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同招背景下民办学校学业质量综合改进的行动研究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四月10期   作者:黄滟艳
[导读] 学业质量改进追求的是全面质量提升
        黄滟艳
        浦江县龙峰国际学校  
        [摘要]学业质量改进追求的是全面质量提升;更加追求过程质量;关注学生自我效能的提高。质量改进需要关注学习主体的培育,在学业提升过程中,促进学业过程中主体人格培育,这是一种学业精神的培育,是学业育人的本体价值定位。
[关键词]公民同招背景下  民办学校  学业质量综合改进

        一、研究意义和价值
        (一)不均衡不充分时代对高质量教育的期待
        “让每个孩子能在家门口接受优质均衡的教育。”城乡义务教育实现均衡发展是我们共同的愿景。但是,城乡办学条件的不均衡,师资力量的不均衡,教育质量的不均衡,无法实现城乡学生共同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与优质的教育资源。如何在不均衡、不充分、质量低的现状下,借力学业质量的综合改进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育人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问题。
        (二)公民同招后加大了民办教育质量的要求
        《浙江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强调:公办民办学校一视同仁,公平发展,互不享有招生特权;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有关免试就近入学规定,推进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实施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同步招生,严禁跨区域争抢优质生源。公民同招,在有效应对这一现象的同时,民办学校也面临诸多困境:自主招生优势削减,报名人数下降;生源筛选功能弱化,生源质量大打折。这无疑对民办学校注重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区域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运用的重要性
        2018年7月,教育部基础教育中心发布了《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这是国家层面首次公布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结果。其中传递了科学全面的现代教育质量观,充分显示了监测结果运用的重要性。目前,基于监测结果推动学业质量综合改进的研究,少之又少。而只有将监测结果与区域教育和学校学业质量综合改进结合起来,与教育的发展观和方法论联系起来,应用于教育决策中,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监测的初衷。
        二、概念界定
    学业质量综合改进:改进就是改变旧有情况,使有所进步。改进是一种以追本溯源、追根到底的单元或要素分析法为原则,通过有效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进效益及效率的实践做法,形成可持续的学业发展状态。学业质量改进追求的是全面质量提升;更加追求过程质量;关注学生自我效能的提高。质量改进需要关注学习主体的培育,在学业提升过程中,促进学业过程中主体人格培育,这是一种学业精神的培育,是学业育人的本体价值定位。


        四、研究基本思路
        形成制定研究计划、基础理论研究、实证调查研究、开展行动研究、成果梳理应用的基本思路,具体思路,详见下图:
        
                图1 公民同招背景下民办学校学业质量综合改进的行动研究思路
        围绕核心环节的行动研究,基本操作路径,我们概括为“五步走”:
        (一)分析数据,找准优劣。国家和省域在提供给各区域的监测结果报告中,会依据监测指标和评估工具,客观呈现监测结果。解读报告,分析数据是监测结果运用的起点,只有从报告中梳理并提炼出有效数据,找准优劣,才能为后续学业质量综合改进工作夯实基础。
        (二)专项调研,归纳问题。只依据大数据分析,我们难以判断“真优势”与“真问题”,因此,基于专项调研的目的,就在于通过问卷、访谈等途径,作真实的验证,并探寻、归纳原因。
        (三)质量互证,分层反馈。结合监测结果的量化数据和专项调研的质性数据得出影响学生学业质量综合提升的突破口,并分层分类形成改进建议。
        (四)制定措施,分项落实。在学业质量综合改进的研究过程中,始终关注科学的理论导向、多元的主体责任、改进的可持续性,分项落实行动,不断关注主体的转换和第三方移交。
        (五)阶段反思,持续推进。在反思改进成效过程中,利用科学的监测指标与评价工具,进行针对性、策略性地持续跟进。
        在这样一个促进学业质量综合改进的完整闭环中,对改进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对改进效果进行及时评价、增值评价,真正实现学生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五、主要内容
        1.学业质量综合改进的问题诊断研究。结合《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对标基准,明晰自身的优势与短板,并发现未来可能改进的目标和方向;通过后续专项调研,通过客观分析,系统总结,确定影响学业质量提升的突破口,及研究的切入点。
        2.学业质量综合改进的行动计划研究。围绕学业质量提升的突破口,从管理优化、课程优化、教学优化、评价优化等不同领域制定学业质量综合改进的具体实施计划。
        3.学业质量综合改进的行动评价研究。对行动计划的实施过程及效果进行总结评价,总结行动计划实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发现有效行动的内在机制和经验,剔除无效的行动计划。
4.学业质量综合改进的经验总结研究。在总结第一阶段行动计划基础上,总结经验,直面新问题和难问题,形成下一阶段的行动计划,对前期几轮行动计划及其成效进行系统总结报告,总结综合改进的基本路径、典型经验。
        结语
    学业质量综合改进的研究,将为提升本校学生的品德表现、学业表现、情感表现和总体发展状况,提供有效保障。学业质量综合改进,是促进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契机,是转化教学评价模式的重要指导,是学校特色化、品质化办学的关键环节。而关于本研究学业质量综合改进路径创设的预期成果,更为优化民办学校教育管理方式,改进民办学校教育教学给予了有效参考,以此助推区域民办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恽敏霞,朱靖.区域学业质量评价的坚守与突破:学习分析视角[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20-344.
[2]奚晓晶.让数据说专业的话:基于区域教育质量监测的学生学业质量反馈与教学改进策略的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7:10-114
[3]陶格斯. 文化差异与民族学生学业质量:基于云南省傣族地区农村小学的田野调查与理论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4:30-2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