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陈胜
福建省石狮市永宁中学 362700
摘要:对于较为复杂、抽象的高中生物知识来讲,为了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做到熟练掌握,为其之后的学习、应用奠定良好基础,其教师应中式新颖教学策略方法的创新引用。
关键词:物理模型;高中生物;应用策略
前言: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构建物理模型,既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来思考、把握各个知识点的密切联系,也能够为授课效果与效率的进一步提升提供有力支持。另外,基于物理模型来进行学习,也有助于拓展学生思维能力。
一、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主要涉及到图片、实物与模拟模型。如,沃森与克里克构建的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能够形象、概括的为人们呈现所有的DNA 分子结构方面具有的共同特征。针对细胞、分子等一系列抽象、复杂的生物知识,学生难以产生直观理解,对此,在实际授课中就可以通过真实模型的提取来为学生做出更形象生动的呈现,以此来降低学习难度。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引用物理模型的意义
第一,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在生物学习探究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抽象、复杂的生物概念知识。如,分子与细胞是无法通过肉眼来观察的,为了让学生对这些知识点产生透彻理解,广大生物教师尝试了很多方式方法,而物理模型的构建,不仅能够优化教学环节,增强教学趣味性,也有助于学生各阶段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全面激活生物思维,让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以及重难点知识产生深刻印象。第二,有助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通过指导学生进行物理模型的构建,不仅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拓展,也能够挖掘学生各方面潜能,为学生熟练掌握、灵活引用所学知识提供有力支持,从整体上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第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要想实现对物理模型的有效构建与灵活引用,教师就要对生物教材做出认真钻研,重视师生、生生互动交流,从不同角度来考虑各类问题的分析、解决,以此来促进其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1]。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物理模型的应用策略
(一)观察教材上的物理模型
高中生物教材中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已经构建好的物理模型,学生只要结合现有知识经验来做出细致、全面的观察便能够实现对各个知识点间密切联系的准确把握。比如:某教师在讲解“细胞”的相关知识点时,教材上就有构建好的模型。细胞原本是非常小的一个个体,仅凭肉眼是难以观看到的,也别说其中的成分了。对此,为了学生可以更产生出更直观的认识,教材中为学生提供了相应的细胞图形。其中具体呈现了细胞膜、线粒体,以及细胞质等等。学生仔细观察中,能够对各种物质的形状做出更直观的理解,为之后的学习、应用提供有力支持,促进学生效果与效率的进一步提升[2]。
(二)基于物理模型增强理解
不论是对于哪一学科,在讲解哪一知识点时进行物理模型的构建,都是为了学生可以从中受益,能够借助物理模型来突破难点,透彻理解原本复杂抽象的知识点,构建更生动高效的生物课堂。同时,在模型构建过程中,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也能得到充分调动,并全身心参与其中,使得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可以在各个阶段得到不断提升。但也要注意,构建模型并非易事,即使是对于已经具备丰富学习经验的高中生也具有一定难度。因此,在物理模型构建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具体情况,把握契机为学生提供恰当引导。同时,还要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充足的时间、精力来进行模型构建,若存在必要,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共同完成物理模型的构建。这样就可以为师生、生生创造更多互动交流的机会,也能够进一步完善高效物理课堂的构建[3]。
比如:在围绕“减数分裂时染色体形态变化”来带领学生构建相应的物理模型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可以更直观、清楚的观察到染色体出现了怎样的变化,从而实现对相关知识点的轻松、准确掌握,并产生深刻印象,为之后的学习、应用奠定良好基础。其教师就在实际授课中,让学生提前白纸、橡皮泥。然后,让学生先在白纸上画出表格,且要清晰的分出: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对这五个时期染色体数目、形态的变化做出深入探究。对于来自父方的染色体可以引用黄色橡皮泥来表达,对于来自母方的染色体可以引用红色橡皮泥来表达,之后再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将准备好的橡皮泥捏成染色体的形状。这一环节既有助于学生学习参与积极性的调动,也能够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实践动手能力。除了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独立、自主空间外,教师还要提醒学生对四分体的出现、分离做出着重考虑。这样既可以带领学生将原本抽象、复杂的染色体更直观的呈现出来,使得学生能够对相关知识点产生透彻理解,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能够在实践动手过程中得到进一步提升。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能够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学生也会对生物知识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从而为生物教学有效性的显著提升提供有力支持[4]。
(三)引用物理模型优化教学
就目前来看,很多教师都存在为了节省授课时间而忽略物理模型的问题,导致物理模型的积极作用无法在学生生物学习探究中得到充分发挥。但其实教师只要能够结合生物教学内容来仔细钻研教材,物理模型的构建不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比如:针对染色体与染色质相关知识点的讲解为例,其是细胞在不同时期存在的不同状态,但是同一种物质。在实际授课中,就可以引用电话线来进行表示,染色体可以引用缩短的电话线来表达,而染色质在表达的时候,可以将电话线拉长。这样直观、简单的对比展示,学生既可以对染色体、染色质的相关问题有更清楚的理解,也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效果与效率的显著提升。为此,在实际授课中,对于物理模型的构建,高中生物教师应给予足够重视,以此来使得各个教学环节与最终教学成果可以得到进一步优化[5]。
(四)引用物理模型解决问题
学以致用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目的,对此,为了让学生在之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能够实现对所学生物知识的准确、灵活引用,应在实际授课中,多指导学生引用物理模型来分析、解决各类问题。比如 :某教师在带领学生探究该如何调节人体内的血糖?可以通过什么物质来调节血糖?血糖是不论在怎样的状态下,都可以维持平衡吗?的相关知识点时,通过物理模型的构建,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血糖的合理调节不仅需要较为漫长的过程,其中涉及到的内容、环节也是非常复杂的,需要体内各种激素的相互作用。另外,通过这一探究过程学生也能够准确认识到,饭前、饭后的激素变化存在很大差异,能够对糖尿病的主要症状、致病原因有深入了解。这样在之后的学习成长中,学生也能够引用所学知识解决很多实际生活中的难题。
结语: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学活动设计中,通过物理模型的合理构建,既有助于教学环节的进一步优化,也能够帮助学生更系统、高效的掌握所学知识,锻炼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在实际授课中,不论是为了构建出更高效、生动的生物课堂,还是为了促进学生生物综合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都要重视起物理模型的构建探索。
参考文献:
[1]魏雪莲.核心素养下模型构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尝试运用——以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模块复习为例[J].新课程,2020(46):29.
[2]郑吉君.谈构建物理模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高考,2020(25):31-32.
[3]刘影. 模型构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20.
[4]赖克武.核心素养下模型构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试题与研究,2019(22):131.
[5]张海侠.核心素养下模型构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试题与研究,2019(0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