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少先队为依托创新小学思政教育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四月10期   作者:李怡芳
[导读] 小学教育阶段,少先队作为学校重要的儿童群体组织
        李怡芳
        五华县双华镇中心小学  广东 梅州514433
        摘要:小学教育阶段,少先队作为学校重要的儿童群体组织,可以开展以少先队为依托的小学思政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素质等。在思政教育进行中还需要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等特点,教师还需要对其活动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才能够达到小学思政教育的目标,实现思政教育的创新。
关键词:少先队;创新;小学思政教育;
引言
        以少先队为依托创新小学思政教育,能够提升少先队德育活动的质量,教师可以用信息技术、传统文化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进而实现小学思政教育的目标。
1以少先队为依托创新德育课程
        小学生思政的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思政教育不是盲目、随意的教育,而是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育,重在引导学生对于事物的正确认知,而不是通过说教的形式进行。因此,在小学创新德思政教育中,要以少先队为依托,并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创新课程内容,通过活动启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培养少先队员们认识党、认识祖国,深刻感悟今日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创新少先队活动。要实现小学少先队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就需要全面掌握学生的特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来设计活动内容,但是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限,小学生更喜欢具体、形象的事物,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点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辅助教学,使得抽象的事物具体形象化,实现德育教育的有效性,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在进行“学雷锋纪念日”的活动中,考虑到学生对于雷锋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较为模糊抽象,教师可以在课下为学生播放《雷锋》的电影,学生通过视频内容中具体的雷锋这一人物的展示,更加了解、认识了真正的雷锋形象,对于雷锋精神也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电影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想,针对电影中最触动自己的画面说出自己的感想,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引起学生对电影中的内容进行回顾,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对雷锋精神的深切感受,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2强化活动实践
        小学思政教育不应该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还需要活动育人、实践育人,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每一位少先队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以丰富多样的少先队活动为依托的,也是现阶段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有效的方式。在集体活动中,生活化、集体化、整合化的形式中少先队员的家国情怀、使命担当、社会责任感都会得到彰显,强化这样的实践活动,才会具有灵活性和吸引力,才能够更好地达到思政教育目标。
        例如,在建党100周年之际,组织学生开展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的朗读活动,朗读的内容可以是《回延安》《谁是最可爱的人》等经典作品,在诵读活动中感受建党百年的峥嵘岁月,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浴血奋战取得的丰功伟绩,少先队员作为党发展的接班人,需要坚定对党领导下的伟大祖国的真挚情感。

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们对党的理解会更加深刻,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
        例如,在“世界环境日”当天,可以设计“我是环保小卫士”的社会实践活动,少先队员在教师的带领下到公园或者是广场上即兴环保活动,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捡垃圾、宣传环境保护理念、宣传垃圾分类理念等,通过这样具体的实践活动,学生更够理解环境保护对于生态环境和生活的重要性,更能够理解垃圾分类和禁止随地吐痰等这些规则的重要性,真正实现对于环保理念的理解和认可,进而促使学生在生活中自觉实践环境保护理念,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实践的方式在小学思政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能够真正进入社会生活中,通过体验生活获得教育,不同于说教的形式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
3开发资源活动
    教育不是脱离生活的教育,特别是对于小学思政教育而言,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能够更好地在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言行,因此学校可以将研学课程纳入学校的教育计划,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成长需要,将生活世界、综合学习、知行合一等内容融合在一起,有计划、分阶段、分主题、分形式推进思政教育。
        例如,考察探究型的研学课程,可以带领学生到科技馆以及大自然中进行观察、发现、探究,引导学生对于身边事物的观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社会服务型的研学课程是带领学生走进养老院、福利院、幼儿园去帮助他们做自己的力所能及的事情,真正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上的问题,奉献自己的爱心;参观型的研学课程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工厂、展览馆等,感受祖国的发展变化以及家乡的发展变化,在这些变化中感受到社会的进步,培养民族自豪感的同时,激发学生树立高远的目标理想,激励学生随后的学习生活。
        再如,可以在小学思政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内容。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外来文化对于中华文化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很多小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够,甚至是不了解,这对于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和世界观非常不利。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有责任承担起培养学生正确民族观和世界观的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于传统文化的融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并培养学生弘扬和继承传统文化的责任。在少先队的活动中,就可以进行以传统文化为主体的活动,例如,在端午节,组织学生包粽子、观看龙舟赛、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提升了对端午节的认识,对于传统习俗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
结语
        以少先队为依托创新小学思政教育,需要教师能够充分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获得良好的认知体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培养学生成为现代教育背景下具有全面素质水平的优秀学生。
参考文献
[1]刘艳.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体验型”德育工作探索[J].教师,2020,(16):5-6.
[2]孔凡贵,王晶莹.建国70年少先队教育活动发展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20,(4):37-41.
[3]毛永红.论如何构建充满活力的少先队德育教育工作[J].速读(下旬),2015,(11):219.
[4]张薇.论如何构建充满活力的少先队德育教育工作[J].中外交流,2016,(36):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