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蕊
山东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济南市 250014
[摘要]:《汉语教程》是由杨寄洲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对外汉语本科系列教材,涉及到2800多个生词。在大量的生词的编排中难免出现遗漏,本文将从质和量两个角度,对《汉语教程》(第一册下)的生词部分进行考察,找出其在词汇量、词性标注、释义等方面的不足,并给出改进假设。
[关键词]:对外汉语初级教材 《汉语教程》生词教学
一、绪论
《汉语教程》是由杨寄洲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对外汉语本科系列教材,自1999年出版以来,受到国内外很多教学单位的欢迎。该教程共分三册,每册分上下两册,全书共76课,每课内容由课文、生词、注释、语音语法、练习六个体例组成,其中,生词部分涉及到的生词有2800多个。
笔者在潍坊医学院进行实习期间,负责初级汉语水平留学生的《汉语精读》课程,所用教材即是这本《汉语教程》(第一册下)。在使用过程中,生词部分的编排引起了笔者注意。查阅文献后,发现当前学界的研究多关注于生词词性标注方面,而对词量、词序、释义等方面关注较少。
综上,本文将以《汉语教程》(第一册下)中的15课生词为对象,说明在使用中发现的不足,提出改进设想。
二、《汉语教程》中的生词表研究
陆俭明(2007)指出:“词汇积累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认的词语不断增多,二是对每个词语的意义、用法的理解和词语运用日趋准确、到位。前者是量,后者是质,这两方面对于学习者来说都很重要。”[ 陆俭明.词汇教学与词汇研究之管见[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2.]笔者将着眼于量和质两方面,从词汇量、选词、生词排序、词性标注、英文释义等方面对《汉语教程》(第一册下)中的生词表展开研究。
(一)总体情况说明
《汉语教程》(第一册下)共分为15课,收录生词总量405个,包括普通生词400个,专有名词5个。其中第30课生词收录数量最多,为39个;第19课生词收录数量最少,为17个,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些生词中,除了收录词语外,编者还收录了少量短语;至于生词顺序的排列,教材将普通生词和专有名词分成两组,所有生词各自按照其在课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每课的生词表中,除生词本词以外,还有词性说明、拼音标注、英文释义三部分的解释说明。
(二)不足之处
1.量的方面
刘珣(2000)认为初级阶段汉语课每课的生词量,从三五个词开始逐步增加,一般不宜超过 30 个。陈淑梅,隋传(2011)、周小兵(2018)都提到初级阶段的生词量不应超过 30 个。[ 杨雅兰. 盛炎、区启超《汉语教程》(1-4册)研究[D].中山大学,2019.]根据上文统计,本册教材中每课的词汇量分布比较随机,有两课超过了30个,且并不符合随机递增的原则。
2.质的方面
(1)选词年代感较强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有一些在某一年代特定的词语已经被时代抛弃,如在第十六课中出现了“伊妹儿”一词。
(2)词语排序较为混论
上文提到,本教材中的生词除去词语外还有短语、结构等,这些短语或结构和词语一起掺杂在生词表中,排列较为混乱。例如第十九课《可以试试吗》中,“又……又……”结构夹在两个词语之间,这样的排列不仅混乱,而且也不符合由易到难的学习规律。
(3)词性标注问题
汉语教材如何标注兼类词词性——是把兼类词所有的词性都标注上还是只标注课文中出现的词性,如果都标注,几类词性的顺序如何排列[ 高红娜.汉语教材词性标注规范问题研究——以《发展汉语》为例[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24):137-139.]——是汉语教材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汉语教程》中,编者将兼类词的词性依次进行了标注,只是不同词性的排列顺序并不明确。在第二十课中,生词“打算”在课文中出现的原句是“你打算怎么过?”,“打算”为动词词性,生词表中该词的词性标注也是先动词后名词,两者顺序一样;而在第三十课中,课文中出现的原句为“对这儿的生活差不多已经习惯了”,“生活”一词的词性为名词,但是在生词表中,编者给出的词性标注顺序为动词第一、名词第二,与原文的词性出现顺序相违背。
(4)英文释义不准确
汉语和英语的语义并不能完全等同,这就导致在使用英文对生词进行释义时产生语义误差。比如第二十课《祝你生日快乐》中,生词“过”的英文释义有“to celebrate”,这与汉语中的实际使用情况并不相符,“庆祝某人顺利升学”绝不能说成“过升学”;再如本课生词“参加”的英文释义为“to join”“to participate”,这个释义也不准确,因为英文中的“join”还有“加入”的意思,用在此处并不恰当。
(5)英文释义不全
相比教材对兼类词“应列尽列”的处理方式,教材中对多义词的释义却并不全面。比如在第二十一课中,生词“前”的英文释义为“front”,这可以对应“前”作为方位词的意思,但是在汉语中,“前”还可以与时间搭配,对应的是英文中的“ago before”。再如第二十五课的生词“哪里”,既可以作为疑问代词询问地点,也可以在回应他人的夸奖时表示谦虚,但教材中没有提及疑问代词的用法。
(6)缺少使用语境
生词的使用往往有特定的语境,超出了语境范围使用就会出现词汇使用不得体的情况。比如第二十六课生词“喂”并没有标注该词应在接打电话时使用。
(7)缺少生词语义对比
近义词也是汉语学习中的重难点,及时对比总结教材生词表中出现的近义词,可以使得教学工作事半功倍。如第十九课《可以试试吗》生词中同时出现了“肥”“胖”两个生词,给出的英文释义也非常相似:“肥”是“fat;loose”、“胖”是“fat”,这非常容易引起学习者的混淆。同样,在第二十四课生词表中“能”和“会”两个近义词也缺少语义的对比。
(8)缺少已学词语释义复现
生词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尤其是汉语中多义词数量多,分步骤、分层次地向学习者展示词语的多种释义有助于学习者消化吸收所学内容,但应当注意在新的释义出现时旧知识的复现。“开”在本册教材生词表中出现两次,其中第二十六课的英文释义较为全面,有“to turn on”“to open”“to drive”三种,第二十七课的英文释义为“to prescribe(medicine)”,在后者的释义中并没有复现前面提到的释义;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打”的词汇释义中,在对“打电话”中的“打”进行释义时也没有回顾“打球”中“打”的释义。
三、《汉语教程》生词表改进假设
1. 按照原则,优化每课的词汇量,可以将词汇进行重难点分级,在每一课中有选择地进行重点教学,均衡学生的学习压力。
2. 加快教材的更新频率,及时删减“老龄”词语。
3. 将生词按照先词后语的顺序进行排列,可增加重点词语标识,使得生词表清晰有序、重点突出。
4. 统一词性标注标准,可按照全部标注词性、课文出现词性优先的规则进行规范。
5. 对照汉英不同释义,可通过补充说明搭配示例的方式说明汉英释义的差异。如“过”作为“to celebrate”这一意思讲,可以直接给出示例“过(生日)”来特殊说明。
6. 增加语境使用说明,在需要特殊说明的生词的英文释义中补充说明所用语境,如“喂”一词中,可以将英文释义完善为“hello(used in telephone communications)”
7. 在生词表后增加“知识拓展”板块,用来说明近义词的语义对比。
8. 在生词表后增加“知识链接”板块,用来复现生词中已学的释义。
四、小结
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对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教程》(第一册下)中的生词部分展开了研究,从质和量两个角度分析了教材中生词教学部分的不足。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为对外汉语教材中生词部分的改进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