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班级新生态 创集体新生活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四月10期   作者:俞琴
[导读] 班级生活不仅是学生知识成长的教育场域
        俞琴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集士港镇中心小学  浙江省宁波市315100
        【摘 要】班级生活不仅是学生知识成长的教育场域,而且是同伴学习、协作互动的社会空间。新时代下,实现小学班级生活的升级势在必行,班主任们在审视德育方式、转变德育理念、拓展德育课程、强化家校合作等方面升级班级生活,德育将会事半功倍。
【关键词】德育;小学班级生活;班主任

        德育一直被学校视为学生发展的首位工作,班级是我国中小学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单位,班级生活支撑起学生个体生命成长的基本过程。网络教育向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对德育的推进工作而言更是艰难,班级生活的全新形式需要队员在低监督下具备高度自主性,而这也正是新时代的需求。如何对小学班级生活进行重塑和升级,助推学生成长值得每一个班主任深刻反思。
        一、审视德育方式,提升班级生活质量
        新冠肺炎疫情加快了网络教育的发展,线上教育蓬勃发展,学校的形态在疫情中形式上有所变化。学校不一定有看得见的教室、看得见的围墙,不一定有固定的组织形式,但必须得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清晰的学习指导。
        在德育的方式上,班主任可以突破以往单一的线下德育模式,重新审视在线德育的价值,通过线上+线下的组合模式贯彻育人目标,指导学生完成德育任务。在过去的观念里,我们总觉得线上德育可以使德育变得更加便利、快捷,但无论它具有多样的优势,线上德育始终处在“辅助德育”的其次地位。而在这次疫情的倒逼下,线上德育真真切切地从其次地位成为了主要方式,班主任和队员们很不适应,甚至有些手忙脚乱。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班主任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线上由班主任辅助队员们做不同主题的德育课程,线下实践引领线上学生的德育评价。比如,班主任可以以疫情防控为主题,以劳动教育为载体,指导队员通过劳动实践参与疫情防控的阻击战。班主任可以通过线上“云队课”开展劳动教育:在疫情中,我们的医护人员、志愿者以及其他一线工作岗位上,年轻一代90后的孩子们发挥出了巨大的力量,让队员们一睹劳动者的风采。线下,班主任可以创设情境,展示队员们的劳动果实、开展自评、互评、争章等形式强化他们对劳动的自我认同感,寓学于乐。后疫情的新时期,班主任德育技术的升级,网络云端平台的升级,资源思维的升级等等,都是我们在回归常态教学后必须深入思考和实践的,我们要主动谋划,积极备战,线上结合线下,扬长避短,提高德育质量,提升班级生活质量。
        二、转变德育理念,升级班级生活要素
        班主任的德育理念,是升级班级生活方式的关键所在。班主任是构建班级生活的关键引导者,是深度影响学生成长的第一责任人。[[[]张聪.班主任卓越化制度的悖论及解悖[J].教育学术月刊,2018(4):95.]]班主任按照一定的要求、采用合适的方法来指导队员的学习和班级生活,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保持积极的心理,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在班主任的推动下,才能建立、升级高质量的班级生活。班主任首先要设计一份完善的管理体系,使管理活动真正面向全体队员、促进队员整体素养的提升和发展。比如,班主任可以为每个队员建立成长档案,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班干部提供的信息,在档案中记载队员每一次考试成绩、在学习和班级生活中的突出表现、日常谈话总结等,并针对成长档案中的各个存档展开中肯的评价,然后每隔一段时间拿出来分发给队员,使每个队员都能体会到来自班主任的关注,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在改革班级生活的具体模式时,小学班主任还可通过组织班级活动来营造一种良好的生活氛围。比如和体育教师联手,安排队员参与篮球赛、跑步接力赛,由此强化队员的班级集体意识、合作精神,使其产生体育运动的兴趣,树立关爱身体、强健体魄的意识。
        队员是班级生活的主体。队员的主动关注、积极参与、热情联动能有效构建高质量的班级生活。队员在班级生活中有主见,愿意与人合作,努力争取展示自我的机会,在积极参与班级事务的过程中,学会有责任担当,懂得与同伴、老师、自然和谐相处。

比如在和党员教师携手,组织“党员队员手拉手,家国情怀做先锋”等活动中,作为班级活动的主体,学生要主动增强爱与责任担当、家国情怀、制度自信、自觉自律等品质,养成高度自觉自律的品习惯,班级生活的质量也因此得到明显提升。在开展班级活动前,队员对班级活动的过程、形式、具体内容进行集体商议后自己决定,尽可能地让更多的队员在活动中有表现的机会,发挥自己的长处,班级活动结束后,可以一起反思、总结,为今后组织活动积累经验。
        三、拓展德育课程,延伸班级生活跨度
        德育主题和生活实时融合。新时代学校德育课程,是班级生活与班外生活是有机融合的课程,是扎根于生活的德育课程。与生活有机融合,能让队员们在体验中潜移默化地接受道德教育,确保德育工作在时间与空间上持久、有效地开展。比如班主任可以利用时事政治进行德育。疫情中德育很大的一个课题就是生命教育,疫情期间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新闻作品,如对病毒起源的探究,对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筑工人,对警务人员、逝去亲人、医生的缅怀等,这些都可以成为生命教育的素材。这些素材蕴含着对医务工作者的敬意、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对社会价值感的塑造、对责任与担当的培养等。班主任可以在生活实时的基础上构建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根据队员们年龄段特点对这些素材进行加工,丰富班级生活,将班外生活合理筛选、重组,回归升级班级生活,再正面影响校外生活,积极融入,良性循环,延伸班级生活跨度。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人的品德是在一定的心理背景下和活动过程中形成、发展的,德育离不开心理活动的形式及其规律指导。[[[]李有毅.拓展德育课程领域,培养学生健全人格[J].基础教育参参考,2017:77.]]疫情期间,班主任和各位教育人士都认识到学生长期待在家里,外出活动减少,父母过度关注孩子生活、学习,队员们逐渐产生负面情绪。新时代,班主任们更在班级生活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防护能力,帮助队员积极应对日后的应急危机教育遇到的各种教学问题。在班级生活中,班主任可以发挥自己的暗示和引导功能。例如班主任组织班级生活时,可以暗示队员们,焦虑、紧张、害怕等负面情绪是具有泛性的,积极看待负面情绪,帮助队员们认识到适当的负面情绪能有效帮助我们抵御外来风险。班主任还可以通过将心理元素添加到班级生活的环境建设中,积极进行“阳光心理防护”等心理健康教育系列的少先队活动,指导队员进行正确的疾病防控教育,增强自我心理建设、防护意识。
        四、强化家校合作,融合班级生活机制
        德育离不开家庭,成功的德育是家庭生活与班级生活相融合的。
        开展家长德育课堂。家长是德育过程中的引路人,班级生活深入到家庭生活中,德育的影响力才会更深、更持久。队员、家庭、班主任三方协同商议队员们需要的德育内容、德育方式、评价体系,有针对性、个性化地开展家长德育课堂。家长德育课堂课包括家庭健康心理氛围的营造,也有对队员全面的评价,也可以包括家庭教育的讲座等。后疫情时代,班主任需更突出家长在德育中的作用,加强家校联动,形成德育共同体,在班级生活过程中,积极创造条件让家长“走进来”,了解孩子在班级生活的状态;积极制造机会让班主任“走出去”,了解队员家庭生活。
        加强家校合作的力度和广度。在家校合作的形式上,除了传统的家长会、家访外,更加注重常态化的网络空间交流;在家校合作的价值谋和上,要注重队员、家长、班主任的共同成长,实现三方在合作中实现三方互赢;在家校合作的内容方面,合作的不单单是队员们的学科学习、道德品质,更要注重队员的自主能力发展、生命安全、心理健康等更多教育领域。
        在这个新的时代,班主任可以结合线上+线下的德育模式,升级班级生活的要素,延伸班级生活的跨度,加强家校合作的力度和广度,让队员们在新的班级生活中自我成长,尝试在低监督下培养高自觉性,积极应对日后的应急危机教育。
        
        
        
        
        
        
        参考文献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