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琰
摘要:目前,土建工程项目的规模不断增大,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工程造价的大额性、个别性、动态性、层次性、兼容性明显。为了实现我国工程合理利润的最大化,需要改革和创新我国传统的工程管理模式。由于我国土建工程项目规模不断增大以及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因此,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也需要不断地进步和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以及管理理论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且在具体应用过程当中取得可观的效果。
关键词:土建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措施分析
1土建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存在的问题
1.1工程造价预算编制不合理
编制工程造价预算是土建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首要步骤,用于为造价管理与施工作业提供参照依据。在编制土建工程造价预算时,若是预算编制部门对施工方的人力、物力等资源以及土建工程工作量的了解不够,缺乏全面且具体的施工作业数据的支持,加上工程项目监督管理部门在系统化管控方面存在不足,将导致工程造价预算编制与现实情况产生较大的偏差。不合理的造价预算无法为工程施工作业提供财务支出指导,甚至会影响土建工程施工的整体管理体系。
1.2预算考量不到位
土建工程造价预算的准确性有赖于编制人员的综合素养、收集信息(施工环境、市场需求、材料质量与价格、施工人员专业技能、机械设备运行状况)的准确性与完整性等众多因素。若是造价管理部门在编制预算过程中不能将关键性影响因素囊括其中,将导致土建工程预算不具有参考价值与指导意义。加上土建工程施工本身具有耗时长、成本高、规模大等特点,在实际作业环境复杂多变的施工现场,面临着人员、机械、环境、材料等施工资源的统筹调度,难免会出现造价管理偏差。若是以此预算作为财务支出指导,将会出现较大程度的超预算现象,不利于工程造价的管理以及施工作业的有序推进。
1.3工程造价过程化控制力度不足
工程造价管理是围绕工程施工全过程开展的全生命周期财务支出管理,施工前需要对各类施工资源的支出成本加以管控,施工中需要对资源调度与实施成本进行管理,竣工后还可以通过实际造价核算控制工程质量。因此,工程造价管理应体现在工程施工的每一个环节与关键节点上。但是当前工程造价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力度较弱,在具体作业流程的财务支出监督上存在不足,致使工程项目流程性的实际造价超出原本造价预算,在缺乏系统化、细节化造价管控机制的有力约束下,土建工程造价超标现象较为普遍。
2土建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策略分析
2.1工程设计阶段完善造价预算编制
精准的土建工程造价预算是土建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基础,不仅可以有力地指导工程具体施工过程,推动工程按照序时进度开展施工作业,还能够有效规避因造价控制不良而引起的返工或设计变更问题,在保障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上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缩短工程施工时间,最大限度地节约工程实际造价,提升整个土建工程项目的市场价值。土建工程施工单位应当加大对工程造价预算编制的完善力度,一方面,根据市场的基本需求,在对工程施工现场以及各施工资源进行细节性了解与整体性把控的基础上,依据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各个要点以及施工进度安排预估每一个施工作业细节的财务支出单价,为整体造价的可靠性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施工单位应当加紧完善项目监督与管理机制,在工程造价预算编制的过程中结合项目流程化管理加以约束,通过合同中明确要求的质量参数、建设资金、工程量等数据使造价预算精准化与实际化,以提高工程项目实际造价与预算的贴近度。
2.2工程决策阶段加强工程信息共享
长周期施工过程的复杂性导致土建工程施工进度以及施工内容存在多边性,当施工内容发生更改时,土建工程施工的相关造价信息需要相应地进行更新与修改。BIM技术借助三维仿真建模与模拟技术对建筑的空间结构以及细节进行刻画与表达,相较于CAD所绘制的二维平面图,BIM技术下的建筑信息模型更为立体直观,可以为工程设计阶段的结构规划以及后期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细化管理提供尺度详细的三维实体模型。BIM技术具有较高的信息处理、响应与更新速度,当工程造价信息因施工时序变化而发生调整时,建筑信息模型会相应地发生变化,以确保工程项目施工技术与建筑信息模型一致。同时,BIM技术在现有工程数据的基础上应用网络平台建立信息自动构建与联动响应机制,当开展工程造价管理的过程中发现项目具有相似信息时,可以将此信息相关的工程造价作为参照进行延伸套用,自动更新工程造价,有效解决施工前期工程造价预估与决策阶段信息不全面、不具体等问题。
2.3工程施工阶段夯实造价信息传输
在传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下,各施工部门、施工分队会根据施工现场以及资源可调配度等情况,在保证工程进度与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改变施工内容与施工流程。各个部门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如果未能针对具体的施工问题进行整体性内部协商与合作,施工作业未能按时序进度推进,工程造价的精细化管理工作自然也会相应受到影响。BIM技术详细刻画了建筑的空间结构信息与细节信息,施工人员可以借助此三维仿真模型对施工流程与施工内容进行分解,在施工过程中,借助BIM的立体数据模型阶梯形拆分功能,对施工建筑进行结构拆分,再根据施工时序进度对施工信息进行阶段性控制。不同的施工团队以及施工部门可以以三维建筑信息模型为依据,根据模型中划分的施工内容与施工要点做好施工控制,并在信息可交互共享的基础上对工程造价进行统筹化管理。同时,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需统筹协调施工现场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以使得工程造价最小化,故需要各部门、各团队加以配合。在BIM技术的支持下,各部门、团队可以对照同一个建筑信息模型加以分析与评估,甲方根据建筑模型制订施工投资成本规划,施工方根据工程量以及工程难度制订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方案。不同的参与者虽然是从不同的角度考量工程造价的经济性,但其围绕的是同一个三维建筑模型,所传输与共享的是同一个三维建筑模型所表达的工程信息。
2.4工程竣工阶段落实造价核算审计
在建筑项目竣工结算阶段,可以借助BIM技术提高工程造价核算审计的准确性与时效性。BIM技术中的3D辅助空间与立体数据模型阶梯形拆分是工程造价管理控制中常用的功能模块,可以实现工程造价成本与工程施工质量之间的信息联动,进而实现对工程施工质量的动态跟踪与监管。在BIM技术的支持下,工程造价工作人员在工程竣工阶段可以根据工程资料与信息做好准确的造价核算,相较于传统的纸质化核算方法而言具有更高的精准性与效率。同时,工程竣工阶段还需要对工程造价核算结果进行二次审核,此过程可充分利用BIM技术,对照工程项目的资源消耗、施工工期、工程合同所规定的工作量等进行精细化核算,为精准的工程造价财务审核结果提供精细化技术支持。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全过程工程造价应用的效果,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从工程招投标、施工材料选择与采购等各个环节着手,树立良好的风险意识,通过对工程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工程造价风险的分析与管控,才能在提高全过程工程造价管控效果的基础上,保证工程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相互平衡,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潘丽. 全过程造价管理在土建工程中的有效应用[J]. 建材与装饰, 2019, 000(032):183-184.
[2]原培. 全过程造价管理在土建工程中的有效应用[J]. 四川水泥, 2019(4):208-208.
[3]姜志浩. 土建工程施工阶段全过程造价控制[J]. 电子乐园, 2019(7):0415-0415.
作者简介:郑琰(1994.11.5),女,汉,籍贯河南,大专,单位:,职称: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