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慧平
淳安县汾口镇横沿小学
摘要:乌申斯基有句名言:“智慧不是别的,只是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这句话强调了知识形成需要一定的体系,我们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实现。思维导图能激发我们的左右脑,可以优化我们数学知识结构,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帮助学生建立错题册,拓展学生的知识归纳能力,还能借助思维导图突破重难点,提升学生的思考与理解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借助思维导图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 思维导图 小学数学教学 教学效率
随着全民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新课改已经势在必行,全社会对教师在教学方面的要求也有新的改变。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结合教材特点,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运用思维导图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优化数学知识结构:思维导图能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数学知识总共可分为五大板块: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数学广角——数学思考。每个学期我们都会对以上五大板块进行学习,我们可以运用思维导图让学生尝试把每一板块的内容织成一张知识网,对于不同类型的问题可以绘制不同形状的思维导图,这样一来,既可以优化数学知识结构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优化概念教学过程:促进准确理解
数学概念的描述与定义要非常准确,它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关键,准确理解概念是学好数学知识的基础。概念的呈现往往只是一句话,如:“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简单一句语言描述,涵盖了梯形的一系列特征,因此,为了加深学生对概念的准确理解,我们可以借思维导图优化概念教学过程,促进准确理解,换言之,只有深刻理解概念知识,掌握概念的本质,才能在数学知识海洋中不断遨游前行。
2.优化解决问题途径:化抽象为直观
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检验,它常以我们生活中的问题为载体,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分析、提炼、加工信息并解决问题。它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当问题的呈现都只是文字描述时,学生很多时候思维会被题目干扰,无法找出题中的隐含信息,也无法提炼出有用的信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将这些信息进行关联化、直观化,借助思维导图的理解,可以使隐含信息变得显性,抽象问题变得直观。
二、巧建数学错题册:思维导图能拓展学生知识归纳能力
1.错题整理:避免机械式的重复练习
当学生学会整理错题时,可以避免机械式的重复练习。现在的小学生对知识普遍不会整理、总结,所以当我们让学生自己整理数学错题时,很多学生都表现出惊愕和茫然,有的学生会无从下手,有的学生只是简单地将正确的答案抄一遍,然后交给老师检查,有的学生甚至还表现出不耐烦、反感的态度。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让学生乐意并主动去整理数学错题呢?
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整理错题的重要性,错题册可以避免我们再次出现同样的错误,这样一来就可以转变学生的抄题态度。其次要让学生学会整理错题的巧妙方法——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立数学错题册。对于学生平时出现的错题,可以让学生将错题按题型、按知识点进行分类,并将归类整理出的不同题型画成思维导图,如在计算方面经常出现的错误,可以像下面的思维导图一样进行归类:
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易错题,同时可以避免自己下次犯同样的错误,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
2.错题归纳: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错题整理与归纳可以对复习课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错题归纳过程是各类知识再现、重组、巩固与深化的过程,它能帮助学生在归纳的过程发现规律、从而不断完善学生的认知机构。通过前期对错题的整理和分析,再把错题进行分类归纳,把错因与错题一一对应,最后把对应的知识点进行填充到思维导图里,使枯燥的错题变得形象直观、图文并茂,给学生“眼前一亮”之感,这样就能对一类的错题和错的典型问题进行学习,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三、突破教学重难点:思维导图能提升学生思考与理解能力
数学是一门严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教师教学中应多注重学生的思考和理解,我们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对知识重难点全方位、多角度的阐述,把这些知识点以图文形式清晰、直观、具体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同时提升学生思考与理解能力。
1.深化重点:全方位剖析重点知识
重点知识的讲解是一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备课之前就应该先罗列出本节课的重点,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个重点进行展开,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也可以让学生上黑板展示,课后也要着重练习,还要把它相关联的信息进行串烧,因此,可以运用思维导图,让学生把这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全方位剖析。
教师在进行重点知识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一边小组讨论一边画思维导图,画完以后可以请学生讲解这些图形所展示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帮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和掌握本节课中的数学重点。
2.突破难点:多角度阐述难点知识
每堂课的难点知识就像一座大山,阻碍着很多同学进步,因此,我们在教学难点,要给学生开山铺路,遇水搭桥,让学生走过这一座座大山,体会到克服困难的喜悦,在困难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力,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将教学中的难点知识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就更加地清晰、直观,通过多角度的阐述,增加了学生的思考途径,增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总之,小学数学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步阶段,在教育之初,我们用“新”做教育,巧用思维导图优化数学知识结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拓宽他们的思考与理解能力,为以后更加长远的学习提供一项有力的方法,使得学生的学习具有可持续性、发展性。在当前新课改的趋势下,把思维导图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不仅是一项创新,也是一项小学数学教学重要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刘湖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实效性[J].学周刊,2015,(33):93.
[2]闫少驷.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科技创新导报,2015,(13):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