段可照顾到不同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的同龄学生。同学们在听微课时可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标记出来,在教师正式上课时可以带着目标去听课,也可有效改善学生听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在课中的环节主要是采取线下面对面教学的模式,在这一环节,由教师先讲解本节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一起讨论分析。接着由教师提问,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梳理并对同学们课前的提问进行答疑解惑。到课尾阶段(视情况可调到课前,程序灵活可变),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随堂检测(包括教师口头提问),这一部分可在线上进行,通过测试平台对学生卷面的数据统计分析可快速了解学生对上一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同时在答卷的过程中,同学们对上节课的内容也有了进一步的加深巩固,起到了复习的效果。第二个部分(这一部分也可在课后操作)是阶段性测验(通常是笔试作答),这一部分需要在线下进行。由教师将卷子发给学生,线下测验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检测结果即学习情况的真实性。最后就是课后阶段,这一环节通常在线上进行,教师可在班级学习群中发送整理的课堂小结以及拓展内容,为学生提供课后学习的资料。
(5)关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存在问题的相关研究
现阶段我国对混合式教学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两方面,一是混合式教学中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只是简单相加,没有做到融合。二是混合式教学的碎片化表现。疫情突然大规模来袭,为保证国家的教育继续平稳健康发展,教育被搬上了互联网,搬到了荧幕。我们国家防控有力,教育也很快进入了后疫情时代。那么在后疫情时代,针对线上教学的一些不足,教育界很快推出了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这个教学模式相对传统教学而言是很新颖的。很多教师没有理解到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精髓,认为混合式教学就是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简单相加,仅仅做到了形式上的结合,却没有做到内容上的融合。这导致了教育上的形式主义,这样的教学实践对教育改革百害而无一利。部分教师为了减轻自己的工作量,没有创新研究的精神,对国内外的教育研究最新进展充耳不闻,拒绝学习新颖的信息技术,学校的技术支持提供不到位等都是混合式教学在实践中方向偏离的原因。从查阅到的大量文献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由于教师、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入,导致了混合式教学热闹有余,内涵不足,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方面捉襟见肘。在互联网上确实有很多短小精悍的优质课,学生可以利用零碎时间获得知识,任何事物我们都要一分为二的看待,这些精品课有利有弊,它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导致了所学知识的碎片化,浅层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只通过很短的时间学习,没有进行自己深入的思考,属于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内容。这两点是当前我国混合式教学模式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6)关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对策研究
针对刚刚提出的现阶段混合式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我国学者提出了很多建议。例如:加深教师对线上线下融合本质追求的理解,不断提升教师相关的专业素养等。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对线上教学的研究也随之增多,疫情的来势汹汹,更是把线上教学推到了风口浪尖,随着线上教学不断暴露出的弊病,例如学习氛围感不强,直播软件不完善,教学监管力度不够等,我们在不断完善线上教学的同时,发现了新的更优化的教学模式,那就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育学者将混合式教学应用到教育实践中,混合式教学确实有效弥补了线上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是每一种事物或理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在发现混合式教学缺点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出建议和解决办法,从经验上的总结到理论上的演绎,再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出的实施建议越来越科学与完善。除了上面提到的两个主要问题,要做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这个新的教学模式,教学设计也是重要的一环。教育学界普遍认为课前和课后采用线上教学,而课中讲授答疑环节在传统的线下教学中进行。混合式教学在形式上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可要达到互融还远远不够,精心的教学设计是线上线下双线共融不可或缺的一环。
3.以往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已有研究积累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实施现状、调查研究以及对策建议,涉及到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领域,对本研究有着举足轻重的启发与影响,已有研究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内涵、存在问题及实施建议为本文提供了写作思路和研究方向。但是已有的关于混合式教学的研究很大比例都集中在高等教育方面,对小学教育很少涉及,所以本研究的立足点即在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的可行性以及如何更好地应用。
总之,在目前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我国对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已经意识到混合式教学模式不是线上线下的简单相加,并努力在研究中做出矫正。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线上与线下的混合互融,并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加强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这为我国在疫情常态化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提供了很多理论价值与经验价值。相信在广大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下,未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发展会越来越完善,学生学习的效果会实现整体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