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
黑龙江省民政职业技术学校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积极心理学目前在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中作用效果显著,在短时间内已经突破了原先陈旧的心理治疗,在现代的心理治疗中站稳了脚跟。对此,中职院校提出了现存的困难,希望能够借助这种积极心理学,从这种积极的心理视域的角度来解决当前的中职生的心理教育问题。从而达到改善中职生的不良现状以及消极怠课的现象,建立更加完善的中职教育制度,培养更加优秀的中职学生,从根本上提高全民的教育文化水平。
关键词:积极心理视域;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
前言:我国的中职院校学生较多,是中国现代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力量。近年来中职学生之间出现了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部分中职学生在追求个人美好未来的过程中积极性并不是很高,研究表明,这主要是因为这部分中职学生缺乏强烈的积极心理,而持续的缺乏这种积极心理的恶性循环,导致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出现了一些瑕疵。
1.积极心理学的应用
1.1积极心理学的应用意义
目前为止,心理学的暗示已经在大众之间取得了相当不错的试验成果,而这种积极心理学在学生之间其实有相当好的作用,只是目前很多学校无法将这种积极的心理治疗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才会导致学生的部分消极心理一直延续下去,造成一种恶性循环,从而使得一部分中职学生安于现状,缺乏追求。积极心理学的鼓励,对中职院校学生来讲一方面就是简单的鼓励作用。这种鼓励虽然只是简单的心理暗示,但是就现实操作过程来讲,这种简单的鼓励可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认可的心理,从而给学生的心理减少许多自卑的阴影。白岩松曾经讲过,在现代社会中没有任何人规定过学生的界限以及层次,但是普通的专科学生在本科学生面前却会展现出一种发自内心的自卑感,而普通本科学生在重点名牌大学的学生面前也会产生巨大的自卑感。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当下的中职学生,没有经历过高考的试炼,中职学生从根本上是遗失了一条通往美好生活的途径,他们或许无能为力,或许充满遗憾,或许是重获新生。但总的来说,生活是残忍的,它无时无刻不在将这个世界的参差展示给世人看,而中职院校的孩子们与普通高中生的差别就是步入社会较早,而社会恰恰就是让学生明白直面这个世界的参差是有相当的必要的。但是在这个历练的过程当中很多中职院校的学生就会逐渐产生消极心理,这就是本次研究的重点:如何将积极心理融入到目前自卑感较强的中职学生中去。对此,除了简单的鼓励之外,积极心理的应用是直击中职院校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这也是对中职院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关注点。相对来说,中职学生的受教育质量还是要稍微低一些,这只是简单的对这一群体过去的学习所做出的总结。所以这一情况所带来的必然的结果就是将从前的学习状态直接延续到中职院校的学习生活中去,这虽然是目前一个很难改善的现状,但中职院校的管理做的很好的方面就是他们敢于直接面对这个问题,尽管最终的治理效果并不是很成功,但还是在慢慢的研究方法。而本研究所提及的积极心理学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治理办法。但是这种治理涉及的面还是要更广一些,因为就研究表明,学习状态与日常生活状态还是有一定的关联的,中职学生因为在学习上受挫,导致在生活中没有信心,从而没有办法合理健康向上的安排自己的生活。总的来说,积极心理学对中职学生的应用意义还是很大的,只是实施还需要再精细化。
1.2积极心理学的受众效果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提出,主要还是因为近几年教育部为了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准备开展十二年义务教育这一发展点,这不得不使得中职院校更加重视学生的发展现状。近几年来自各方的压力已经持续展现出来了,国家鼓励创新创业,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的非常成功,学生积极性高,对自己的未来也愿意思索,而且高职院校学生借此机会大展身手,创业成功率高,成为国家的重点发展对象。那么中职生到底能做些什么,他们的教育文化水平是否能够跟得上现在时代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疑问。这不仅仅是中职院校应该考虑自身存在必要性的问题,更是中职院校学生为自己的未来有所考虑的问题。
2.中职院校如何进行积极心理学健康教育教学
2.1日常生活中要合理对中职生进行鼓励教育
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并不是严格的要求学校需要聘请专业的讲师或是心理学顾问来帮助学生进行积极心理的建设。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需要日积月累而得来的。在此期间,教师所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中职学生还是未满十八岁的学生,想要观赏世界的格局还是缺乏一定的经济能力。当然,家庭环境相当好的学生除外。
基本上学生的视野的第一开拓者一定是教师。孩子们刚刚脱离九年义务教育,没有高考的紧张感,他们刚开始所想象的中职生活一定是学好一门手艺,放肆玩儿。这也是老师们习惯的一个过渡阶段,但此时会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在放松的过程当中完全丧失对学习的兴趣,这是最令人头疼的一个问题,因为在脱离了以高考为目标的学习生活之后,老师基本上是很少干涉学生的生活了,学生需要依靠强大的自律来坚持自己的学习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这种自律能有多强大完全取决于学生对这个社会的认知以及自我认知,还有对未来生活的渴望。这些都需要老师来传授给他们。老师可以在讲课过程当中不仅仅只是局限于课本的知识,更可以将自己的经历或是好的视野融入到课堂中去。但如何让学生认真的听进去老师讲的话,真正的从此打开新世界的大门,还是需要老师根据自身经验,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这对老师的要求也很高,因为学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认识不到社会的残酷,更辨不清未来的方向,而且暂时他们也有自己的思维,思想也比较难改变,所以难度颇高,但是为了让中职院校在全国的影响力能有进一步的提升,能让中职学生在社会中的生存力更高,教师需要尽心尽力,为学校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帮助学生们建设更加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助力自己的学生走向更有前途的未来。而且学校也可以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其实对于学校的学生来说,不影响学习毕业的课程都暗暗的被归类为不需要重视的课程,这是非常不好的现象,但是不断地实践证明,这种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这时候学校其实要从自我反省,并不能将责任全部归类为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据统计,哪怕是清北名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都是在以讲座的方式呈现,而讲座简单的分为两种,一种是有趣的讲座,一种是无趣的讲座。有趣的讲座也无非是借助旁人的例子来告诫学生积极心理的意义,而无趣的讲座则更为简单,只是单纯的抛出概念给学生。这从本质上讲,都没有起到好的积极心理建设的作用。所以中职院校的教师要避免这一缺陷,从现实生活中去发现积极性,然后将这种积极性大胆的加入学生的日常活动中,让学生享受到积极心理所带来的成就感和自信。只有真实的感受到希望,积极的心理才会得到大力的发展。
2.2中职院校组织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习
经过上述文章的论述,我们深刻的认识到教师在学校进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所以从教师方面开展行动其实不乏是一个传播积极心理的好方法,因为在学校,教师是和学生接触最多的人群了。在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团建的过程中,学校就可以安排专业的讲师来教授技巧和专业知识了。作为人民教师,受教育能力肯定会强于中职生,而且教师已经从业多年,深知生活的艰辛以及前途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肯定更愿意好好学习只是来自帮助孩子赢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积极思想肯定也是恨铁不成钢的教师们的深刻愿望之一。所以学校一定要学会好好的帮助教师学习知识,合理安排课程,制定计划,携手共同改善目前的中职生的心理状况。
3.对中职生进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笔者曾经有幸在一次出行中接触到来自不同学校的中职生,和普通大众思维中的中职生不同的是,笔者所见到的中职生已经展示出了参差。他们在出行过程中必备的东西是一本书,而且这些书非常专业,是根据他们所学的专业来选择的,都是对学业有帮助的书籍。笔者也细细的观察过,他们的生活作息很有规律。在交谈的过程中,他们所展现的完全不是颓废或是玩笑,而是对一个城市的自己的认知,还有对未来的清晰的规划,以及未来要去到哪里实现这种规划,他们都有自己明确的想法,而且出乎意料的合理。这就是怀着积极心理去面对生活的表现,他们所展现出的自信,他们对知识的追求,对未来的明确完全高于一个只知道学习的本科大学生,充分证明了现实社会需要的是经验,学历只是一个短暂的门槛,创新的发散的思维才是王道。以此次出行的经历为背景笔者在此负责任的讲,积极心理的建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用来改善中职生偏见以及消极状态的良药。积极心理不仅仅健康向上,帮助学生改善之前的生活以及学习方式,更能够打开学生的视野之窗,让中职生不再局限于一个阴影面,也就是对自己的未来毫无打算或者是异想天开。积极的心理促使人做更好的自己,当学生积极阳光,健康向上,愿意为了自己的未来奋斗,愿意为了自己的未来而求知,那教师的教学欲望一定会发生巨大的改变,“教学相长也”,这就是一个互相促进改变的过程。
结语:积极心理视域下的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非常成功的教育项目,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打开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多样化的发展可能性提供了心理教育背景。与此同时,教师也在这一教育过程当中提升了自我,是一举两得的行动,值得中职院校推广实践。
参考文献:
[1]王愿,冯浩.积极心理视域下高校大学生主体意识作用研究[J].智库时代,2019(13):100+120.
作者简介:张博,1986年6月,女,汉,吉林省德惠市,本科,中级(讲师),研究方向:教育学,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