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宪法
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 山东省滨州市 256600
摘要:在当代中国教育中,传统文化进校园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发展理念之一。以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道德与法治肩负着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在小学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拓宽小学生的知识面,还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研究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优秀传统文化;渗透
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青少年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应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作用,切实做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传统文化渗透工作,让优秀传统文化和小学道德与法治深度融合。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必要性
在新时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了一项必要任务和内容,有利于教学任务更好的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必要性及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小学阶段是学生认知和知识接受的快速阶段,要想系好“第一颗扣子”,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必不可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设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们掌握道德与法律的相关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学生们的道德品质,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此过程中,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让课程更好的开展,有利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更好的实现,让学生们对课本内容有更深更好地理解,并促进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形成。
其次,在文化竞争日益激烈,文化好坏参差不齐的当代社会,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刻不容缓。而小学阶段的学生们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未来的栋梁,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无疑是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方式之一,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们为祖国的伟大事业奋勇拼搏,更有利于保护我国文化安全,树立文化自信,让孩子们从小就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为祖国感到自豪与骄傲。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具体方法
(一)统筹教材内容,结合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确保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实际教学中。首先,教师要将课本内容熟记于心,了解每一章节的具体位置和内容,对课本有一个系统的认知,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讲课时做到游刃有余,有的放矢;其次,教师要对优秀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在该方面有一定的文化储备,在授课时能够恰当的引用优秀传统文化,做到既能将课本内容讲的通俗易懂,又能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
以“家人的爱”这一章节为例,教学的重点是为了让学生懂得感恩家人,回报家人。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单讲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通过课本他们只能很浅显的明白一些道理,并不能将理论落实到实处。所以教师在讲授这一章节时可以结合一些寓言故事或者成语来进行深入讲解。如可以举“孔融让梨”的事例,让学生明白兄弟之间要相互友善,要懂得谦让,不要动不动就因为一些小事而争得面红耳赤;或者也可以引用《弟子规》中的一句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教师可以对这句话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白要听从父母的意见和要求,如果意见不统一的话,我们也可以采取合理的方式与父母沟通,做到彼此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大家相互理解才是我们追求的真正的爱。
(二)选择合适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要想将优秀传统文化全部渗透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们要提前选择好合适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选取的内容要有特点,有亮点,既能吸引学生们的目光,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又能让学生们对优秀传统文化有更深更好的理解。教师们可以选择爱国主义,传统美德等几块内容。选取的内容要符合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例如,在四年级下册“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一课中,教师可以选取有关优秀的民间艺术的内容。教师可以给学生们播放一些有关民间优秀传统艺术的视频,如云锦、蜀锦等的制作视频或者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剪窗花等较为简单的手工活动,让学生们体验民间艺术的过程,激发学生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好奇心,引起学生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注重文化实践,实现教育目的
(一)联系生活,搭建传统文化桥梁
传统文化进校园并不单纯是唐诗宋词,也不仅是故事叙述,而是有着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积极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入手,做好文化实践工作,带领学生们在实际生活中深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德,要想让学生们将尊老爱幼这一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师就可以鼓励或带领学生参加一些社会福利慰问活动。如敬老院中大多是一些缺乏亲人照顾,渴望温暖陪伴的老人们,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到敬老院中与老人们聊天交流,为老人们献上自己即兴编排的节目,如舞蹈、唱歌、表演小魔术、讲笑话等,给老人们带去欢声笑语,让老人们孤独的心有了温暖的慰藉。此外,学生们还可以整理自己已经不再穿的干净衣物和一些玩具书籍,在老师的指导下将这些物品送给福利院的孩子们或者是家境贫穷的孩子,这样做既可以帮助他人,又可以让学生们从中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福利慰问活动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德育水平与综合素质,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实效,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作出贡献。
(二)创造游戏,感悟传统文化内涵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认知快速发展的阶段,也是正处于爱玩爱闹的阶段。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若想更快更好的在课堂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除了要联系生活,投入实践,还要遵循学生们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从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需求出发,设计有趣有意义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体验中,对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入理解,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观念和良好的人生价值观念。
例如二年级下册“传统游戏我会玩”,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们了解传统游戏,增强学生的社会交往技能和生活智慧。首先,教师可以搜集或制作视频向学生展示个别传统游戏的玩法,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传统游戏的乐趣;其次,例如“翻花绳”、“丢手绢”等游戏,教师可以提前一天布置作业,让学生们回家准备相应的材料,在第二次课堂中组织大家按照所学习的游戏规则和方法进行游戏,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最后,教师可以布置一项“传统游戏我调查”的作业,引导学生以自主调查的形式,去采访、记录、调查家中长辈们印象中的传统游戏,了解他们那个年代关于传统文化的记忆 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文化传承,感受文化传承的力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不可或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可以传承我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让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发扬光大。学校和教师们要重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将这一项任务与责任落实到实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金妙苗.浅谈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回归【J】.名师在线,2020(14);23.
[2]李志英.借道德与法治课堂,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小学教学研究,20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