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四月10期   作者:骆亚楠
[导读] 想象是创作的主要动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培育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途径
        骆亚楠
        济南育秀中学小学部,山东济南,250000

        摘要:想象是创作的主要动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培育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途径,而小学阶段正是激发学生想象力的重要时期,因此小学教师在课堂上应不拘泥于形式,随时点拨学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学生只有充分拓展想象力,才能开阔思维空间,让思维方式变得更加灵活,从而突破当前的思维定式,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并在具体应用中追求问题的方案、结论以及设想,进而实现创新的目标。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想象力;培养策略
引言
        生活在一个信息特殊化、巨大化、飞速化的网络时代,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牵动着每一位教育研究者以及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因此,对小学语文教学效率进行改革更是重中之重,素质教育这一理念也是当今社会追求的教育新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如何通过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成为教学的目标之一。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以及教师的高要求,是语文这一核心学科与现代教学模式相结合的产物,教师完美地将教育与生活结合起来,并且将教学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与学生共同探索符合当今时代的语文教学新模式。在学生的主动探索中回归教学本质,教师应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平等的教学方式教授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个性发展。
1想象力概念简述
        从字面上理解,想象力指的是人们在自己的思维中进行创新的一种能力,这是创造的源泉。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远比知识重要得多,因为知识是有限的,但是想象力却是无限的,其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能够促进社会进步,同时这也是知识的源泉。由此可见,想象力具有重要作用,有了想象力的支持,世界才能变得更加精彩。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异常活跃的阶段,总是充满了奇思妙想,但是这种想象还只停留在脑海中,没有应用到实践中来,因此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观察、想象、聆听,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让学生乘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形式
        (1)头脑风暴式想象。头脑风暴想象的方法是从外国引进的一种新式素质教育学习方式,主要开展形式是讨论教学,确定讨论主题,将学生组织起来共同表达自身的看法,集思广益,构建一个民主自由的环境,每一个参与人员都可以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无论对错。规则就是当有人在发表观点时,其他人必须安静下来,仔细进行倾听,而且对于他人的观点不能进行对错的评价;当无人进行发言时,你可以连续不断地提出你的观点,观点无对错,可以保证每个人都可以积极地参与其中。(2)情境式想象。情境指的是人们利用一些生活中随处可用的道具,通过联想和想象构建一种虚拟的环境,这个环境是可以根据思维活动而改变的,而教学环境的建立,可以帮助学生激发情感,教师在教学情境中发挥着引领作用,让学生投入课堂情境中,有助于塑造学生人格。小学语文教材往往多由正能量、哲理性很强的课文组成,通过讲述充满真实感人的故事,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进而让学生体验人世间的幸福美好,给予学生心灵上的慰藉。
3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策略
        3.1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素材。要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需要充分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知识讲解,促进学生发散思维,提升想象能力。首先,教师应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从课本教材中筛选学生感兴趣的文章,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依托文本中生动形象的图片、文字,不断将文章内容故事化,促进学生发挥想象力,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例如,教师在教“小蝌蚪找妈妈”时,可以在教学前,讲述小蝌蚪如何长成青蛙的故事。

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后,教师可以提出“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小蝌蚪怎样才能找到妈妈?”等问题,促进学生一边想象,一边阅读文章,从而找出问题的答案,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其次,教师应利用古诗意境,熏染课堂教学氛围。通过翻译古诗内容,营造良好的语言情境,学生体验和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
        3.2激发思维,唤起想象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有着好奇和向往,接受能力也很强,想象力也是很丰富的,他们会想到星球之外的东西、地面之下的物体、鸟兽的语言等,他们可以赋予新鲜事物其他定义,便于他们自己理解。但他们不会把这种想象力表现出来,而是隐藏于大脑,正因为如此,教师便要带领学生接触语文教学,唤起他们的想象力,使他们在想象中接纳知识。现如今的语文教材其实内容是很丰富的。教学中运用好这些资源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如教学《天窗》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先阅读一下文章,再让学生自行描述脑海中自己的房间想不想要这样的天窗,天窗的存在可以干什么,学生自然而然便展开了想象。
        3.3融合游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贪玩是小学阶段的学生的天性,这个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意识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以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其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产生学习的欲望从而主动学习。例如,面对涉及很多角色的文本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应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挑选喜欢的角色,然后有感情地进行朗读,或者通过表演的方式对课文内容进行演绎。之后针对学生扮演的角色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自己扮演的角色主要做了哪些事,有哪些思想情感等。最后结合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分组进行学习,这样课堂气氛就变得活跃起来,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尽可能保证难易程度与学生的认知能力相符合,让学生可以充分进行思考。只有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此外,语文教材中涉及的一些生字生词,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设计字词卡片的方式让学生分小组抢答并结合词语的意思造句,对比哪个小组回答得又快又准确,这也是锻炼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
        3.4开设多样情境,构建想象的空间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讲解所占比重较大,学生表达自我的时间不多,并且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有举手发言的机会,这就导致很多学生不爱表达、不想表达,也不愿意去想象和拓展,形成了一种惰性,不利于培养学生想象力。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要给学生更大的自主空间,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主体性,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思考问题、想象问题的乐趣。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语文能力至关重要。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感悟语文知识,从而在提升学生想象质量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明清.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文理导航(下旬),2020(01):58.
[2]薛虹莉.基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的有效途径[A].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三期座谈会资料汇编[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
[3]卢晓莎.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策略[J].亚太教育,2019(09):105.
[4]张文影.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策略初探[J].当代家庭教育,2019(22):160.
[5]宣立民.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综合版),2018(07):1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