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行为观察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1期   作者:王静
[导读] 长期以来,受种种的教育理论影响,幼儿园课程政策都处于“小学化”,虽然教育部先后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但根深蒂固的旧思想还是在影响着当今的学前教育
        王静
        陕西省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幼儿园716000
        摘要:长期以来,受种种的教育理论影响,幼儿园课程政策都处于“小学化”,虽然教育部先后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但根深蒂固的旧思想还是在影响着当今的学前教育,教育内容“小学化”、学习方式“小学化”等等,这就导致了有的老师虽然能得心应手地对待集体教学,却对观察儿童感到束手无策。《纲要》和《指南》是带来了新的理念,但是该如何去践行,是每位幼教工作者的困惑,也是最迫切的需要。
        关键词:幼儿教育;课程改革;行为观察;幼儿
        我们应该都会发现,在进行教师案头资料的检查中,大部分的教师都能很好地对集体教学活动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和较深刻的教学反思,但对“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与分析”的撰写却是一头雾水,记录得笼统、草率,有敷衍了事之嫌,尤其是在行为的分析评价和支持策略方面,更是无从下笔。这种现象不容小觑,为什么老师能得心应手地对待集体教学,但却对怎样观察儿童束手无策呢?这让我陷入了深思、反思和研究之中。
        根深蒂固的旧思想还是在影响着当今的学前教育:教育内容“小学化”、学习方式“小学化”、教研活动“小学化”、日常管理“小学化”。《纲要》和《指南》是带来了新的理念,但是该如何去践行,是每位幼教工作者的困惑,也是最迫切的需要。怎样才能让老师们转变保守、陈旧的教育观、儿童观呢?
        一、解读《指南》,学会观察
        利用《指南》进行行为解读,并思考如何给予现阶段发展的幼儿以支持。我们要改变传统的观察方法,这个任务比传统解雇要复杂得多,也难的多,但我们都很努力地在尝试、在改变。我看到有的老师利用不上班的时间在重温《指南》;有的老师将《指南》随身携带,以便随时指导自己的教育工作;就是休息闲聊时,也都在眉飞色舞地交流着观察的乐趣,学习的心得。用知识武装自己,用理论支撑自己,我们的教育过程就不会那么苍白无力,而是会更加充实、有效。
        二、观察幼儿的生活
        幼儿生活中观察的内容有幼儿在园进行的各项活动中的情绪、表现以及社会、动作、语言等发展的状况。然而这些观察内容并不是教师对幼儿生活活动的全部观察,每个教师都会根据自己所观察的目标和观察内容的侧重点来对幼儿进行观察。
        教师观察幼儿的方法多种多样例如:直接的、间接的、长期的、定期的、全面的、重点的、这些都是观察的方法。其中幼儿在生活活动中自然观察的方法运用的较多那是因为观察法比较容易实行,所得出的结果也比较真实。但是不足的地方是观察者通常处于被动状态,所得材料有时具有偶然、片段和不精确性。自然观察法虽然有它的不足却是观察法中最简便易行的一种。教师在观察时应该避免先入为主,对孩子要抛开个人偏见,这样在幼儿发生冲突时才会有接近真实的判断。观察成功与否需要我们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能影响儿童的正常生活,还不能单向思维方式,要全面地、系统地、发展地思考问题。教师要不断地积累相关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三、开展户外游戏活动
        从幼儿的行为心理而言,人类在孩童阶段往往有着充足的好奇心,性格上偏向活泼好动,同时也渴望能够获得身心层面的自由与快乐。户外游戏作为不容忽视的放松身心的活动能够充分地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同时,开展户外活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在幼儿教育阶段多多开展户外活动能够使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活跃大脑思维,解放天性,同时也能够促进幼儿在玩耍游玩过程中放松大脑并活动神经。其次,幼儿在户外活动中与同学老师交流沟通的时段是较长的,在此阶段幼儿能够通过在与他人的交谈、独立思考以及景色的触动中锻炼自身语言能力、想象力并形成良好的创造能力。倘若幼儿园能够在幼儿教育中重视起户外游戏活动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教育中积极融入户外游戏,那么幼儿在孩童时期的成长中便会有更丰富生动的童年,同时也能够更加茁壮的成长。
        四、指导幼儿与幼儿互动
        幼儿是体验游戏活动的主体,游戏活动是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进行互动的活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幼儿很容易遇到诸多的问题,但是,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幼儿之间是存在着明显的个性差异的。简单地说,有的幼儿觉得某些事情难以完成,有的幼儿则觉得很简单。在观察幼儿行为的时候,教师不断要发现幼儿存在的问题,还要发现幼儿的良好表现,以此为基础,鼓励幼儿积极互动,通过合作交流,碰撞思维,合作地探寻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借助自身的实践,践行这些方法,推动游戏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在上述案例中,笔者发现了"图纸变模糊"的问题,就此提出问题,驱动孩子们合作交流,提出不同的看法,并结合教学经验,给予孩子们点拨,驱动孩子们再次确定方法,实践方法。
        五、家园共育
        幼儿的教育不能只依赖幼儿园,是家庭和幼儿园双方共同合作完成的。幼儿园教师是经过专业的训练,并不断的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并研究新的教育方法,而幼儿的父母却没有这方面理论和教育方法,这就要幼儿园不定时的向父母宣传科学育儿的知识并开展这方面的活动。教师在指导家长的工作中,应该注意教师要理解家长的心情,教师与家长沟通时要用平等、科学的方法指导家长,要让家长理解并懂得重视生活教育,知道自己平时的言行举止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这样可以激发家长积极主动配合并参加幼儿园的工作。家长怎样才能了解教师以及向教师提出自己的建议呢?家园联系栏、微信群、家长会、开放日、作品展、幼儿成长档案等这些都是教师让幼儿家长了解幼儿在幼儿园里的表现,同时也为家长们提供机会、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育儿经验的途径。
        教师的观察为幼儿适宜性教育提供了前提也是对自己本身专业发展的途径。怎样才能保证教师言行的有效和适宜性呢?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对幼儿的充分观察、了解幼儿已有行为特点并制定出相对应的指导策略和措施,这些都是在幼儿现有兴趣基础上而制定出的,并且要及时根据幼儿生活活动中的表现及时作出相对应的调整。这观察的目的是改变行为,希望教师通过对幼儿的观察,并努力的走进幼儿的生活调整自己的教育言行、顺应幼儿的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技能。
        参考文献:
        [1]张春丽.对幼儿多动行为的观察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04):3.
        [2]李理新.一种基于幼儿行为观察的课例研修[J].当代家庭教育,2019(09):8-9.
        [3]许颖.关于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与分析的思考[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3):28-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