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中学生居家劳动责任感培养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四月10期   作者:文雪玲
[导读] 新时代,劳动教育作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实践途径
        文雪玲
        四川省简阳中学 四川省简阳市 614000
        新时代,劳动教育作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实践途径,是党和国家一贯倡导并坚持的教育方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家庭要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家长要通过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让孩子养成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意见旨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态度,在热爱劳动中展现国家主人公意识和责任担当。
        然而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家长和学生活动范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原有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劳动习惯等都发生了改变。家长和学生只专注于疫情防范、学科学习等,在意识上容易淡化孩子居家劳动的意义,更易忽视居家劳动教育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如何培养中学生居家劳动责任感呢?笔者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究。
        一、家长应严格要求孩子进行包干式劳动
        居家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家长应严格要求孩子学会自我管理,让孩子包干自己的事,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干,对自己的事负责:如起床后,整理床上用品;功课完成后,整理学习用品;换洗衣服,自己勤动手等坚决杜绝学习用品乱摆、房间脏乱、书包像杂货袋等乏责任心现象。通过包干式劳动让“沉没”多年的居家劳动教育重回家庭,能培养孩子在自我行为过程与结果、承诺与过失方面的自我责任感。
        二、家长要求孩子参与家庭劳动,在体验劳动中形成劳动责任的认知
        家长抓住恰当的时机,与孩子进行真诚交流,表达希望孩子承担家庭事务的愿望,并善于捕捉孩子承担家庭劳动的心愿和行为表现,肯定孩子承担家庭责任的举动。家长进而用与父母换岗的形式让孩子为家人分担责任,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以实际行动证明对家庭的责任与热爱,在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承担家庭劳动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和价值,获得家庭归属感和成就感,以此激发孩子的劳动主动性和责任感,也在劳动实践中改变不会劳动、不愿劳动的现象,并实现由客观责任感逐步向主观责任感的转化。
         三、家长积极学习,促进孩子对劳动责任感现实意义的认同
        在居家劳动教育中,家长可通过学校、教育专家、网络自学等方式,获取国内外先进的居家劳动教育理念和方法指导,亦可借助历史、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知识,使孩子全方位了解劳动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增强对劳动责任感现实意义的认同。孩子知道劳动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会劳动、能劳动、乐于劳动是新时代劳动者的必备素质,从而诱发其参加劳动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家长在科学的劳动教育理论指导下,更能做到有“法”可依,从而让居家劳动教育真正落地可行。


         四、家长应以项目化劳动驱动孩子深度参与,培养孩子劳动兴趣点和责任感
        疫情期间可供参考的项目化居家劳动项目如下表:
劳 动 类 型    劳 动 内 容
个人起居劳动    制订疫情时期作息计划、居家抗疫导图贴士、个人生活科学管理、个人卫生管理、规范戴摘口罩和鞋套,预防疾病、保障安全与健康等
家居整理劳动    房间通风透气、家居的日常消毒、整理居室、更换被套、室内消毒;网络采购家庭用品等
家庭餐饮劳动    学做日常特色菜和家乡特色菜、灶台巧安排、制定菜谱、营养搭配等
家庭创意劳动    纸艺、布艺、家居装饰作品的设计与制作、巧制家庭保洁小工具、实用绳结编制、花灯工艺、安排家庭购书支出、购买节日用品、拟定出游计划、组织家庭计划等
家庭种植劳动    家庭环境的优化、观赏性水养、绿植维护、设计花架等
致敬职业劳动    职业调查、梳理工作感受、收集战疫一线典型事迹、绘制“致敬逆行者”绘本、拍摄防疫科普视频等
        家长安排形式新颖的劳动内容能丰富孩子的劳动体验,也能保持孩子的劳动新鲜感,避免了劳动形式的单调性。孩子在辛勤劳动、城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过程中落实劳动任务,从而增强对劳动价值的认同,并培养孩子劳动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家长讲究教育技巧,以赏识教育发展孩子的劳动责任感
        家长可以通过对话、讲故事、欣赏文艺作品等有趣生动的方式引导孩子劳动观念,以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此外,家长还应交给孩子正确的劳动技能,在布置劳动任务时,考虑促进体力和发展智力,并给孩子及时的帮助和指导,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更重要的是,家长应鼓励孩子自觉参与劳动,并以劳动小事或劳动细节加深孩子印象,尤其是在孩子出错时应抓住契机对孩子进行精神上的支持和肯定,给予孩子更富激进意义的力量。通过充满赏识而又因家制宜的教育方法,深化居家劳动教育,让孩子在居家劳动中体验成就感,发展孩子的劳动责任感。
         六、家长定期进行劳动评价,强化孩子劳动责任感
        家长建立以孩子劳动表现为核心,关注劳动过程和劳动结果的的评价体系。家长留心收录孩子劳动表现证据和劳动成果,并定期(建议以周为单位)进行得失分析,评价过程中关注孩子的劳动情绪、感悟和反思,听取孩子总结经验教训和创新建议,更好地实现劳动过程与劳动成效的结合。在持续反复的劳动评价下,实现居家劳动的常态化,以强化孩子的劳动责任感。
         七、家长与孩子共同劳动,养成孩子爱劳动的习惯并持续强化劳动责任感
        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劳动计划和劳动实践,在劳动中家长身体力行,对孩子进行有益的劳动示范是至关重要的。如亲子间合力做饭、定期大扫除、整理房屋、手工创作等。通过彼此间的劳动陪伴,共同参与、分享和反思,让孩子感受到劳动精神和奋斗精神,懂得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意义,体验到劳动的人是光荣与崇高、伟大与美丽的,在潜移默化的劳动过程中养成孩子爱劳动的习惯并持续强化劳动责任感。
        通过中学生居家劳动责任感培养策略的探索,以期助力中学生建立起与特殊时期相匹配的居家劳动方式,形成勤劳智慧、艰苦奋斗、创新实干、奉献社会等劳动精神,从而获得“居家成长”。在居家劳动的过程中学生劳逸结合、体脑结合,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能力,还能强化其自我责任感、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国家责任感,最终成长为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新时代劳动者。
        
作者简介:文雪玲,1990.03,女,四川省简阳市,汉族,本科,四川省简阳中学,614000,教育教学实践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