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主游戏中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1期   作者:李珍珍
[导读] 幼儿处于人格发展的初始阶段,理解与接受能力尚待提高,面对这样的群体,教师需要采用相对特殊的教育和培养方式。
        李珍珍
        乌鲁木齐市第十五幼儿园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幼儿处于人格发展的初始阶段,理解与接受能力尚待提高,面对这样的群体,教师需要采用相对特殊的教育和培养方式。而游戏作为一种兼具趣味与灵活度的教育模式,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自主探索活动、培养他们的组织和集体意识,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对此,本文将把自主游戏的特征与幼儿个性发展的环节联系起来,以期更好地发挥自主游戏对幼儿个性发展的良性作用。
        关键词:自主游戏;幼儿;个性发展
        引言: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孩童在幼儿期到学龄初期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模仿和认同能力。与此相符,自主游戏能够为幼儿提供宽松氛围下的活动及模仿机会,促进幼儿人际交往互动能力、群体认同感的提升。除此之外,自主游戏能有效地帮助教师集中幼儿记忆力,在寓教于乐中塑造幼儿的认知能力;在观察和引导中发展其个性魅力,为幼儿之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一、自主游戏中遇到的问题
        1.缺乏自主性与教师指导的有机结合
        自主游戏的方案设计,需要平衡教师指导与幼儿参与的权重。将游戏方式的设计与教学全权归至教师的工作范围内,不利于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自主游戏应当在充分尊重幼儿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引导他们的游戏意愿与选择意愿。自主游戏的发展可能需要一个介入和过渡的过程,例如午间时光的游戏时间里,教师可以给幼儿一定的选择空间,让他们自主选择游戏形式。但自主游戏归根到底是要尊重幼儿本身,尊重与相信他们的选择,在此基础上,再通过教师的指导加以引导。
        2.缺乏游戏目的与规范
        自主游戏并非单纯的,对于现有教学设施无方法无条件的运用。教师作为自主游戏的组织者,有责任通过立定自主游戏规范等手段引导幼儿,带领大家进行有目的、有规划的游戏活动。例如许多幼儿园有扭扭车等体育项目,自主游戏不仅是单纯地让大家自由活动、“驾驶”小车,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规划园内路线,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大家探讨不同的游戏形式,实施竞速,听令行驶等竞争与合作方式。此时,教师就有意识地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和合作能力。
        二、在自主游戏中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的有效策略
        1.引导幼儿创造性体验
        创造性体验,意为创造性地参与游戏,实现幼儿与游戏过程本身的互动。自主游戏分为选择性自主与过程性自主两类,其一是由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自主选择玩伴;其二是引导幼儿加入到设计游戏过程、探讨游戏体验的过程中。
        要实现对幼儿创造性体验的引导,教师就应将自己的主观判断放到第二位,将角色职责从“显性指导”转向“隐性指导”。例如,在游戏过程中,对幼儿一些违反规则的行为采取摇头、眼神暗示、表情展现等非语言行为,通过合理的干预来给予幼儿充分的参与权和选择权,维护幼儿的自尊心与积极性。
        其次,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打破传统中式教育的陈规,积极地引导幼儿进行意见表达。例如“采集秋叶”的活动中,教师安排大家采集园内的植物叶片,再通过拼贴、绘制形成画面。第一天,教师发现有些孩子在放学时积极地向父母展示自己的作品,就安排第二天的中班同学在课堂也进行分享展示,某些幼儿希望采集时能外出摘取其它好看的树叶,事后,教师就在教研组内汇报,提出安排外出采集的想法。

自主游戏是一个有机的过程,不论是游戏过程中或是游戏结束后的反思,都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
        2.在自主游戏中渗透文化观念
        通过自主游戏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不仅需要培养他们的认知内容,更需要培养他们的认知模式。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文化观念的渗透,传输人性关怀,并引导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发展出自己认知世界的能力。
        角色扮演是幼儿自主游戏中最常见的形式,且具有充分的灵活与自主性。如果能让教师参与扮演,不仅可以很好地引导游戏的走向,更可以有意识地在扮演的过程中传递价值观。例如“医护角色”的扮演游戏,教师可以通过人偶扮演受伤的小动物,让孩子们为小动物“听诊、打针”,在照料的过程中了解医疗知识并发展爱心和善心,从而在幼儿的认知体系中构建起对弱者的同情和关怀,此类活动对于幼儿是尤其适用的。
        除此之外,教师可以以问题探究为主线,刺激幼儿的认识和探索行为。安徽省某幼儿园的“花鼓诞生记”一例中,教师安排幼儿共同完成“大鼓”的搭建,以大鼓的形状、重心、搭建技巧为发问主线,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建构起搭建花鼓的技巧策略。在发问中,引发幼儿关于建造技巧与实际情况之间的认知冲突,引导他们将以往的生活经验与游戏过程中的实践经验进行对比考察,从而激发幼儿自主探究的兴趣。
        3.培养教师的观察与解读能力
        所谓“个性发展”,即挖掘出幼儿各自的个性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构建世界观、自我观是幼儿个性发展的重要部分,而世界观、自我观的构建又极具个体特性,因此,教师应当通过对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解读实现对他们有目的的引导。通过做好实时记录,把握到幼儿的兴趣点,并根据幼儿的互动表现对游戏的坏境和内容进行调整。
        一方面,教师要观察幼儿与环境的互动,调整游戏环境。自主游戏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集中在园内区域狭小和安全性能缺乏等方面,以广东省某幼儿园的游戏方案为例,教师在观察过程中,发现幼儿的交往交流活动不甚顺畅,原因是教室内的桌椅摆放位置较为固定,且缺乏地垫、缓冲垫等装置,灵活度与安全性不足,便提出对游戏方案、室内装横调整的建议。类似地,要基于幼儿自主游戏的现状,对园内环境进行调整和改造。
        另一方面,教师要观察幼儿之间的人际互动,定时、定期进行记录和探讨。尤其是以小组为单位的活动,在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和选择手工材料时,往往会出现积极性高、主动引导同组其他人的幼儿,也会出现独自默默制作的幼儿——显然,前者身上体现出的领导意愿及才能和后者身上体现出来的专注精神都是值得教师解读并加以引导的。
        结束语:
        幼儿的个性发展,不仅是有普遍性的个性,更是有特殊性的个性。教师既要给予他们平等的、集体性的关怀,也要注重深化对每个个体的认识和培养。自主游戏的灵活性与开放性为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可能。但与此同时,教师也应提高个人素质,在引导自主游戏的实践中探索出适合幼儿、适合自己的自主游戏内容与模式并不断地调整和推广,提高教学水平、实现教学效能,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陆建芳.幼儿园科学区自主游戏的设计与策略探究[J].知识文库,2021(08):116-118.
        [2]傅佳慧.回归本位 还原童真——基于陶行知“六大解放”教育理论对幼儿自主游戏的再思考[J].名师在线,2020(25):55-56.
        [3]尹琳柯. 幼儿园一日活动幼儿言语比较[D].浙江师范大学,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