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诚
广东省廉江市塘蓬镇第一初级中学 524459
摘要:对于初中生来说,由于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心智发展迅速,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更希望得到肯定和鼓励,其自我意识也逐步形成,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就需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采用励志教育等一切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德育教学中得以具体应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培育学生的优良德育品质。
关键词:励志教育;初中:德育教学
引言
人是精神动物,尤其是对于初中生这一特殊的群体来说,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采用励志教育可以不断的激发学生的目标信念,坚定自信,并且通过外界刺激不断激发学生的内在积极性,调动学生的主动创造力。提高初中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励志教育,加强学生对于自身更加全面的认识,塑造自己的健全的人格,激发学习热情,本文就将围绕励志教育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简要分析。
一、我国现阶段德育教育的现状
在当下应试教育为主的初中德育教学课堂上,存在教师对于德育的认知不足,以及学校教学重智轻德的问题。总的来说,其一,学校对德育的认识不足,改革开放后,国家对于教育日渐重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德育的重要性也逐步加强,但是现阶段仍存在着社会,学校,家庭,三者对于德育教育的认知不一致的问题,但难以形成科学的教育体系,对于社会和家庭来说,由于他们没有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且认为德育教育是比较抽象的内容,所以他们将此重任交给学校,导致学校和社会对于德育的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协调配合。总的来说,仍呈现以智育为主的教学模式。其二,现在国家教学以及选拔人才仍以应试教育为主,对于学校来说,为了盲目的追求提高升学率而忽视了德育的重要性,而且国家并没有在阶级新选拔当中体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智育教育的大背景下,缺乏德育的教学效果体现,也往往会导致学生,教师,家长思想上的不重视。其三,德育教学属于较为抽象的教学,教育者难以把握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难以掌握到核心知识。长久以来,国家不断加强德育教育体制的改革,但教师在对于教学方法的使用上存在很强的功利性,对于一些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也流于表面,未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没能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教学较为内容空洞。[1]
二、励志教育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有效措施
(一)营造励志教育的德育学习氛围
素质教育应该包括德智体美等多个方面,其中对于德育的教学也是素质教育的一大重要内容,但是在我国现阶段,学校对于初中生的德育教育并不重视,关键是对于学生智育比较看重。在这种大背景下,要想提高初中的德育教育水平,就必须要营造良好的德育学习氛围,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行为加以多鼓励的方式来营造良好的励志教育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上课时就应该常用鼓励性的话语,关注学生的个体情况,以及学生细微的进步和努力,对学生进行的鼓励和帮助,根据不同的主体因材施教,重视立志教育,引导学生不断进步。
而且对于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来说,在初中阶段,教师应该通过德育教育不断的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增强管理性,让学生在内在设置自身的学习目标,找到自身的学习动机。
教师再从外部对学生加以鼓励,关心和帮助,在一定的范围内给予学生力所能及的帮助,通过内在和外在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也让学生在努力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老师的意义和价值。促进学生与老师之间关系的融洽。
例如,在对于人教版思想政治课程《欢快的青春节拍》和《自我新期待》当中,就是要引导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青春期的自我,客观分析自己的优点及缺点,发掘自己的潜能,通过每天的生活和工作不断重新认识新的自我,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在学生发掘自己优点基础上,对学生加以肯定和引导,指导他们依据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正确的追求自身的人生理想。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的价值。[2]
(二)完善励志教育的教师体制
要促进学校德育教育的发展,首先,要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让教师更新德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德育教学过程当中,要让教师摒弃之前空洞的教学理论,用贴近生活的实践实例,培养学生适应与社会的德育品质,道德情操以及价值观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占据主动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的求知欲,并且能够通过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让学生主动的将自己的疑问与老师进行交流,以主动的姿态投入到德育课堂的学习当中。通过教师的激励,增强学生敢问,敢于交流的能力,落实激励教学的师资力量。其次,学校要建立科学的德育目标,充实德育内容,德育教育往往会变得较为空洞,因此要落实德育教育,就要建立一个共同的德育教育目标,在统一目标的要求下,落实学生的学习水平。最后,要改进德育教育的方法,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讲大道理,勾画书上重点的教学方式进行德育教学,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感觉他们所学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脱离,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引入一些案例,通过教师的引导与适当的鼓励,让学生能够自己去分析案例,并且能够从这个案例中总结出一些理论知识,加强德育教学的应用性。并且通过教师的鼓励,学生的分析,最终得出结论,还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通过教师的肯定加强学生的学习意识,提高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动地位。[3]
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承担责任,服务社会》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就要通过将社会实例引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在能认清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通过案例懂得责任与角色同在,要明白在社会中生活“我要对谁负责?谁要对我负责?”并且能够在承担责任中逐步成长,通过案例学习和老师的引导,逐步成长为负责任的公民,能够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在承担责任中逐步成长。
三、结束语
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看,事物发展以及人的性格变化都只是外在条件,自身的动力与目标才是决定一个人学习以及工作的内在因素,而且内在因素在一个人的学习和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初中生德育教育要兼顾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并且采用励志教育的形式来促进道德教育,让学生在自己的力量中成长,加强教育的人为本的特点,促进学生科学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艳青.励志教育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应用刍议[J].学苑教育,2021(11):9-10.
[2]王宝柱. 励志教育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应用研究[A].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0年现代教育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北京恒盛博雅国际文化交流中心,2020:3.
[3]邓小波,梁枭,赵红秀,姚翰,唐欢欢. 初中德育管理中励志教育理念的渗透[A].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1课程教学与管理论坛论文集[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