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萌
重庆师范大学
为积极响应“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主题号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并进一步发挥社会实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时代使命感和责任感,重庆师范大学团委结合初等教育学院实际情况,2019年7月13日至21日,来到重庆市合川区燕窝镇,开展为期7天,主题为“青春飞扬,逐梦燕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调查中,我院团队在燕窝镇先后开展了“智趣课堂”“温暖送到家”、“关爱敬老院老人”、“环境保卫战”、“探访种植基地”和“科学大讲堂”等一系列活动。虽然活动只有短短的七天,但却带给了我难忘的体会,相比于以前,我感觉自己成长了不少,变得更加有担当,有责任心,有自信。总的来说,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感动,更多的是责任和向上的动力。
农村教育初探知
我们团队去的地方是合川区燕窝镇,燕窝镇离合川主城区较远,属于边远地区,坐大巴车需要一个半小时。在到这个小镇上三下乡的这段时间里,我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到了农村的孩子和家长们,发现他们和我想象中的并不完全一样。以往我只是从身边,从新闻上,从视频里了解到农村孩子们的教育现状,我以为农村的教育情况比较落后,边远地区的人们不太重视孩子的教育,但事实上,这是一个误区。经过这一段时间和乡亲们近距离的接触,我深深地感觉到:农村对于青少年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起城市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越是贫困偏远的地方,那里的人民对于教育的渴望其实越强烈。
还记得刚到燕窝镇的第一天就是“报名”,乡亲们非常热情,因为镇上就一两条街道,所以大家的消息传得非常快,我们在准备报名须知和报名场地的时候,孩子和家长们就已经来了许多,孩子们都很兴奋,家长们也都很热情,自发地排好了队伍,井然有序地登记信息报名。在报名的家长里,许多都是孩子的爷爷奶奶,虽然这些爷爷奶奶很多都不识字,但是他们对于孙子孙女来参加学习这件事的态度仍然非常支持,这让我们志愿者们都感到十分欣慰。所以说,从这些爷爷奶奶们的举动里我们明白了:教育的滞后,其根源并不全在于教育观念的落后,更大的原因在于无法改变的硬性条件,比如说经济条件,地理条件等等。我们做了一组数据调查,发现参加学习的孩子们的家庭中有80%左右属于个体经营和务农,并且其中大部分的家庭都非常重视孩子们的学业,他们家庭的大多收入都用到了孩子身上,绝大部分的家长都希望孩子们能够考上大学。虽然农村地区的经济落后,但是也正因为相对落后,他们比城市的人更渴望得到教育,更渴望能通过读书来改变家庭的命运。说到这儿,我不禁深思,对于边远地区来说,思想上达到了,那么教育需要的就是资源,而我们志愿者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我想,我们能做的就是给他们以希望,为孩子们开一扇窗,让他们更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
课堂实践见真知
三下乡的这段日子里,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这群孩子们了。这次参加活动的对象是6岁到12岁的孩子们,他们分成了大班和小班,这两个班的孩子们的区别就是年龄大小不同,他们有共通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小班的孩子们十分活泼,每天来上课的时间比我们志愿者们还早,每天教室还没开门的时候他们就早早地等在了门外,甚至有一次,孩子们还相约一起跑到我们住的宾馆楼下喊:“老师起床啦!”,让人忍俊不禁。因为了解到燕窝镇的孩子们的父母许多在身边,他们大多都是由爷爷奶奶带大,而且孩子们没有那么多的关于科技的知识储备等情况,所以我们还准备了以“家”和“科技”等主题智趣课堂,家是心灵的港湾,也是人生的驿站,而科技是孩子们未来了解这个社会,把握时代脉搏的必要手段,我们希望能通过这些主题,让这里的孩子们能够感觉到家的美好,也感受到科技的魅力。在我们的课堂上,小朋友们的活力是无限的,上课后往往一个不注意小朋友们就会“炸”开,课堂就会朝“熵增”的方向发展,我发现学姐们对于课堂的掌握比我们刚开始上课的新手好多了,学姐们会喊出“一二三”,小朋友们就会自动回复“请坐好”,然后同时会约束好自己,端正地坐好。小班的孩子们表现欲较强,每个小朋友都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尽管如此,班上还是大致分成三个部分,一个部分是积极活跃的孩子,一部分是害羞的孩子,还有一部分是安安静静做自己事的孩子,也是在这次的三下乡活动中,我才理解了我以前老师们的下意识做法:老师总是不自觉地把目光和精力放在十分大胆和十分胆小的孩子身上,我这次也不例外,但是这也是我的问题所在,其实很多时候中间那部分沉默的孩子也很需要老师的关心和鼓励,不能因为他们的听话就变成我们忽略他们的理由。再说大班,大班的孩子们相对小班来说就显得更沉稳和省心了,他们上课更为团结,更有纪律。让我记忆犹新的就是这群大班的孩子们让我十分吃惊,当时有一堂朗诵课,需要孩子们背下来一篇有好几百字的《龙的传人》,开始小朋友们都说背不下来,可是在老师的鼓励下,他们在短短一天的时间里,大部分的孩子都用课余时间背了下来,在之后的几天里,每一个同学都背了下来,没有一个掉队的。要知道要是让我来做这件事情,我都不能保证在一天之内做到他们这么好,小小的孩子们的身体里竟蕴有这么大的能量。其实,大小班的孩子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贴心懂事,每次上课后,不论是手工课留下的纸屑,书法课留下的墨迹,还是绘画课到处摆放的水彩笔,哪怕是最后一节课,快要放学了,孩子们都会自觉地一起帮助老师们把桌子上的东西收拾好了,丢到垃圾桶里,才会离开,暖心极了。
我们还准备了汇报表演,那天的太阳很大,可即使太阳再大,大班和小班的小朋友们都没有不耐烦,他们都很期待下午的演出,即使汗水一直不断地流,但还是坚持站在那里候场。前几个节目是小班小朋友的合唱《奇迹再现》和大班小朋友的朗诵《龙的传人》。后面还有志愿者们和小朋友们合作的走秀,和志愿者的快板,小品。最后一个节目是我们一起合唱《相亲相爱》,和小朋友们留下了大合照。这次活动,我们一共准备了五天,期间遇到过许多困难,但是出乎意料地解决了,让我们对小朋友们刮目相看。比如,小班的小朋友们为了走秀的服装,自发拿来了家里的纸板和瓶子,还主动和我们一起做道具;为了舞蹈的顺利进行,我们的志愿者还主动多教一会儿,下了课都放不下心离开教室……让我影响最为深刻的是,在小班表演舞蹈的时候,我们的志愿者害怕他们忘记动作,就一直站在他们对面的人群前面,和他们一起表演,做相同的舞蹈动作,还一直笑,通过笑容鼓励他们,从眼神里就能看出他们之间的友爱。
虽然摄像机没有录下来这一幕,但是这一幕深深地存在了我的心里。在汇报表演结束后,我们发给了小朋友们奖状,奖状是“优秀学员”的字样,我们希望小朋友们能够得到鼓励,开开心心地结束这场七天的活动。拿到奖状的小朋友们,好多都不愿意散开回家,他们有的走几步路,又回头看看我们;有的和志愿者们合影;有的送给了我们他们画的画,还有的干脆跟着我们一起收拾场地,递东西。
可爱的小朋友们,他们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情,给我们带来了大大的感动,我想这就是孩子们的可爱之处吧,乐于满足,乐于回报,不开心的事转头就忘记,开心的事情却能回味很久。和这群可爱的孩子们相处下来,直到现在,他们每一个人的笑脸我都还深深记得,难以忘怀。
点点温暖送到家
重庆市合川区燕窝镇位于合川边缘区域,农业是当地居民的收入来源,我们经调查发现,年龄在25岁到50岁区间的当地居民55%选择在家务农,而年龄在50岁到70岁的当地居民更是有80%都在家务农,由此可见,农业其实是燕窝镇当地居民的主要生活来源,农民占了人口的绝大部分。此次送温暖活动的目的在于体察农民的艰辛,加强当代大学生的“三农”服务的意识,让大学生树立为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的思想准备,为实现城市与乡村的共同发展出一份力;同时将温暖送到实处,让当地居民真真切切感受到关爱。志愿者们为居民们带去了洗衣粉、大米、食用油、牛奶等慰问品,并和他们谈话交心,谈话中我们了解到了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对未来的期望,其中当我们谈到如今和原来的生活区别时,几乎每一位居民都对政府十分感激,他们说这些年政府为了改善他们的生活做了不少事,路铺上了柏油路,孩子们上学的教室也焕然一新,时不时还会来走访慰问他们,令他们感受到了国家对他们的关心。这就是我们国家富裕后的扶贫政策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如今的中国,社会平安,人民安居乐业,一步一步步向全面小康。国家的目标是让他们一步一步走向富裕安康,这个目标的达成当然少不了相关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政策的加持。同时我们当代大学生也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更应该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对乡村人民生活的了解,学会体恤贫困人民处境。慰问贫困户,拜访老党员,这类活动不仅让基层百姓得到关怀,也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气貌,这也有利于青年志愿者更好地做出社会贡献,同时也为充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的时代号召提供了有效途径 。此行深入贯彻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要求,为扶贫献出了我们大学生的一份力量,“水滴石穿”我们相信,在国家和政府的帮助下,燕窝镇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环保攻坚靠大家
为更全面地了解合川燕窝环境保护情况,,为燕窝的环境改善一份责任,增强居民环境保护意识,我们团队于7月19日上午10:00去到合川燕窝社区的各处街道,深入群众展开了有关环境保护的相关问卷调查活动。活动中,重庆师范大学的志愿者们秉持“多多益善”的信念,走访了燕窝镇上的多条街道,采访了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职业的当地居民,共收集到一百二十多份问卷。燕窝镇的居民们都十分热情,积极填写问卷反馈信息,这给志愿者们的调查工作带来了许多便利。在本次街头采访中,大部分居民都反映镇上存在水污染情况。通过进一步走访,志愿者们了解到,原来燕窝镇是农业小镇,所以这里的污水处理厂规模较小,污水处理设施比较简陋陈旧,这让居民的生活用水存在一定隐患。
在问卷统计情况汇总和在居民的积极配合下,志愿者们还了解到原来在2017年9月和2018年12月,燕窝镇政府就积极响应合川“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号召,狠抓环境,拆除了场镇违规临街雨棚和占道铺面等违法建筑,还积极落实卫生定期巡查制度,这一系列举措让燕窝镇环境卫生进一步改善,呈现出清爽、干净、整洁的良好面貌,使得燕窝镇成功创建了区级卫生镇。总的来说,燕窝镇的环境保护历程分三个阶段,2017年是过渡期,2018年是调整期,2019年是稳定期。现在正好是燕窝镇环境的稳定期,居民们表示这几年政府也在努力改善环境,定期清理河流垃圾,开展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讲座,传播环保思想,用心将环保事业进行地更加彻底。环保,是一场攻坚战,是一条人与自然的共存法则,是需要每个人用一生去践行的理念,解决环保问题,不单单是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责任,更是每个人都应承担的责任。我们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每个人都能为环保事业贡献一点力量,让“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不只是口号,将这场环保攻坚战进行到底。
意义满满三下乡
从两个方面来看,对于我们参加的志愿者来说,我们参加三下乡活动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所以我们团队十分重视个人能力的提升,在这几天里每一个人都有机会讲至少两次课,讲课的过程不仅仅是小朋友们学习的过程,也是我们不断学习改进的过程,我们在讲课完后会反思课程的优点和缺点,在下一次课堂中做出改善,一点一点地进步着,争取今后带给孩子们更好的课堂体验。或者说我们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实现着自我的成长,这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吧。自古实践出真知,空有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一次的三下乡经历让我们走出了书本,走出了课堂 ,走出了校园,到实践行动中去锻炼了自己,我感到十分幸运和开心。
另一个方面,对于燕窝镇的孩子们来说,他们丰富了假期的生活,收获了更多的知识,接触到了更深的学习领域。我觉得,我们志愿者们可能无法教会他们许多考试的知识,但是我觉得我们活动的意义在于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他们更加快乐和自信,给孩子们希望,开阔他们的眼界,带领他们提前感知到未来的学习目的地在哪儿,甚至给他们树立一个榜样,让他们以后少走一些弯路。虽然,我们只有七天的时间,但是我觉得我们可以每一年都设置一个小分队来到镇上进行三下乡活动,这样就不只是七天了,而是许多年,将这样一个活动贯穿孩子们的整个童年。比如说我们可以在重庆范围内和不同的大学组成联盟,每年每个大学都出队伍轮流来到重庆相对偏远的地区进行三下乡活动,这样,给孩子们一种安全感,也能让他们从小接触到不一样的文化板块,早一点找到自己的兴趣。我想,通过这样的方式,三下乡的意义能够发挥得更深更透彻更有价值。
现在想起来,那些和孩子们相处的记忆,那些和队友们一起互帮互助的记忆不断涌现,停也停不下来,还有一些遗憾,只叹那些日子不能延长些,感觉还有好多的话,好多的东西没来得及告诉他们,交给他们,三下乡的日子就这么无声无息地结束了。这段时间虽不长,但是我学到了不少,我知道了实践比理论更为重要,在接下来的大学生活里,我会好好学习我应该掌握的知识,也拓展更多的课外知识,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可以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