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民 史岩
珠海科技学院 广东·珠海 519041
摘要:当前国内许多高校都以项目形式或指定专业形式开展了中外合作办学,但受教于该类办学方式下的学生其国防意识参差不齐并存在弱化倾向。针对这种情况,分析梳理了国防意识弱化的原因,进而基于课程思政视域,提出了基于三步走的国防意识提升策略。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课程思政;国防意识;提升策略
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而言,较多的西方课程或较长时间的出国学习,往往使得他们对西方有着更多的“美好印象”和“美好幻想”,非常容易淡化国防意识,放松必要的警惕。因此增强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国防意识,保持建设国家的强烈责任感和奋斗精神是当前的迫切任务。
一、国防意识的现实内涵
国防意识既是每个公民的个体意识,又是整个国家的整体意识,具体体现为一个国家及其每一个公民抵御外侮和外侵,捍卫国家独立和主权,维护国家尊严和安全的主观意识。对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而言,要学习较多的国外课程,甚至还要较长时间的出国学习,因而较容易受到西方文化、思想和价值观的影响。因此在大学期间,特别是从大一开始就树立起国防安全意识非常必要。而在当今形式下,国防意识的现实内涵包括三个方面:
爱国意识:只有挚爱这个国家、这片热土、这方文化,才可能建立起保家卫国的基本理念。
危机意识:西方国家颠覆中国的贼心不死,祖国美丽的大好河山始终被潜在的外敌觊觎,因此必须有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
奋斗意识:树立不懈的奋斗精神,踏踏实实学好每一门课,孜孜不倦地汲取国内外的先进知识营养,不断提升建设祖国的素质和能力。
二、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国防意识现状分析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家庭状况普遍较好,获取国外信息渠道较多,接触外国文化的频次较高,使得他们的思想易受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和干扰。目前,这些学生的国防意识具有逐渐弱化的倾向,具体表现为:
1. 安逸的日常生活使学生个体淡忘了国防意识
优异的物资条件和安逸、单纯的日常生活,使学生较多地沉迷于眼前的美好生活,缺乏必要的危机意识。往往认为国防安危靠军队,与自己关系不大。有些人一门心思就是高分通过雅思、托福和GRE,早日拿到签证好出国,对国防教育不感兴趣或兴趣不浓。
2. 稀缺的国防教育使学生群体削弱了国防意识
目前,常规的国防教育主要是短期应付式的军训和一两门可怜的军事理论课,缺少必要、系统、务实的军事训练项目磨练;在校期间,类似周边安全形势、大国方略、时事讲坛、国防建设进展等与国防意识培养密切相关的课程、讲座也较少,使得学生们很难从国家竞争层面去考虑国家生存、民族安全等问题。
3. 总体的和平环境使学生整体疏忽了国防意识
长期的和平环境使学生们整体局限于自己的学业,陶醉于和平环境的惬意生活,看不到国家周边此起彼伏的危机,洞察不到国防安全威胁。
而现实情况是西方国家监视中国、压制中国、围堵中国的本性依然没改,中国的安全威胁依然很多。
最近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军事实力有了跨越式发展,但这仅仅表明我们有了一定的应对挑战的底气和从容,但挑战本身依然存在、依然很严峻。因此,国防意识依然需要增强再增强。
三、提升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国防意识的策略
提升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国防意识可按照正反馈原则,采取三步走策略进行。首先从内心培养和激发出以爱国精神为主旨的国防意识,然后内化为自觉的强国行为,进而达成富国强军的能力,最终正反馈于国防意识的进一步增强和保持。
1. 国防意识的培养和提升
首先,基于课程思政理念,通过开设系列传统文化课程、系列国学讲座,大张旗鼓地弘扬中国智慧,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入脑入心,以此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进而树立起强大的爱国意识;其次,通过开展周边安全形势讲座、国际形势研讨交流等渐进形成危机意识。树立起“国泰民安须思危,富国强兵防未然”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最后,通过多种媒体渠道给学生宣贯、展示祖国的建设成就,培育起强国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2. 强国行为的践行和优化
首先要在思想上拉紧一根弦,即落后就要挨打的弦,要居安思危,思想上不能懈怠和松弛;其次要将国防意识内化为一股气,即为强国而努力学习的勇气和志气,进而形成以强国为标志的自觉行为,具体包括以强国为目标的职业规划、知识学习、学术研究、品德养成和素质提升。强国行为的践行无论身处国内还是国外,都应保持行动的自觉并不断优化完善。
3. 强国成效的达成和反哺
国防意识这种主观意识必须有外界客观的养分滋养才能入脑入心,而这种养分就是全体国人创造的强国成效。当前,这些成效突出表现为建国七十多年来的伟大建设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丰硕成果。学习、了解了这些成果,又会反哺国防意识的提升,进而持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思想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学习。
四、总结
对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而言,提升其国防意识,必须从爱国意识、危机意识和强国意识三方面着手,基于课程思政理念采用三步走的正反馈策略进行。目的是使学生们无论是在国内学习还是国外学习,无论是学习国内课程还是学习国外课程,都能保持清醒头脑和学习定力,始终坚守国防意识并为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
参考文献
[1]袁金明,陈康.新时代高校国防教育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06):33-35.
[2]王坦,李傲挺.云南高校国防教育探析[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0,4(03):106-110.
[3]杨海霞.中外合作办学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J].现代交际.2019,15(08): 11-13.
基金项目:本文系珠海科技学院课程思政培育项目(项目编号:KCSZ2020005)、广东省质量工程高等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20010)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李小民(1968-),男,河北保定人,工学博士,珠海科技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通信和无人机测控的教学与研究。安基东路8号
史岩(1980-),男,吉林长春人,工学博士,珠海科技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无线通信技术和无人机飞行控制的教学与研究。安
通讯地址: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安基东路8号珠海科技学院
联系人:李小民
电话:15812786598
邮箱:lxmfy2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