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探究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四月10期   作者:梁仪
[导读] 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梁仪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浙江杭州 311121
        摘  要: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还能有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小学校园营造团结向上的氛围。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在课堂中融入爱国主义,其次通过实践活动培养爱国情感,最后营造一个爱国的校园文化,使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小学生;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教育;路径
        
        小学阶段的学生有容易模仿和学习外界事物的优势,是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阶段要全面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小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使其健康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一、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要求
        查阅文献分析发现,在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研究充分。在CNKI 以“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进行搜索,有153篇文献,其中包括期刊46篇,硕士学位论文11篇。通过阅读文献发现,大多数对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的研究还停留在课堂上。通过语文、道德与法制课等课程,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而对于课外、校园文化方面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较少。此外,对于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多是以教师的主观意愿为出发点, 缺少对小学爱国教育的主体—小学生的调查和分析,忽略受教育者本身的主观情感因素。[1] 小学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体,因此小学生自身的主观情感因素十分重要,小学阶段所形成的爱国主义思想, 对其未来的爱国主义行为有基础作用。
二、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
        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不仅有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还能有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小学校园营造团结向上的氛围。这样才能帮助小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才能让其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一)有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主义教育就是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动力源泉。在中国历史传统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爱国主义精神,渗透在中国人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必须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才是对这丰富精神财富的弘扬和巩固。小学阶段正是身心发展的塑型阶段,通过课程所渗透的爱国主义教育,校园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校园文化中渗透爱国主义情怀,这使得小学生从小就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奉献祖国的伟大志向,在无形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民族精神。
(二)有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 需要一代有意志的年轻人来继承。”这一有意志的年轻人指的就是学生,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的精神状态和思想品格决定着社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进程,而学生同样也是最容易受外界思想和文化影响。尤其是小学生,思想还不成熟,还未形成成熟的判断力。对小学生进行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树立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从娃娃抓起。
(三)有助于在学校园营造团结向上的氛围
        学校是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学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需要承担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任。小学生时期是自制力还比较弱的时期,必须通过外在因素加强对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不仅需要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还要通过学校环境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的校园环境对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是极其重要的,开展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完善教育方式,营造团结向上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三、小学生爱国主义教师的路径
        在小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在课堂中融入爱国主义,在语文课和道法课中重视爱国情感的培养,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其次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情感,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最后营造一个爱国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一)在课堂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中小学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重点任务工作方案》指出要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形式。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必须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语文教学中,要充分重视爱国主义的融入。语文课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就要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充分挖掘作者思想与情感内容,让小学生深刻了解爱国主义精神,在课后拓展相关的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内容。通过语文课,小学生可以进一步深化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此外,小学道法课是小学儿童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包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情感。教师在道法课堂中,应结合爱国主义的思想和实践, 正确评价和指导学生的思想、观点和行为,引导学生树立爱国情怀。
        其次,对小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要在班级课堂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更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重要作用。小学生尚处于心智尚未成熟,对知识的了解还处于形象认识和感性认识的阶段。因此可以发挥互联网的优势,采用新鲜的、有趣的和有意义的资料如歌曲、图像、电影等内容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此外,在线上通过建设国家网络云平台,开设“爱国主义教育”专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爱国主义教育的质量效果。
(二)在实践活动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
        《中小学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重点任务工作方案》指出要发挥主题活动的育人作用。对于小学生而言,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来,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增强自身的情感体验,培育爱国情感。在学校, 爱国主义教育可以通过升国旗、唱国歌等活动来渗透。通过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让小学生明白对国旗的尊重和爱护,同时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其次,班主任通过班会课等的课堂活动等为学生介绍民族奋斗史,一方面能够对学生进行激励教育,另一方面能更好地对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例如,每年三月是学雷锋月,可以通过以“学习雷锋好榜样”为主题开展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的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第三,爱国主义教育不仅仅局限于校内,还应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博物馆等场所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使学生感受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光荣历史,激发学生对家国对热爱,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爱国情感,升华爱国意识。
(三)在校园文化中升华爱国主义教育
        学校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爱国主义就要从爱学习开始,爱身边的人事物。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精神体现,因此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对校园文化进行建设,使学生在爱国的氛围中潜移默化的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学校中,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从日常的校园生活中感受学校的人文情怀,始终对学校充满爱,并从小树立建设学校、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学校中,不仅仅要教育学生爱自己的亲人朋友,更要引导他们尊重长辈、尊重教师、团结同学,学会分享和体贴,学会关心关爱他人,从小培养人格健全、有爱心和责任感的好学生。
        
参考文献:
[1]钱志亮,陆妍蓉.北京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现状调查报告[J].中国德育,2012,7(24):4-8.
[2]沈轶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角度浅谈小学生理性爱国主义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7(48):65-66.
[3]朱伯华.如何进行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4(31):3.
[4]胡俊俊. 新疆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梁仪(1997——),女,汉族,籍贯:四川南充,学历:硕士在读,单位: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究方向:教师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