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课堂提升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教学实践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1期   作者:邓文龙
[导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出现,越来越多的领域都开始对其进行使用。教学方面也在技术的帮助下,出现了“智慧课堂”。
        邓文龙
        蕉岭县蓝坊镇中心小学,广东 梅州 5140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出现,越来越多的领域都开始对其进行使用。教学方面也在技术的帮助下,出现了“智慧课堂”。而在小学数学课堂当中,可以通过“智慧课堂”使得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抽象的知识变得更为直观,且能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数学需要具备的基础技能就是运算能力,所以,教师一般在教学的过程中,都会重视学生运算能力的提高。但在“智能课堂”的辅助下,教师可以让学生快速理清算理,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得到发展。
关键词:智慧课堂;小学数学;运算能力;教学实践

        所谓“智慧课堂”,其实指的就是教师通过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整合课堂资料,并根据整合的课堂资料对学生进行教学。在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不断深化融合之下,学科教学数据能够通过信息技术得到快速采集和处理,学习过程也能够通过信息技术得到准确的评价。除此外,课堂互动以及课后辅导都能够通过信息技术得到更高一层的发展。简而言之,教师可以通过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完成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件,也可以通过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不分时间和地点地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而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之后,“智慧课堂”就成了各个小学需要为之建设的主要内容。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就需要建设出一个生动多元化的“智慧课堂”,并在“智慧课堂”当中,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一、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自主运算学习的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在课堂当中一直都占据着主体地位,学生大都通过教师单方面的讲述,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虽然传统的教学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的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因为很多数学知识较为抽象,不够直观,致使许多学生无法通过教师的单方面阐述就对数学知识有所理解,并且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而在“智慧课堂”当中,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学生成为了课堂上的主体。为了提高学生自主运算学习的能力,教师需要通过智慧课堂了解学生当前学习状况,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改变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自主运算[1]。以北师大版的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与反比例》为例,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正比例 ;工作总量一定,工效和时间成反比例;工效一定,工作总量和时间成正比例,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围绕学生的地位,通过习题来提高学生的自主运算学习能力,例如设置一个相关的题目,在路程一定情况下,让学生围绕着时间,速度进行计算,在对题目进行更改,在时间一定情况下,让学生围绕路程和速度进行计算,这样的反复计算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提高。
二、采集做题数据,做出精确客观的运算能力评价
        在以往的评价机制中,小学生的运算能力一般都会根据学生运算结果的精确度进行计算,可事实上,评价小学生的运算能力,需要结合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评价。

在此基础之上,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把纸质作业转换成电子作业,继而采集学生的做题数据,然后通过学生的解题思路做出精确客观的运算能力评价[2]。
        以北师大版的数学六年级《比的认识》,老师可以借助按照学生运算能力的层次,为学生创设出有层次性的关于比的问题。在60米赛跑中,甲冲过终点时,比乙领先10米,乙比丙领先20米,假如乙和丙的速度始终不变,那么,当乙到达终点时,将比丙领先多少?乙跑了60-10=50(米) 丙跑了60-20=40(米) 所以乙与丙的速度比=40:50=4:5. 所以当乙跑60米时,丙跑了60/4*5=48米 即乙到终点时比丙领先60-48=12米。经过这样的计算之后得到了结果,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初次看到这种提示,学生们是感到非常迷惑的。甚至在计算时也不知道该如何下手,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甲乙丙三人跑步的场景进行展现,这样的展现能够帮助学生对计算有一个清晰的过程。借助这种动态化的展现形式,帮助学生来进行正确计算,经过相关的展示,学生们就会发现在计算时要了解到以具体跑了多少米,丙具体跑了多少米?又进一步知道了乙和丙的速度之比,所以最终求得屏跑的米数后,当乙到达终点即跑了60米之后,减去丙此时所跑的米数就等于最终结果,乙比丙领先多少米?在这样的计算中,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提升。然后通过相关智能软件,对学生的运算速度和运算结果进行采集,最终结合两者的结果,对学生的运算能力做出评价。
三、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运算思维
        传统的教学形式对于小学生来说,较为无趣。数学知识本就抽象且逻辑性强,而如果学生如果不去主动思考数学的本质和问题的所在,那么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开阔学生的数学思维。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上,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运算思维。
        以北师大版的数学六年级《分数混合运算》,在学生理解加减乘除运算意义和顺序的基础上,进行分数混合运算。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需要采集到学生的做题数据,进而为其设置相对应的题型。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课堂之上,练习教材上的例题。比如练习三当中的第一题、第二题和第三题。在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就可以通过相关智能软件,采集到学生的运算速度和运算结果,并得知运算速度快且运算结果正确率高的就适应于高难度的分数混合运算题目,而运算速度慢且结果正确率高的则适应于中等难度的分数混合运算题目,最后运算速度慢且结果正确率低的就适应于低等难度的分数混合运算题目。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深入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这也使得教师更容易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设置问题,让学生按照自身的程度提升自身的运算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基于“智慧课堂”运用信息技术,对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起着相当积极的作用。但教师需要建设一个多元化的“智慧课堂”,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且还要使学生基于兴趣学习运算,并一步步深化自身的运算程度,最终使得自己的思维不再受限,形成正确的运算思维。
参考文献:
[1]姚娇.基于网络学习空间探析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J].新课程,2021(10):117.
[2]陈昌功,曹丽华.浅谈“优学派智慧课堂”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教学为例[J].家长,2020(36):126-1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