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显勤
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燕塘小学 546400
摘要:语文学科是小学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其不仅具备较强的人文性,还具备一定的工具性。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提升其语文学习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还能够有效锻炼小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促使其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将阅读教学作为重点教学内容,积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小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阅读;阅读培养
引言:阅读是学习语文的主要渠道之一,阅读是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知识,积累写作素材,学习写作方法,提升语文整体能力的渠道之一。对于小学生来说,从小培养阅读水平,是很有必要的。小时候的阅读,为以后的阅读打下良好基础,是一生的财富,所以一定要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阅读学生能够获取大量的信息和知识。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学生通过阅读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并能够在每次语文考查中,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测试。这主要是学生通过阅读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获取有效的信息,并提高了答题速度。所以说,阅读教学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正是学生启蒙的阶段,因此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引导,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对阅读形成学习习惯和兴趣,并能够在日常的学习中潜意识地增加阅读量。学生通过阅读能够开阔视野,学习更多的历史名著或文学知识,继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学生通过阅读能够积累大量的文学素材,进而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目前小学阶段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漏读和跳读的现象,这样就会影响到学生的阅读质量和效率。因此在进行阅读训练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静下心来进行阅读,不能因为追求阅读速度而影响到阅读质量。学生可以将自己阅读材料中喜欢的句子进行摘抄和阅读,这样能够使学生积累更多的素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一)创建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要想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就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非常好动,对于新奇的东西非常感兴趣,教师只有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动力,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特点,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出发创建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阅读过程中,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同时触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尤其是对于中低段的小学生来说,创建一个有趣的阅读氛围非常重要。例如,在学习《荷叶圆圆》和《夏夜多美丽》等写景的课文时,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喜欢图片和色彩的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创建一个有趣的教学情境,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荷花、荷叶的图片,通过美丽的图片吸引学生的目光。播放夏天夜里萤火虫飞来飞去的视频,让学生体验夏夜的美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到真正的大自然中寻找荷叶,让学生在大自然中体验情感。
(二)注重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尚未形成,只是根据教师安排的任务进行模仿。在学生没有形成学习习惯的时候,教师要进行正确的引导,从一点一滴的细节开始,让学生逐渐养成习惯,从而爱上阅读。
比如教师可以抽出课堂中的一些时间让学生分享自己最近阅读的文章,可以进行内容概述,也可以分享其中最精彩的一段描写,然后让其他学生发表自己的"听"后感。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可以活跃课堂,也可以让学生将阅读当成每日必须做的事情,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安静的阅读环境,能让学生能够静下心来认真阅读,从书中获得一些知识,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揣摩角色的情感变化,并且将一些优美的词句摘抄下来,应用于写作中。教师还要将正确的阅读方法教学学生,别让学生将阅读当成一种任务,阅读量上涨知识面却仍旧浅薄。比如让学生在阅读时进行勾画,脑海中时刻思考揣摩每个情节的意义,字词的用法,随时可以记录自己对文章的体会。只有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让阅读质量更上一层楼,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引发学生想象,丰富表达内容
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创设符合教材需求的情境,引导学生把感情融入至文章,和文章一起产生共鸣。新课标对语文定义,人文性以及工具性统一,即是语文学科是工具性的一项学科,体现出了人文素养,而阅读教学是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人文素养开展培养。例如,在对《陶罐和铁罐》开展教学时,通过采取播放影像或多媒体技术,加大学生对于文章意境的感知,带有感情地引导学生走进文章的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更好地理解文章,感知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意境,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质量以及效率。
(四)培养阅读技巧
阅读就像解决问题和写作一样,也具有一定的技能,俗称阅读能力,包括阅读能力,无声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等,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能力,必须加强阅读教学 技能,使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和掌握不同的阅读技巧,使学生可以在不同情况下阅读,在不同情况下的阅读要求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达到阅读目的,也体现了读者的较高阅读能力 。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从不同方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在进行语文自习课时,我一般会分配一些静默阅读的任务,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静默阅读相关文章并完成相关作业,从而发展学生的静默阅读能力。 在中文阅读课上,我会让学生有阅读相关文章的感觉,使学生学会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另外,我还安排学生阅读作业,让学生准备一本摘录书,在课外阅读时遇到好单词和句子或稀有单词,及时提取下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之,有必要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最终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五)富阅读内容,加强课外阅读
学习是循序渐进的,阅读能力的养成也不是一墩而就的,而是长期日积月累的阅读过程,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在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中,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和传授是不够的,还需要对学生的知识面进行拓展,以课外学习的方式来增加阅读量,使学生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和习惯,加深理解,透过书本了解社会,体验生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积极推荐较为优秀的课外读物给小学生,也可引导小学生互相分享好的课外读物。另外,还可组织开展各种读书活动,通过阅读活动中的交流以及学习,提升小学生阅读的数量以及质量,从而有效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的重点教学内容,通过语文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含量,为更好的写话打下基础。同时语文阅读能力是每个小学生应该具备的技能之一,只有掌握阅读技巧和要点,并且灵活运用到其它学科中,才能准确理解学习内容,有效提升各学科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对学生日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苏海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16):29-30.
[2]郭福云.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9(20):73-73.
[3]高先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深度学习策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