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中年级前置性作业的有效设计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1期   作者:吴钟美
[导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并重视学习方法。
        吴钟美
        仙居县实验小学   浙江台州   317300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并重视学习方法。因此,浅谈小学语文中年级前置性作业的有效设计,以期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年级;前置性作业  
1 引言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强调改变以往“教师中心式”的接受和学习模式,提倡“学生中心式”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并把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为此,提出了一种指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经典方法,就是前置性学习,以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提高他们独立生活学习的能力。
2小学语文中年级前置性作业的意义
2.1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
        新课改要求对学习者个人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给予新的认识和重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潜能,为学生的长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难以达到这一目标。针对新课改的要求,开展了界面作业设计研究。旨在通过界面作业设计推进课程改革,让学生学会学习,形成独特的文本体验和情感体验。《新课标》强调了立体目标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2.2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借鉴
        前置性作业最本质的特征是要有针对性,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仍然掌握着前置性作业与课堂教学之间的界限,只能依靠自己的经验来设计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前置性作业,认真研究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前置性作业,有利于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很多教师都意识到前置性作业的重要性,但是在设计和实践的过程中,往往无法解决困惑,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根据前一段时间的学术情况分析设计的概念,对中国中小学教育设计进行探讨和分析,并提出有实用价值的设计方法,有助于课堂教学。
2.3构建汉语学习的桥梁
        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要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和优秀的语文专业能力,必须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对教师而言,除了要教授学生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之外,还必须教给学生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布置家庭作业是一种有效而有力的语言学习方法,前置性作业是教师在充分调查学生的学业水平、认知基础、个性、情感等综合因素的基础上,根据语文教学标准和教学策略,精心设计,作为一种阶梯,能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促进学习者快速成长。所以,前置性作业的最大作用就是要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形成,掌握课前、课中、课后复习的基本方法,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沉淀与发展。
3 小学语文中年级前置性作业的优化方案
3.1设计时间应有弹性
        布置前置性作业应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根据教材内容灵活把握,教师可以提前三天以上发布预习作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准备和完成;课前阅读作业,教师一般可提前一天安排;对于实际操作,时间比较长。另外,托业考试作业颁发教师应与教学进展相适应,不能高于也不能落后于语文教学的进步,但只能分配在适当的时间内,以完成所产生的实际影响为例;一名五年级语文教师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就算他接任一个语文教学水平很低的班,他也能在一个学期内把班上的学生提高。在观察和调查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原教师十分重视语文作业的设计与安排。

当单元科目开始学习时,教师及时发布单元科目的前置性作业,让学生对单元的学习内容有初步的理解,从而顺利地进行下一步的前置性作业;在学习每一课文时,教师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设计前置性作业,这些作业有的在下午放学后,有的在午休,有的在课前。综上所述,教师布置的前置性作业形式多样,内容灵活,深受学生欢迎。通过作业的完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得到全面增强。可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安排作业时间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帮助学生快速提高学习成绩,提高语文素养。
3.2设计要求应明确
        课堂作业的特殊性是大多数教师最容易忽视的问题,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不考虑课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的作业是没有内涵的。就小学语文教材而言,主要有记叙文、议论文、散文、古诗、议论文等不同的文体。教师要根据课文设计不同的作业:叙述的主要特点是真实、生动,涵盖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议论文注重论证。对于证明和证明的解释,采用了不同的解释方法,如列号、例证、类比等。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根据不同的文本来选择合适的作业形式,以达到明确的目标和目标。另外,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该考虑学生的年龄。比如,对中年级学生,教师可设计词汇鉴赏、句子质量等作业,使学生掌握课文关键字和精读的代表性句子,理解课文含义;教师布置适度的作业量,让多数学生在半小时内完成。大四学生除掌握课文重点句外,还应准备同一种内容与形式的文本材料,采用同样的学习方法,达到例证推理的目的。另外,教师要逐一检查和修改学生已经完成的作业。课后作业具有“少而精”的特点,教师要及时纠正,了解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根据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乐于接受这种教学方式,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最大化。
3.3合理的设计顺序
        作为一门循序渐进的基础课,教师在设计小学语文课堂作业时,也要按照这个内在规律进行设计,在设计中,要注重学生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处理好新旧知识的联系与交流。教师在设计时要把握好作业内容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应该把前一次体验题的复习和再复习一下,唤醒学生的知识记忆,方便学生完成下列作业;开放式、新知识可放在作业后面,教师也可以设计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有最好的表现,在同一项作业中,体现旧知识到新知识的渐进提升,具有层次性和渐进性。
3.4设计要有趣味性
        学习兴趣是保证作业质量的前提,所以教师在进行前置性作业设计时,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兴趣,设计大量的作业,让学生感受到完成作业的乐趣,逐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注意作业形式的多样性,避免机械重复;在内容上,既要考虑课内知识,又要考虑课外知识,既要考虑教材的难度,又要考虑学生的兴趣,而且要考虑学生的兴趣,这是由年龄、身心发展、家庭教育等因素决定的。为此,教师应尊重教育规律,引起学生对教学的重视,逐步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
4 结束语
        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学为先、教为先”的重要性,重视学习模式。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完全不同。事实上,从新课改的过程来看,不少教师仍然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教学习惯,这说明任重道远,在新课改过程中,不少教师仍存在着“穿新鞋走旧路”的现象,说明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肖清波. 小学语文前置性作业设计浅谈[J]. 考试周刊, 2019, 000(016):61-61.
[2]周立红. 浅谈小学语文前置性作业的设计策略[J]. 中华少年, 2019(14).
[3]闫华峰. 浅谈小学语文前置性作业设计的高效方法[J]. 文学少年, 2019(10):1.
[4]冯文龙. 优化前置性作业设计,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J]. 亚太教育, 2019(08):1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