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沈霞
垫江县坪山小学校408317
摘要:现阶段,在新一轮基础课程持续深入改革的背景下,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标准,为了有效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自主性及积极性,让学生能够自主参加到知识学习之中。基于此,本篇文章主要通过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自动性与积极性,展开全面分析。
关键词:课堂教学;数学知识;自动性;积极性
一、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自动性与积极性的有效对策
(一)激发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兴趣
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作为学生展开数学知识学习的主要原动力,为了能够最大程度激发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自动性,数学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创新自身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手段,以此来吸引班级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积极自主的投入到数学知识学习的海洋之中。针对数学知识来讲,由于其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若是数学教师依旧运用以往“填鸭式”教学手段展开知识的讲授,则无法让学生对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概念展开充分理解与掌握。这时,数学教师可以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为学生们提出一些充满趣味性的实际案例,并提出一个带有思考性的数学问题,引导班级学生对其展开深层次思考,让学生们可以由真实案例去学习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
以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为例,数学教师在向学生们讲授《旋转》这一节数学知识时,一部分学生可能会对旋转这个数学概念和状态并未有一个直观、清晰的认识,这时,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举出实际生活中有关与旋转的实际例子,协助学生最大成都掌握与理解旋转的数学概念。例如,数学教师可以向学生举出电风扇、公园中的旋转木马、摩天轮等,以上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看到、接触过的实际生物,在进行举例时,数学教师可以通过现代化信息设备来向学生们直观的播放出事物在进行旋转时的状态,并询问学生:“它们都是怎样进行转动的?”、“同学们,请认真想一下还有哪些东西能够这样进行转动?”等有关的数学问题,借此来激发学生们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与此同时,还可以最大程度调动学生们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
除此之外,数学教师也可以与本节课的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对学生展开知识的讲授,借此来调动学生们参加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进而更好的提升小学阶段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
(二)运用小组合作形式,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受以往应试教育所带来的直接影响,一些数学教师在展开知识讲授过程中,依旧一味向学生展开知识的讲授,而学生只能被动接收教师所讲授的数学知识,在课程结束后,完成数学教师所布置的课后作业。此种教学形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们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情况严重时甚至还会让学生失去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为了能够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积极自主的参加到数学学习之中,数学教师应当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要求,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展开课堂教学。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进程中,将班级学生划分成多个学习小组,引导学生通过小学合作学习的方式,解答数学教师所提出来的数学问题,加强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依旧以西师版数学教材为例,数学教师在向学生们讲授《三角形》这一节数学知识时,数学教师可以在讲授三角形三条边间的关系时,可以预先为学生设计出几个有关的数学问题,组织学生们在课堂学习中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解答。比如“学生们,在生活中有哪一些物品是三角形形状的?”、“在哪种情况下能够围成三角形?”等数学问题。当学生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与同学展开沟通与探究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在一旁去观察每一个学习小组的探究情况,如是发现学生们的探讨脱离学习,数学教师应当及时将学生们引导回来。待探讨结束之后,数学教师可以让每个学习小组出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待发言完毕后,数学教师在对每个学习小组探讨出的最终结果进行评价。在此过程中,班级中的每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加进来,如此不但能够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参加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与自动性,同时还能够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
二、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是十分重要的,如此能够有效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数学教师应当运用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为学生预留出更多的课堂时间供学生自主分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提升数学学习的自主性。只有这样,数学教师才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加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从而得到全方面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吉子,张文莉,付英梅,庄敏,张凤民.浅谈PBL教学中调动不善于交流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策略[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01):15-16.
[2]姚松峰,廖毕文,代会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美”——浅谈如何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0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