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琼
赣州育苗幼儿学校 江西赣州市 341000
【摘要】在赣南采茶戏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紧紧围绕各年段幼儿的年龄特点,以“三趣”的渗透方式,启发幼儿在游戏中体验,趣味中学习,探索中发展,为幼儿搭建艺术体验平台,积极支持、鼓励幼儿参加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逐步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
【关键词】赣南采茶戏、幼儿、艺术、兴趣、趣味、游戏化、情景感知、发展
【正文】
赣南采茶戏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赣州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戏曲中的一朵奇葩。我们将赣南采茶戏引入幼儿园,甄选出积极向上的精髓内容与我们幼儿园活动巧妙融合,积极探索实践赣南采茶戏在幼儿中的传承、发展与创新之路。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我们紧紧围绕各年段幼儿的年龄特点,以“三趣”的渗透方式,搭建艺术体验平台,积极支持、鼓励幼儿参加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逐步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
一、兴趣激发,魅力戏曲促提升
赣南采茶戏诙谐幽默、生动有趣的表现形式,开朗流畅、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等,创造了赣南采茶戏别具一格的美,这种新奇的艺术形式对幼儿来说也有着无限的魅力。我们充分发挥赣南采茶戏的艺术魅力,通过“赏、境、玩”三条路径激发幼儿对地方特色文化的兴趣,使其在感受中得到美的熏陶。
(一)以赏激趣
赣南采茶戏的剧目舞蹈众多,我们从中甄选出贴近生活、角色形象鲜明、极具戏曲风格的戏曲作品,带领与幼儿一同观赏。例如:赣南采茶戏经典剧目《打鞋底》《搭船巧遇》《刘二与四妹》和采茶歌曲《斑鸠调》《娃娃闹春》等作品中说、唱、舞的民间艺术风格一下子就吸引了幼儿的眼球,他们对戏曲作品中贴近生活、生动形象的表演,充满情趣、地域鲜明的对白以及诙谐搞笑、乐天善化的角色形象充满了兴趣,也为幼儿走近赣南采茶戏架起了桥梁。
(二)以境激趣
环境是良好的教育资源,有着独特的感染及熏陶的教育功效。我们牢牢把握趣味化、形象化的原则精心打造:一方面从硬环境着手,将多功能厅重新规划布置,选取了生动形象的动物模拟动作图以及正丑花旦对舞等经典戏曲形象为素材,以孩子喜闻乐见的剪贴、虚实并济的艺术创作呈现,打造出了赣南采茶戏活动厅;还将幼儿精彩戏曲表演照制作成艺术展示墙,形成一层戏曲风味浓厚的教育氛围;另一方面从软环境着手,提倡将客家话融入幼儿园生活活动情境中。例如用餐、上下楼、午睡等环节,融入夸张、有趣的客家话,让孩子在生活中感知熟悉客家话,注重语言与生活情境状态的链接,让孩子们体验到客家话戏曲式的语言可以这么有意思。
(三)以玩激趣
操作体验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也是他们最为喜爱的活动形式。从幼儿的特点出发,我们借助“三大元素”即动作、道具、服装这些操作性“玩具”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戏曲学习兴趣。例如:诙谐搞笑的动作学小矮人走路,拿着扇子和单袖筒变一指花旋转、龙头凤尾、狗牯摆尾、水飘飘等,观赏正丑、反丑、花旦、彩旦的代表性服饰,通过多种感官体验赣南采茶戏的戏曲风格魅力,让娃娃们在赣南优秀传统文化中浸润,让艺术的种子在他们的心中扎根发芽。
二、智趣启迪,积极支持促发展
《纲要》中指出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赣南采茶戏说、唱、舞相结合的风格魅力,对于幼儿表现力的提升是一个非常有益的载体。围绕这三条风格路径,运用幼儿喜闻乐见的感知形式,在引导其大胆表现的同时,推动幼儿表现能力的提升。
(一)兴致盎然说起来
赣南采茶戏中的“说”与我们一般意义上的“说”有所不同。采茶戏中的“说”最鲜明的特点就是用戏曲的腔调演绎客家话,非常注重语气的转合及语言的节奏韵味,这种较为夸张的语言表现方式对幼儿的语言表现有较强的影响力。因此,我们充分挖掘采茶戏语言的教育价值,通过配动作、配器、传统游戏等多元化的模式发挥其教育功效。
一是配器表现方面,我们结合节气节日创编的客家话童谣《端午节》《立夏了》《六一的歌》等,运用了铃鼓、木鱼、响棒、非洲鼓等乐器请孩子创编适合的节奏型边玩边表现童谣内容,配上声音清脆的乐器,幼儿表现起来节奏韵味更为浓郁,兴致更为浓厚。
二是动作辅助方面,艺术都来源于生活,我们注重引导孩子把生活经验与客家童谣内容进行链接,充分发挥孩子的创造力。如《清明习俗我知道》中“拜祖先感恩情,这些传统顶好记。放风筝来荡秋千,高高兴兴去踏青。”我们积极采用幼儿自己创编的动作来表现童谣,并在此基础上指导美化动作,既丰富拓展了孩子的生活经验,又能激发孩子创造性表现的欲望,看着同伴模仿表现自己创编的动作,孩子们脸上都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
三是传统游戏表现方面,我们将有趣的节气习俗融入客家童谣中。例如《端午赛龙舟》童谣的学习,我们采用游戏中自然习得的方式,运用童谣作为游戏的规则,幼儿分成四个组并人手一桨在起点处坐成四条龙舟状,童谣第一句至第三句集体拿着桨向前划行,最后一句加速冲刺。童谣结束看看哪队先到终点即为胜利。可分为两舟赛、三舟赛、四舟赛,在游戏运用无意识注意的方法帮助幼儿熟悉童谣内容,幼儿熟悉后请幼儿自己念着儿歌进行游戏,既激发了孩子积极表现的情绪,又能体验传统游戏的乐趣。通过这些有趣的方式让幼儿“说”得开心“说”得自信。
(二)声情并茂唱起来
赣南采茶戏的唱腔讲究唱情、唱味、唱意、唱理,正好符合幼儿艺术教育中“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的目标。为了幼儿更清晰易懂的了解采茶歌曲的情、味、意、理,我们采取“视听、图谱、情境”三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帮助幼儿调动各种感官来体验歌曲的内容情绪,从更为准确的表现歌曲的味道。例如我们邀请江西省赣南采茶戏唱腔传承人张宇俊老先生根据赣州古色建筑创编的赣南采茶歌曲《赣州古巷听我说》。歌词中介绍了十多个赣州的古建筑景区,应该以欢快、自豪的情绪来表现歌曲。为此,我们收集了这些古色建筑景点的图片,并利用家长资源带孩子到实地参观,帮助孩子了解到这些古色建筑景点都是结合赣州的地势低洼等特点而设计建造形成的,是我们家乡独有的特色,以此来抒情。这么多的古巷、水塘、水井,为了帮助孩子清晰的掌握名称,我们运用幼儿自制图谱法,请幼儿自己根据所听到的名称来绘图记忆。
如孩子画三根草来表示“三潮井”,画荷包蛋来表示“荷包塘”,画小马表示“马扎巷”等等,在这个过程中让我们不禁为孩子的智慧与创造性的思维喝彩,有了这些特殊的图谱,幼儿不一会就记住了十多个不同的古色建筑景点名称,看着自己设计的图谱唱歌自豪感油然而生。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启发孩子,赣州有这么多独特的古色景点,好多人都不知道呢,可以怎么做……那我们就来当赣州的小导游,把特色的景点唱歌大家听。你们觉得怎样唱能让更多的人爱上我们的家乡呢?这样情境式的层层递进的引导,很好的调动了幼儿表现的情绪,在“小导游”的角色扮演下,他们个个声情并茂、笑容可掬的表现起来,知道了歌曲内容的意和理,歌曲在孩子们的口中唱得有情有味。又如我们根据经典曲目《斑鸠调》改编的歌曲《运动谣》,我们结合幼儿园运动活动中的情景引导孩子创编歌词,歌词“蹦蹦 跳跳 躲躲 跑跑”和“爱运动来身体好,爱运动来长得高”这几句运动形态、运动的好处的歌词就是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编出来的。在这系列的采茶歌曲教学中,孩子都收获的远远不止于演唱能力更多的是对歌唱活动的自信与热情。
(三)艺趣横生舞起来
赣南采茶戏具有矮子步、扇子花、单袖筒三大技巧,包含动物和情态两类模拟,是说、唱、舞的结合,拥有诙谐幽默的表演气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艺术领域中指出:
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在赣南采茶舞蹈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采取了三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即语言节奏法、情境演绎法、动作图谱法,将这些方法与我们的教学内容融合渗透,帮助孩子在生动有趣的过程中习得舞蹈动作,通过自己的理解绘声绘色地表演。
一是妙用语言节奏法。例如在经典剧目《打鞋底》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运用语言节奏法,创编了一首与音乐结构一致的情景儿歌:拿一根线 快掰开 前一根 后一根 前搓搓 后搓搓 前后翻开 搓一搓 捏一捏……幼儿念着朗朗上口的儿歌,即可以准确的掌握理解动作意义,有能准确的把握动作节奏,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方法。
二是巧用情境演绎法。例如舞蹈《采茶忙》的教学中,我们在观看采茶叶劳作视频的基础上,提供替代性道具供幼儿进行情境模拟,在过程中以情境化的语言引导启发幼儿调整动作的细节,在情境游戏中习得舞蹈动作。
三是活用动作图谱法。例如在《赣南采茶戏传统曲牌表演》学习中,舞蹈中分了两个角色,大都是合作表演的动作,为了帮助幼儿分清角色动作,我们绘制了相应的动作图,清晰形象的图示很好的帮助幼儿区分角色动作,记忆动作顺序,一方面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识图能力,另一方面拓展了幼儿采茶戏学习的路径,为之后的动作创编奠定了基础。
我们遵循《指南》精神,为孩子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孩子的潜能真的不容小觑,我们有许多赣南采茶戏组合舞蹈,就让幼儿自主设计动作图创编动作,他们还能分组合作组合动作。活动中,时常可以看到他们经验的迁移运用:看图谱自由学习、随音乐自主创编、将客家童谣在生活中随机应用等等,孩子们在彼此相互模仿学习中收获满满的成就感,看到孩子们的点滴成长让我们欣喜不已。
三、童趣展示,拓展平台促成长
艺术活动需面向全体幼儿,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为满足每个孩子的发展需要,我们积极拓展幼儿艺术表演平台,既面向全体幼儿又关注个别,取精华求创新,最大限度的调动孩子表现的积极性,共同记录他们艺术成长的美好故事。
一是趣味游戏玩起来。我们将园本课程游戏化,将民间游戏、表演游戏、控制游戏、指令性游戏、身体接触等游戏融入到的实施当中,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学习与发展。例如在结合二十四节气创编的采茶童谣学习中,我们将传统民间游戏丢手绢、三人套圈、击鼓传花等游戏以及节气相关的习俗内容相整合创新游戏玩法,让孩子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一边了解节气习俗,一边快乐朗诵采茶童谣。
二是艺术体操跳起来。我们将赣南采茶戏与幼儿园体操相结合,选取孩子们乐于学习乐于模仿的动物模拟和情态模拟动作编排成艺术体操,将赣南采茶戏与幼儿的一日生活巧妙融合。我们创编了扇子操、斗笠操等特色鲜明的艺术体操,并搭建平台让每一个孩子都获得自我展示的机会。在“戏润童心 意趣飞扬”第十九届未来之星运动会以及“红色润童心 基因共传承”体操体能活动展示中,各年段孩子兴致盎然、意气风发的表现更是赢得了广大家长朋友及社会各界的赞许。
三是采茶活动秀起来。为了丰富幼儿的表现渠道,我们将幼儿带入更大更广的展示平台,帮助幼儿在进一步感受与展现魅力的同时,体验积极的情感,得到能力的提升、收获满足与自信。我们每年大型活动六一文艺汇演、未来之星运动会、每学期缤纷才艺秀、日常班级小舞台等,都是为孩子搭建的展示平台,记录着每一位孩子由青涩走向自信、由模仿走向创造、有个别走向合作的成长故事。
《纲要》中提出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要注意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关注个别差异,因人施教,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孩子们艺术活动方面的能力差异尤为显著。因此,我们在园本艺术课程普及的基础上,用心发现,给予艺术表现力强的孩子更具“挑战”的内容,满足其表现需求,张扬其个性,支持其进一步发展。个别化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身上的更多闪光点,每一个眼神、每一分动作,无一不令人惊叹其传承的魅力。2019 年我校赣南采茶戏《传统曲牌表演唱》获中国第二十三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小梅花最佳集体节目奖,幼儿采茶节目分别受邀参加2019江西省少儿戏曲成果展演以及赣州市第五届文化惠民州开幕式展演,受到一致好评。今年5月,我们原创的赣南采茶戏节目《育苗娃娃夸赣州》荣获第五届江西省少儿戏曲小梅花大赛一等奖,我园也被授予江西少儿戏曲传承基地称号。
赣南采茶戏在幼儿中的传承是一个有利载体,在全组教师积极努力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拓宽了艺术教育形式与视野,摸索出了一条适合我们孩子的艺术能力提升之路,也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和家长爱上赣南采茶戏。赣南采茶戏在幼儿中传承的系列活动促进了幼儿的身心发展;推动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涵养了幼儿的音乐素质;促进了幼儿的认知能力及良好个人品质的形成。在共同成长的路上,老师带领孩子们积极参与、有机融合、深度钻研,关注幼儿的体验与感知、表现与创造,让孩子们在积极体验中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为孩子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支架,更让孩子们的幼儿园生活增添了一抹独特的文化色彩。
参考文献:
1.《赣南采茶戏舞蹈教材与教学实践》郭磊编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
2.《赣南采茶歌舞剧编印——奇葩隽永》张宇俊 蓝文编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
3.《动作教学——幼儿核心的动作经验》【美】菲里斯﹒卫卡特 著 杨淑朱 校阅主编 林翠湄 译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歌唱活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丛书(第2版) 许卓娅 主编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韵律活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丛书(第2版) 许卓娅 主编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