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问题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1期   作者:黄灵芳
[导读] 小学数学在众多学科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数学是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开发的学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全面综合发展。
        黄灵芳
        闽清县实验小学
        摘要:小学数学在众多学科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数学是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开发的学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全面综合发展。深度学习是指学生在最基本的知识体系上进行不断的拓展和延申,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对于其的深度学习还需要高阶思维在其中的参与。学生在学习环节中是否具有高阶思维,需要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
        关键词:核心问题;小学数学;深度学习;
        
        引言:核心问题具有一定的教学启发性和导向型,是对教材内容的精准考察,其中包含着数学中的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对于问题的感知和交流中不断的反思数学知识,提升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本文将在核心问题的视域下,对有关于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策略进行探究。
        一、 把握核心问题的效率性和目的性
        核心问题的效率性在于对教材相关内容的压缩和重点性提取,核心问题中涉及的相关知识点具有一定的有机性和联系性,但核心问题的作答也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把控,就是说教师需要根据课堂内容合理安排核心问题的展开,让问题的本质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发挥。核心问题的目的性在于课堂教学的前期阶段,问题不仅仅是对已学知识的回顾也是对于将要学习的内容上的串联,帮助学生打开数学思维,建立对于这节课堂学习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在理论性的重难点知识中穿插相关核心问题,帮助学生完成在课堂上聆听到思考状态的良化转变,帮助学生在解答相关问题的同时也能够踊跃的去研究自己思维上是否存在的不确定性误区。在小学数学《秒的认识》中,教师首先可以利用生活上的相关案例将学生带入到这节课的学习状态中去,还需要在情感上带动学生了解这节课堂的教学重难点,情感上首先让学生体会时间与生活的息息相关,让学生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在小学阶段建立爱惜时间珍惜生命的价值理念。学生对于章节重点内容的掌握度首先在于学生的自主探究学生在探究中会发现,在钟表上共有三根针,走的最快的是秒针,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秒针走一圈的时间有多少。(时钟滴答一声就是一秒钟)一秒钟很短,但在现代化科技的条件下,一些东西可以帮助人类利用一秒钟做很多事,所以,一秒钟也有一秒钟的价值,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自己的每分每秒。学习具体感受时间“秒”后,教师可以设置核心问题帮助学生进心巩固练习,如: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秒、分、时,问: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小红跑一百米需要19(   ),让学生在生活案例中体会时间的长短。
        二、把握深度学习的探究性和启发性
        学生对于核心问题的认知水平决定着学生是否能够达到深度学习的水平,现代教师会更多的利用生活案例帮助学生解答相关问题,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学生的解题难度,但教师要能够把握住教学的度量,一些学生由于认知水平的有限,外加之在对于一些问题的思考上欠缺,就会导致学生在章节知识的探究中产生萎靡心理,导致一些学生在之后问题的解答中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心里抵触,这就会产生学习上的消极效应。核心问题是否在教学中发挥了它真正的作用,在于学生能否在学习中发现所解答问题的探究意义和启发意义。

学生在核心问题的解答过程中,能够探究到相关章节中的核心内容,能够对自身知识体系进行进一步的完善,让自己在问题中不断得到自主进步和发展。
        例如,在《多位数的减法》教学环节中,教师在核心问题的选择上要精确把握其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一章节中的首要难点是被减数中间有0或者被减数后几位是0的多位数减法原理,在授课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入相关情境性问题,让学生学习章节中的难点知识点,问: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浙江卫视的跑男对吧?在一期节目中,据工作人员的统计,有一期的现场观众中喜欢邓超的有413人,喜欢 baby的有379人,喜欢李晨的有158人。大家谁能够又快又准的算出喜欢baby的人比喜欢李晨的人多多少?喜欢邓超的人又比喜欢李晨的人多多少?这时候,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快速的算出379-158=221,413-158=225,在这两个答案上反映出来的核心难点首先是不退位减,其次是退位减,然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探讨刚才得出的答案,然后让每个小组的发言代表多位数减法的方式、以及刚才所接触的两种方式的多位数减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在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案例进行题目编排然后考考自己身边的小伙伴。
        三、进行模式融合性的知识拓展关联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具有多可能性,小学阶段的学生在问题解答时很难将思考问题的注意力全部集中,核心问题在小学课堂的运用的效益性在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学生思考问题时间的长短。较短的时间,学生在核心问题的思考中,就不能很好的参与其中。所以教师要尽可能的将核心问题进行分层细化,保证各个问题所涉及的知识难点都能够落到不同水平学生的认知区间上。
        例如在小学六年级《圆》的知识讲解中,教师可以利用实际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圆的直径、半径、以及圆周长和面积的相关计算。问:一个瓶盖的直径是22mm,中间有一个正方形的标签边长是6mm,这个瓶盖没有被标签覆盖的面积是多少?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方面思考对这类切割型题目的解题技巧。学生先计算出整个瓶盖的面积,瓶盖的半径=22÷2=11mm,计算瓶盖面积=112π,中间正方形面积=62=36,则没有被标签覆盖的面积=112π-36。教师等学生对问题解答完后,然后对这一类型的核心问题进行回顾和总结。
        总结:在小学数学教学环节中,教师对于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上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依靠对于学生数学课堂的提问,在提问环节中,还能够了解到教学课堂目标是否达成标准,但是纵观当前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提问模式。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正确运用到相关题目中的能力还是有所欠缺,对题目的作答是现阶段学生对于每个科目学习必不可少的一环节,虽然现代新理念的教育不提倡应试教育和题海战术,但是学生对于核心问题的解答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取得了比较好成效。
        
        参考文献:
        [1]朱俊华,吴玉国.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1(06):51-53.
        [1]陈彩琴.浅析深度学习视角下小学数学核心问题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21(28):59-60.
        [1]郭玉珍.基于核心问题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策略研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06):60-61.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核心问题视域下深度学习的课堂策略研究》(课题编号:FZ2020GH112)的研究成果之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