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混龄教育与学前教育改革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1期   作者:钟少玉
[导读] 新形势下,适龄教育属于初级阶段的一个起点,为了保障幼儿的发展,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的质量,那么就需要结合混龄教育,发挥其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对学前教育改革形成有效的支持。
        钟少玉
        广州市天河区远景幼儿园,广东 广州 510000
        摘要:新形势下,适龄教育属于初级阶段的一个起点,为了保障幼儿的发展,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的质量,那么就需要结合混龄教育,发挥其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对学前教育改革形成有效的支持。以“最近发展区”为基础,提升幼儿认知能力,创新幼儿教育组织形式,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加大活动的评价力度,让幼儿获得更多的发展的机会。因此,本文以幼儿为基础,首先提出了需要探究的主要问题和内容,在积极的作用下,针对性的建立科学的改革路径。
关键词:幼儿园;混龄教育;学前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幼儿园混龄教育的普及,学前教育改革也迫在眉睫。混龄教育拓展了我国幼儿园教育组织形式,为幼儿园的教育模式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混龄教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起到了有效的作用和价值[1]。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和承担各种角色,减少攻击力,找到“兄弟姐妹”的角色,弥补不足。混龄教育对幼儿教师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让教师可以在真实的中,不断的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并且减少幼儿对教师的依赖性,提高专业技能,促进教学技能的发展。大龄幼儿可以起到示范性的作用,小龄幼儿也可以加大观察、模仿同伴的积极性。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理论无法满足实践,无法找到相对应的优秀案例作为参考。观念认知有所不足,家长的疑惑对学前混龄教育的发展造成了一定阻碍。师资水平极其有限,无法在短时间内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并且保持幼儿的健康发展[2]。鉴于此,如何实现学前教育改革,展现混龄教育价值?就成为了当前形势下,众多学者需要探究的主要内容与问题。
二、幼儿园混龄教育对学前教育改革的积极作用
        第一,促进学前儿童社会化发展。混龄教育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二孩政策全面放开后,“离家近”“付得起”“质量好”成为了大家重点关注的主要内容。此时,混龄教育的建设,可以有效的解决“一刀切”的问题,结合幼儿个体的差异,并且培养孩子独立交往的能力,满足幼儿发展的建设需要。第二,丰富了学前教育的组织形态。也就是说,需要在《学前教育指导大纲》中帮助孩子友善,并且团结合作,提升交际能力。并且大家看到温暖,在互帮和互助下,解决独生子女“个人主义”问题,扩大责任心。第三,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教师也可以结合现实的需要,在互动中,不断对孩子进行观察,并且记录下来,不仅可以掌握孩子的发展规律,并且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积累教学经验,分析孩子之间的差异性。顺应时代的趋势,降低孩子的依赖性,并且找到差异性,增强教学和专业技能[3]。
三、幼儿园混龄教育与学前教育改革路径
(一)重构课程体系,确保改革实践顺利开展
        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教师结合现实的需要,为混龄教育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保持合理的维度和规划建设,找到适合的实践方式,在精心的设计中,强化基础,为以后的活动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开始的时候,学前混龄教育课程需要结合相关的资料和资源,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并且保持计划性建设。之后,就需要在反复的实践中,不断的观察,并且合理的总结,分析不足,加大反馈,根据反馈确定下一步的活动计划。接下来,学前混龄教育课程的实施建设的历程中,还需要分析其中的问题,感知其中存在的困惑,解决实际的问题,加大深刻的反思,加大日常的积累,找到适合的实践方式。相关的人员还需要定期召开组织专题研讨会,扩大互动和交流,集体学习一些优秀的视频,听取专家的建设,保持专业化的发展路径[4]。最后,学前混龄教育课程在实施建设的历程中,不仅需要保持有效的巨大价值,还需要将其中的教学重点落实到实处。

在日常建设的历程中,大家需要感知到更多的多彩生活,并且提高实践的力度,保持很好的策划性,深入基础,建立科学的实践方案。在一定的程度上,需要找到教育工作经验的所在,并结合不同的年龄段,建立不一样的混龄发展路径,让幼儿不仅可以表现自己,并且还可以满足当前的历史发展需要,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大力推广混龄教育,建立科学的幼儿园教育体系,从成长规律入手保证混龄教育的质量。对幼儿进行分组,结合兴趣,让大孩子带动小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保持教学进度的一致性。分层教学,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接受相同的教育。优化课程设置,创新和发展教学形式,寻找孩子之间的共性,促进教学符合每个孩子的发展。找到不同的突破方向,建立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强化园本教研,建设混龄科研师资团队
        在当前的形势上看,学前混龄教师需要结合实际的需要立足实际,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专业待水平,并且塑造良好的职业品德。在团队教研的基础上,合理的统筹规划,并且转变原有的思想理念,找到其中不足的地方,提高主观能动性。之后,还需要相关的人员,深刻的感知到混龄教育的中重要性,并且加大理解和认知,落实自己的主要职责[5]。在深刻的感悟中,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就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积极的面对问题,保持职业道德。之后,幼儿教师需要转变思想和角色,以引导者的身份,做好教育准备,提高监管的力度,为幼儿提供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在积极的探索中,提升团队的综合素养,为校本的教研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准备。
(三)优化教育评价,帮助家长树立正确认知
        在开始的时候,学前混龄课程的建设,需要根据现实的需要,完善对应的教学评价制度,分析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对于教师来说,不仅需要观察详细的记录,感知不同阶段的进步,并且还需要设置对比试验,在对比中感知不同教学方法的差异性,在对比中,感知到学前混龄教育课程的优势性,结合实际,建立科学的发展方案。之后,教师需要将学前混龄课程评价与家长有机的结合起来,调动家长的主观能动性,并且为以后的改革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这个时候,家长还需要真正的认识到学前混龄教育和其他教育之间的差异性,并且给予教师最大化的认可与支持。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让家长观察到明显的进步,并且打消此种类型的看法,切实的消除家长的顾虑,并且为以后的有序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准备[6]。也就是说,需要在本土化的课程中,找到不足,并积极的解决问题,保持学前教育的有效改革,为幼儿的健康发展保持良性建设。
        总结:随着社会的进步,幼儿园实施混龄教育需要符合当今学前教育改革的理念,加大创新的力度,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必然要求。进一步完善教育体制,提高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转变教学发展模式,确定新的教学方向。探究混龄教育的现状和困惑,找到其中的问题所在,提高评价的力度,考虑到幼儿年龄和性格的差异性,充分发挥大龄幼儿的示范效果,调动小龄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不同年龄段幼儿间的高效互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玉飞,李红霞.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内涵、特征及其实现路径——基于政策文本的解读[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21(01)
[2]吴克非.发展更优质更均衡的学前教育——审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情况报告[J].北京人大. 2020(12)
[3]曾鸿炼,阳玉雪,马佳新,黄燕,方秋.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供给研究——以“一村一幼”计划为例[J].中国农村教育. 2020(11)
[4]刘淑兰.混龄游戏中交往障碍与策略研究——以南京师范大学紫金幼儿园的混龄户外体育游戏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4(12)
[5]李雪峰,王慧,贾晋.民族地区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政策绩效评估——基于四川省“一村一幼”计划的实证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 2020(04)
[6]卢迈,方晋,杜智鑫,曹艳,武志平,周想,梁博姣,段天雪.中国西部学前教育发展情况报告[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