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博
江苏江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江苏 扬州 225000
摘要:近年来,各行各业建设的发展迅速,我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建筑施工过程的发展也有了进步。建筑行业作为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其发展速度和质量至关重要。而建造技术的革新使高支模施工技术被广泛关注。通过对相关工程数据的分析,高支模施工技术主要应用于搭设高度高、跨度大,以及施工总荷载和集中线荷载大的建筑物,且不同高度的建筑物对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不同。在应用高支模施工技术时,要充分了解项目的实际情况,并根据项目的实际需求执行高支模操作。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研究
引言
在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城市建筑结构逐步向高空间以及大跨度的方向发展,建筑结构形式设计也更加奇特与复杂,虽然风格特异的城市建筑成为当地的地理坐标,但是也增加了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难度,使相配套的施工技术得以进步提升。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以及施工效率,同时也能保障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
1 高支模施工概述
高支模技术在现阶段房建土建项目中的应用存在特殊要求,即高于5m的支模高度方可实施高支模施工。同时,若混凝土结构跨度不低于18m,并且在施工期间,需要以8m以上的支模进行辅助作业,也可采用高支模施工技术。另外,高支模技术的应用具有高标准、高难度等特点,要想发挥出高支模技术的最大作用,相关人员需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高支模施工,结合相关工艺标准进行各高支模施工流程与环节的把控,确保高支模作业的开展符合标准要求。此外,要求施工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与技术能力,能够做到对高支模各施工工艺的合理应用,避免因高支模技术应用不合理而影响到项目整体建设效果。
2 高支模建筑技术的作用
中国建设项目的规模随着经济的发展日益增长,不断扩大。在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的同时更需要对工程的验收标准不断提高,避免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形成盲目建设的风气,所以需要逐渐提高施工技术的标准,其中对于具备一定规模的建筑工程及超高层建筑的标准会更加严格,因为这种大型工程项目都要具有一定危险性,如果不进行严格的把关就很有可能发生事故。应逐渐开发出不同的新技术融入到建筑工程的施工应用中,以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及施工进度。为了有效提升楼宇建筑内部的结构承载力,需要施工团队不断学习和应用新型的建筑技术,从而对施工项目的内部构造的安全性及可靠性进行提升,使其建筑项目的质量得到有力的保障。与过去低效的施工方式相比,现有的高支模技术的应用已经极大地降低了施工成本及缩短了施工周期,同时又有了施工的质量保证。这为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及前进方向。令建筑行业的发展在纵向层面不断加深,提升行业的革新质量,为以后新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案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 优化措施分析
3.1 安装前加强准备工作
高支模安装工作的开展要在确保施工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所以在具体施工作业前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关的安装步骤的培训,以确保在展开作业时能够按照既定的安装规则进行操作,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危险事故。所以在施工前需要尽量降低施工的风险。同时为了加强施工安全的警惕性还要在现场容易出现事故的位置放置好相应的警示牌。为了使高支模技术能够在土建工程中被充分的利用起来,在具体展开作业前需要对具体的建筑耗材进行质量检查,并对建筑物的实际高度有详细的了解,做好施工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3.2 高支模安装
高支模安装方案设计前,工作人员不仅需要考虑施工方的需求,更需要考虑现场施工环境的特点,在综合全面分析的背景下确定项目施工方案,在确保施工安全的前提下,有效地满足施工使用需求。开展高支模施工前需要高支模施工区域进行夯实作业,避免高支模施工过程中出现地基不均匀下沉的情况,对整个高支模施工环节的安全造成影响,出现高支模垮塌的问题。为此需要提前做好高支模施工区域地基夯实工作,确保施工区域的地基稳定性。工作人员需要对进入现场内的施工原材料进行检查,根据工程项目的设计标准进行施工材料及配件的检查工作,对于符合设计要求的施工材料,严令禁止进入现场应用,而进入施工现场的施工材料则遵循其特性进行分类,并妥善存放。高支模施工环节完成后,工作人员需要对高支模关键着力点进行逐一核对,确保全部的支撑点均满足施工要求,对于出现松动的支撑点需要通知现场人员进行返工,在紧固支撑点后再开展后续检查工作。如果工作人员未能处理松动区域则不能通过验收检查工作,更不能投入应用。高支模施工现场的监理人员需要履行自身的监理职责,对于案例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施工工艺以及项目施工安全进行严格性的现场监管工作。高支模安装过程中,需要确保模板与模板之间拼缝连接的严密性,板缝超出2mm时,需要利用密封材料开展封堵工作,避免出现漏浆现象,最终出现蜂窝问题。高支模施工环节的安装质量极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为此施工人员需要对承力部位进行有效管理,对各个区域的零部件进行严格检测,在充分满足高支模施工规定的基础上,有效提升高支模本身的承载能力。
3.3 架体验收及预压
在进行钢筋分项施工时,工作人员需要提前对模板支架系统进行预压,有效消除模板支架的非弹性变形问题。案例工程所应用的预压形式为沙袋堆载预压,堆载质量设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堆载过程中需要将沙袋分层覆盖至模板上,借助相应的辅助措施避免沙袋被雨淋。测量队伍需要提前设置观测点,对支撑杆件的沉降量、支架系统的变形情况以及模板系统的变形情况进行全过程观测,同时工作人员也需要保留监测记录。预压工作完成之后,工作人员需要对沙袋进行分层卸载,同时也要对支架系统的变形量以及模板系统的变形量进行调整。工作人员需要对所选择的代表性区域进行24h连续检测,当支撑杆件连续24h的沉降量累计值小于1mm,连续72h的沉降量累计值小于5mm时,则代表支架预压工作合格。
3.4 拆卸高支模
在对高支模进行拆卸的过程中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尤为注意:第一点,对拆卸的顺序、监测时间以及施工过程有紧密的把控。第二点,在展开拆卸施工之前准备好所需工具,并设计好拆卸步骤,并在施工作业时对施工现场全面监察,以保证能够安全施工。第三点,在拆卸完成后,要对拆卸材料的去向有详细的了解,确保这些材料不会被直接重复使用,而是能够对其进行再加工后才能重复使用,以此来控制施工的成本,提升工程的利润空间。而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需要时刻检查这些部件的好坏,及时对其进行维护更换,以确保施工的质量。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土建工程项目实际施工建设过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逐渐构成独立施工技术体系。在建筑规模扩大的背景下,高层建筑数量增多,高支模施工技术实际应用的范围得以拓展,提高了土建工程施工质量,为施工企业获取经济和社会效益提供了必要帮助。项目实施之前,聘请外部专家以及项目相关人员进行了全方位的方案审查,每一位都可以根据施工方案畅所欲言,并提出自己的建议见解,结合项目相关人员和外部专家的建议对项目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同时明确不同环节、不同岗位、不同人员在施工过程当中的具体职责,通过各个工种、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配合,确保项目的安全、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程怡.土建工程施工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9(18):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