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锋
安徽省六安中学 安徽 六安 237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教育的完善,为了顺应当前时代的新课改革,人们愈发注重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对于数学这门以理论知识与思维能力为基础的重要科目,是需要教师学生共同努力,探索寻找有效的教学模式。而情景式教学是近些年被广泛应用到各门科目中的高效教学手法,其主要优势在于将复杂难懂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更加直观好理解的情景,激发学生思考,以助教学活动的构建。本文就针对情境教学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展开探讨研究。
关键词:情境教学;高中数学;应用方式
前言:高中是学生的重要阶段,高中生的人格和思维也已经基本成型,随之而来的是高中教师将面临的各种教学问题。不同于初中和小学,高中的教学内容难度有了质的提升,知识也不再局限,带领学生看到不一样的数学,想要在这种情况下帮助学生学好数学,情景模式的实施就尤为重要了。有效的情景教学活动能理清数学思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思维,使数学课堂教学更有质量,高效达成教育目标。
一、当前高中数学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一)知识复杂抽象
高中数学知识难度已经不同以往,在学习中不仅需要学生拥有扎实理论基础,还需要高中生有一个灵活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但由于高中学科知识较为晦涩难懂,学生理不清思路,加上没有正确的解题技巧,久而久之,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越积越多,导致教学目标无法达成,对今后的更深化教学十分不利。
(二)缺乏学习兴趣
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大多数都是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知识点需要学生不断的记忆理解,缺乏实践的教学使得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对于抽象的知识也无法真正理解,不了解数学的本质意义,降低教学质量。
(三)师生互动较少
由于高中数学知识点较多,需要教师完成的教育目标难度很大,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容易忽视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数学教师在课堂一味的进行知识的灌输,也会按照学习成绩单方面的对学生采取评价,这种师生互动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与学习积极性,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今后的教学十分不利。
二、情境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的开展
(一)生活情境助理解
情景式的教学模式包括许多,其中比较贴合实际,便于学生理解的就是生活情境。高中的数学知识抽象难懂,想要学生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就要将数学融入到生活中,并让数学高于生活。还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数学的实际意义,了解到学习数学并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明白数学的价值。比如,在学习到高一课程《集合》的知识时,教师首先要确立教学的主要目标:了解集合的含义;明白集合中的元素;可以找到生活中的集合等等。
然后,以贴近生活的实例导入本堂课程内容,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播放草原中迁徙的斑马,羚羊或是大象,还有在天空中翱翔的鸟群,亦或者是操场上玩耍的一群学生,观看完成后对学生讲解,这种高于一个的对象的总体概念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集合” 多媒体的形式将集合直观的展现在学生眼前,构建了一个轻松的生活化情景课堂,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随后进行深入的教学,利用多方面的例子,如:所有的图形;参与世界杯的球队;学校今年入学的学生人数等引出集合的含义与集合中的元素,让学生在例子中了解集合的本质,可以进行自由思考。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举一些集合的例子,以此来了解学生是否真实掌握知识点[1]。
(二)探索情景激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动手实践探索能力,高中数学知识较多,普遍较为复杂,学生在掌握了理论知识基础后,如果不加以实践操作,就很容易会忘记学习过的数学公式和概念等,导致教学效率降低。于此,数学教师可以适当在教学中增加一些学生自由探索的时间,比如,在学习到立体几何的单元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索预习,利用自身所学知识对该知识点进行大致了解。像可以根据曾经学习过基础的几何形体这点出发,观察立体图形的构造等。在学生自主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不要多加限制,由原本的课堂主导者变为学生的引导者,让学生发动思维,可以适当对学生进行引导,保证学生的大致方向正确即可。然后在课堂中鼓励学生踊跃说出自己的研究结果与想法,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进行专业的讲解,帮助学生强化思维理解能力。这样的教学手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学习积极性,还能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一举多得[2]。
(三)问题情境促发展
在日常学习中,想要了解高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运用,就学要学生多多做题,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巩固知识。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应当以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为基础教学目标,在教学中适当设立问题情境。首先可以构建科学的学习小组,结合学生的差异性合理分配小组组员,保证学生小组组员可以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随后,教师围绕教学内容设立问题,给予学生自由讨论研究的时间。以集合为例,教师可以设置贴合实际的问题:有两对父子到餐厅吃饭,服务员只给了三双餐具,这是为什么?此脑筋急转的问题可以有效活跃学生的思维,学生稍加思考就可以得出两对父子其实是爷爷爸爸和儿子三人的结果。还可以利用集合进行统计问题解答,如:班级一共有45名学生,教师先问:有多少同学养猫?然后再问:有多少同学养狗?最后问:有多少同学什么都没养?引导学生统计养宠物和没养宠物的人数,算出又养猫又养狗的学生有几人。教师在设置问题上要注重问题的价值,让问题更具有探究价值,保证学生可以投入到问题中认真思考,提高教学质量[3]。
结论:综上所述,想要在高中数学中提高数学的实用性与教学效率,运用当前较为有效的情境教学法是最佳途径。利用多种情景的创设,不仅能舒缓高中学生紧张的学习压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还能提升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开发逻辑思维能力,顺应时代教育的进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顺玲.高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20):81-82.
[2]杨瑾.情境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与途径[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0(03):92-93.
[3]李海潮.浅析情境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9(3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