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开展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1期   作者:蔡水英
[导读] 课程标准不仅对阅读与写作的基础教学进行了明确规划,也明确指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将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阅读知识、阅读素材以及基本功运用到写作中去。
        蔡水英
        剑阁县闻溪小学校
        摘要:课程标准不仅对阅读与写作的基础教学进行了明确规划,也明确指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将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阅读知识、阅读素材以及基本功运用到写作中去。教师应将读与写进行密切联系,重视两者的联系,也认识到读与写是相辅相成的过程,只有兼顾两者,才能使语文课堂获得更加高效的提升,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效果获得最优化的提升;学生只有在进行大量阅读与大量写作相结合的基础上,读写能力才能获得双重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
        一、 制订合理的语文学科读写结合教学目标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充满着对社会事物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活动欲望较强,但自制能力较弱,在学习过程中很难保持长时间的集中精力,这也就导致在语文课堂中小学生极易出现走神现象。小学生也有着极强的自尊心,希望在语文课堂中受到教师的重视与表扬。因此在开展读写结合语文课堂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以及自身的学习偏好与个性特点,根据具体的语文教学目标、语文学科的培养目标与教学阅读文本内容,将这三者结合后,为学生制订具有科学性的、合理性的、贴合学生实际的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在实际的读写结合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首先对该学段学生所要达成的阅读目标与学习写作目标进行详细了解与仔细规划,对现阶段学生所应阅读的书籍目录以及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掌握的阅读文本内容以及阅读技巧进行整理,并结合写作训练,来促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得到语文技巧的有效锻炼。其次,教师在开展读写结合教学的过程中,也要不断优化并积极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研发可以高效促进学生语文课参与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可以在兴趣指引下,积极投入读写结合的语文课堂中去。总而言之,教师应在课前就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并深入研究,结合语文学科培养计划,制订贴合实际的读写结合的教学规划,在读写结合的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最终提高读写结合的教学效果。
        二、 深入挖掘教材
        读与写之间存在着固定的逻辑关系,阅读作为写作的基础,为写作提供素材,而写作则是阅读情感的抒发与想法的表达,从这一方面来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首先就应鼓励学生多阅读、读好书,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阅读素材的积累以及阅读视野的拓展,只有当学生的阅读量达到一定程度,学生才可以灵活将写作阅读素材运用到写作中,才能做到写作中自我想法的抒发与表达。因此教师也应在读写结合的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教材,鼓励学生通过教材来获取素材的同时,也拓宽自己视野。由于教材中所选择的文章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仅是名家名篇,更有着极强的人文内涵与阅读美感,因此教师应以教材作为阅读基本点,深入挖掘内涵,针对教材中的阅读文本来进行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与研究,以教材文章作为阅读基本内容与写作基本模仿内容来进行深入的训练。
        三、 阅读与写作的迁移训练
        在语文课堂中,低年级的写作训练阶段就是从看图写话的模仿式训练开始的。因此教师也应注意读写结合的迁移练习,也就是以读促写。写作作为重要的表达方式,不仅可以反映出创作者的所思所想,还可以起到交流感情的作用,因而写作的过程也正是学生对所学阅读知识的消化过程与生活见解的表达过程。

写作作为知识的实践过程与运用过程,不仅需要学生了解“怎么写”——写作方法,也要了解“为什么”——写作目的,以及“写什么”——写作内容,学生在写作训练中所运用的字、词、句,甚至于文章结构等都受日常阅读的影响,会不自觉地模仿或者借鉴曾经阅读过的文本。因此,在写作教学时,语文教师应重视阅读与写作的联结。教师可以先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对写作、文章结构等写作技巧有着大致了解,教师在开展读写结合的迁移教学时,首先应鼓励学生将阅读文本,尤其是教材内容中的文章结构进行分类,然后仔细研究文章的写作手法,并分段理解、详细钻研,然后引导学生针对某一特定文段进行具体的仿写以及扩写,使学生在阅读文本中所获得的写作技巧可以得到锻炼。
        四、 拓展课外阅读
        新课标不仅要求语文教师扎实做好语文课堂的课内教学,也要求语文课堂做到课外拓展,拓宽学生知识面,使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语文素材与阅读文本,使学生可以通过语文实践,挖掘语文规律的同时也将其运用到具体的生活与实践中。阅读的数量影响着写作的广度,阅读的质量影响着写作的深度和厚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教师应不断拓展课外阅读。小学作为学生构建语文知识的基础阶段,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使学生获得充足的阅读量,并在满足学生的阅读拓展需求的同时,也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夯实基础。虽然教材文章是极为优秀的,但仅仅依靠教材文章,并不能满足学生对于拓展阅读和拓展学习的需求,更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也无法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优秀与博大精深。教师应积极鼓励进行课外阅读,在拓展学生阅读量的同时,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新体验与新想法,收获更多写作素材与新型写作手法,夯实读写结合的基础。
        五、 强化评价体系
        评价作为小学语文课堂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不仅具有导向激励的作用,也具有警醒教师的作用,因此教师不能忽略语文课堂中学生的评价,也不能忽视对学生的评价。教师要清晰认识到语文课堂的评价提示是双向的,教师既可以通过这一体系去评价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实时表现以及语文知识水平,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一评价体系来点评教师所采用教学方法的新旧和好坏,从而促使教师改变教学方法。由于学生年纪较小,自尊心较强,极为重视教师的评价,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对学生进行语文课堂实时表现以及读写知识学习水平的评价时,应遵循鼓励为主、引导为主的评价原则,通过鼓励的语言去引导学生激发出自己的写作兴趣,树立阅读自信心与写作自信心的同时,也促使学生感受到语文教师的关爱。教师在开展课堂评价之前应认真阅读并欣赏学生的写作作品,站在学生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问题,欣赏学生的写作作品,发现学生闪光点,在语文课堂中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这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六、 结语
        教师要认识到读写能力的培养是缓慢过程,教师应与学生共同努力,更新读写结合的语文教学模式,促进语文课堂的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蒋旅健.阅读得其方,下笔如有神: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J].品味经典,2020(11):168-170.
        [2]杨庆华.浅谈小学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读写结合[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