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玲玲
广东省清远市源潭中学 广东 清远 511500
摘要:近些年来,伴随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逐渐深入,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师越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这种思维。高中生具备创造性这种思维以后,可以对物理知识进行深入分析以及探究,对学习期间遇到的一些难题进行有效解决。基于此,本文旨在对高中阶段物理教学当中创造性的思维具体培养策略展开探究,希望能为实际教学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
前言:伴随社会逐渐发展,各界对于创新人才的整体需求有了大幅增长。所以,提升高中生创新能力,这是素质教育当中重要的构成部分。在高中课程之中,物理教育属于重要内容,通过物理教学可以有效培养高中生的科学思维以及科学素养,为其后续学习以及未来发展奠定一个良好基础。为此,对高中阶段物理教学当中创造性的思维具体培养策略展开探究有着重要意义。
一、关于创造性思维的概述
在人类活动当中,创造性这种思维活动起到重要作用,并且对于人类以及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其是一种全面性的思维活动,要人类积极动脑思考,积极展开联想,要对问题展开深入分析以及探究。高中生若想逐渐形成创造性这种思维能力,需要不断进行学习以及积累,透过事物外表看到其本质,对事物具有的真正内涵加以充分挖掘,不断进行想象以及推理。
二、高中阶段物理教学当中创造性的思维具体培养策略
(一)创设丰富课堂教学情境
在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之中,单纯依靠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无法激发高中生学习兴趣,致使多数高中生很难对物理知识进行主动学习以及探究。这样一来,教师教学也会渐渐失去激情,使得教学效率难以提高。为此,教学期间,物理教师需创设丰富的课堂教学情境,增加物理知识具有的趣味性,并且降低高中生实际学习以及理解难度,有效调动其探究欲望,充分调动高中生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
比如,开展“动量定理”教学期间,物理教师可创设以下情境:事先准备一些粗细均匀、长短不同的塑料管,并且准备些许牙签,把牙签放入塑料管当中,然后让高中生对准塑料管一端吹气,此时牙签会从另一端快速飞出。在此过程当中,高中生会发现,相同条件之下,塑料管的长度越长,牙签可以飞得更远。此时,教师可以适当提问:为何相同条件之下,塑料管的长度越长,牙签可以飞得更远呢?高中生在亲身体验这个基础之上进行思考以及探究,可以有效激发高中生探究欲望。
物理教师可引导高中生将关注点置于“动量定理”之上,这样可以对上述现象加以有效解释,便于高中生对新知识进行接受以及理解,充分调动其学习热情,进而促使其学习效率不断提高。
物理教师通过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可以让高中生充分发挥出自身想象力,并且引出问题,激发高中生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望,之后借助所学知识一同解决问题。这样一来,有助于培养高中生创造性这种思维能力。
(二)积极开展物理实验教学
众所周知,物理是把实验当作基础的自然科学,同时也是人类对客观世界展开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前提。全世界当中的很多发明全都需要物理实验与物理理论,比如法拉利电磁感应、牛顿第二定律验证以及奥斯特实验等,全都充分说明通过物理实验能够有效培养高中生创造性这一思维能力。实际教学期间,物理教师需对实验环节予以重视,积极开展实验教学,借此培养高中生创造性这一思维能力[1-2]。
开展实验教学期间,物理教师可积极鼓励高中生动手操作,通过小组形式来对理论知识加以验证以及探讨。比如,进行“牛顿第二定律验证”实验教学期间,为用沙桶与沙子重力替代小车所受拉力,需要满足沙桶与沙子质量m远远的小于小车质量M。然而,对匀变速运动进行研究期间,不需要满足m远远小于M这个条件,高中生对此感到非常困惑。为此,物理教师可将高中生分成多个小组,让高中生通过小组形式对以上两个条件之下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实验进行操作,同时分别分析得到的数据,之后让高中生借助牛顿第二定律来对数据加以分析,并且提出问题:如为何在无法满足m远远小于M这种情况之下,F与a不成正比?这样一来,可以有效激发高中生好奇心以及探究欲望,促使其对实验原理以及有关知识加以掌握。
实验教学期间,物理教师需突出高中生具有的主体地位,这样有助于对高中生创造性这种思维能力加以培养。同时,在不知结果这种情况之下,高中生可以通过自身能力进行探究,充分体现出高中生具有的创造力[3]。为此,物理教师需多给高中生提供这种机会,着重培养高中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进而促使高中生实现全面发展。
结论:综上可知,在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之中,教师需着重培养学生创造性这种思维能力,这对其后续学习以及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为此,教学期间,物理教师需创设丰富课堂教学情境,积极开展物理实验教学,同时组织多样化的课外活动,有效提升高中生学习效率,促使其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肖丽英.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要融入创新思维[J].华夏教师,2019(22):30-31.
[2]刘宣伯.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才智,2019(12):127.
[3]李昀.高中物理实验创造性思维的自我培养[J].科技风,2018(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