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存在问题的技术预防和处理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3月(中)8期   作者:夏军
[导读] 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时一项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工作,需要施工人员足够的施工技术能力,需要原材料的质量保证,更需要工程质量控制人员的足够的责任心。

        夏军
        黑龙江昌嵘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 154002
        【摘要】: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时一项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工作,需要施工人员足够的施工技术能力,需要原材料的质量保证,更需要工程质量控制人员的足够的责任心。相信通过对混凝土施工流程的严格把控,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严格监管,一定可以实现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显著提升。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原因分析;要点控制;施工工艺
        前言
        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是摆在工程技术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混凝土是由无机的、有机的或有机无机复合的胶结料、颗粒状的集料及必需加入的矿物掺合料和化学外加剂按一定比例合理组成的混合料,或经过硬化后形成的具有堆聚结构的复合材料(普通的是以水、胶凝材料、粗骨料、细骨料,在需要时掺入矿物掺合料和外加剂,并按照适当比例进行配合,经均匀的拌制、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所形成的人工石材),混凝土通常包括水泥、水、细集料、粗集料以及一些添加剂等。水泥作为一种胶凝材料,砼的拌合过程伴随着水化反应并胶结成为一体,然后形成一种可以在流动状态下浇注、并凝固成型的建筑材料,成型后混凝土具有一定的强度与耐久性。因此,现代建设工程广泛使用混凝土。
        一、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常见的问题
        1.原材料质量存在的问题。常见的混凝土原材料质量问题有:①骨料含泥量过大,这会造成混凝土强度不高,容易出现裂缝。②骨料级配系数失当,出现混凝土结构的麻面和蜂窝,并且直接导致混凝土结构强度不高,产生裂缝和断裂等严重的质量问题。③混凝土水灰比控制不严,混凝土出现离析和强度不足的问题。
        2.混凝土施工工艺的问题。①混凝土模板问题,模版是混凝土结构成型的关键,施工中要求模版安装和拆卸要严谨且符合设计规范,如果出现模版问题将直接导致混凝土构件表面漏浆,产生蜂窝和麻面,可能引起混凝土的形变和位置移动,并有可能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性能。②混凝土混合料的拌合问题,常见的拌合时间不足和配比控制不严会产生混合料水化反应和混合料强度不足等一系列缺陷,影响混凝土的强度。③混凝土浇筑和振捣问题,浇筑高程过高会直接引起混凝土离析,浇筑过程时间过长会形成施工缝;混凝土的振捣强度、时间、方式都会对混凝土的强度有直接影响,并且可能会由于振捣方式不正确最终形成蜂窝麻面以及深层气泡等一系列问题,最终影响混凝土在房屋建筑中的功能。
        3.混凝土养护工艺的问题。①一些房屋建筑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施工时间和降低技术要求,对于混凝土构件的保护和支撑采用忽视和降低要求的办法,例如:钢筋结构下面没有放置预制垫块,导致钢筋结构出现走形和扭曲。②浇筑后将钢筋骨架向上提,导致钢筋骨架或钢筋网出现走位和变形。③在混凝土构件浇筑几天后就做到早期负重,出现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和变形。④混凝土构件后期的养护没有做好保温和保湿,出现表面蜂窝和麻面,以及内部的强度不足。
二、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预防和处理方法
        1.施工原材料的配置
        施工原料筛选具有市场普遍性,基本以硅酸盐水泥为胶凝剂,将沙石填充在浆泥中,通过对水比例的把控,多次搅拌成型出品。水泥混凝土的质量很大程度却决于材料的含量比重,严格把控原材料质量,根源上杜绝残次材料流入工程。根据不同的工程设计,水泥混凝土的配比都需要进行综合调整,遵循设计要求中所需的坚固理念。

在填充骨料的选取上一般遵循了杂质量级低,泥沙含量低,颗粒粗细居中的取料规范,使得水泥混凝土具有一定的抗风化性能。施工原料是整个混凝土施工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混凝土根据它的材料性质,其内容的复杂程度使得混凝土的塑性及其承重负压等强度性能较高。基于不同沙石配比遇水泥搅拌均匀化程度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不同类型的混凝土湿润程度有所区别,最终的硬度表现能力也有所区别,在施工初期的混凝土强度未达标,在后期工程推进的工作也将会滞后延期,长此以往,将会直接影响施工企业的交工问题。在对同一类型的混凝土材料配比进行区分时,混凝土硬度和湿润度也会有所不同,甚而会直接影响施工。混凝土的表现特质集中在了“混”,通过物理层面的介质混合,打造出建筑要求的高强度支撑体,因此,房屋建筑企业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首当其冲应当对混凝土的配比工作进行周密、系统的安排。
        2.混凝土的运输要求
        混凝土通常在固液胶着的状态到达施工地点,搅拌运输是建筑行业运输混凝土的主要工具,运输过程中为了防止混凝土积淀凝结现象的出现,运输车的工作方式普遍是边搅拌边运输。运输时间上不会太长,在混凝土倾倒过程中,倾倒高度要具备科学性,防止密度因素导致的固液分离现象。混凝土本身具有容易凝固的特点,因此,在对混凝土运输过程中需要时刻提防混凝土在车程中是否会出现凝固的现象,预先对车程与车速进行合理预估,如若车程过长,且运送的速度过慢,容易导致混凝土的储存容器和混凝土凝固在一起,使得处理工作加剧,致使工期延后。因而,在对混凝土特征进行分析后,对于混凝土的运送工作应当标榜着快速,后期工作的推进才不会延后,如果混凝土产地较为遥远,不符合运送要求,只能选择施工现场进行混凝土搅拌的工作,尽管搅拌工作耗时较多,但这样才能保障混凝土质量达标。其次,混凝土运送过程中容易遭受颠簸的情况,剧烈颠簸容易相当于是对混凝土不规范的二次搅拌,会导致原本契合的浆体溶质发生偏移沉积,极大地导致了混凝土性质的变化,从而无法应用于施工作业。混凝土运输也是考量混凝土质量的重要环节,对于混凝土产地选择应当就近选择,尽量选择离施工单位较近,且路况良好的工厂。
        3.浇筑过程中的要点
        混凝土浇筑的过程需要注重的两点就是浇筑的速度和浇筑的方式。在房屋建筑施工现场中,浇筑作业属于工期较为核心的一部分,因此,施工队伍对于浇筑作业格外上心,根据混凝土内容物的性质不同,对浇筑速度的影响很大,有的内容物在浇筑过程中容易受速度因素的影响,未到作业标准高度就凝固了,浇筑速度过慢又会导致其他材料的分层等现象,这些情况将直接影响着作业进展和作业效果,而且在问题出现后相应的清理工作也很复杂,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施工队伍不愿意承担的。对于浇筑方式的选择上,需要根据具体的施工现场来进行选择,一般来说没有最优的浇筑方式,只有与施工现场相兼容的浇筑方式。根据施工现场对浇筑方式进行选择将直观地反馈工人地能力水平,如果浇筑方式出现问题,将会使得浇筑难以完成,最终影响房屋建筑施工的完成。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不仅需要优化建筑施工技术,为建筑工程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还要完善施工现场管理,为建筑施工营造良好的环境。同时,通过分析建筑项目施工的重点技术,完善现场管理制度、进度管理以及施工监督等策略,可以从多方面改善建筑施工问题,全面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光智. 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存在问题的技术预防和处理[J]. 中国室内装饰装修天地,2019(16):93.
        [2]刘晓媛. 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存在的问题及技术预防研究[J]. 住宅与房地产,2019(11):56-57.
        [3]王平. 建筑混凝土施工存在问题的技术预防和处理[J]. 砖瓦世界,2019(12):23-24.
[1]刘辰鸿,陈功梅.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预防与处理措施评价[J].居舍,2018(32):1.
        [2]马日.探析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6(05):258-2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