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兰
身份证号:36242519890521**** 浙江宁波 315800
摘要: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诸多行业都加强了对先进技术的应用。现阶段,海绵城市理念已经十分普遍地应用在诸多城市市政园林工程的规划建设中。对市政园林工程而言,海绵城市理念的运用能够有效促进园林观赏效果的提升,还能够达到节约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目的,确保城市市政园林工程能够充分发挥其价值与功能,促进现代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市政园林;运用
引言
海绵城市属于现代化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它主要是以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为前提而逐渐形成并发展的一种新理念。海绵城市是新时代特色背景下建设低碳环保城市的创新实践,是绿色生态与社会人文的有机结合。
1海绵城市概念
“海绵城市”是将城市的基础设施比喻成“海绵体”,可根据环境变化调蓄雨水、修复生态、净化环境,将其打造成有机循环系统。而园林景观在海绵城市理念的落实过程中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其必备要素主要有:植物群落的配置、高低落差的地形、适宜种植的土壤、完善的排水设施等。植物在海绵城市中发挥着吸收、滞留、储存与净化等功效,雨水在海绵城市结构的作用下转化为可利用的、可随时挤出来的可用水,也是生态维系的根本。
2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园林工程中的运用
2.1雨水花园
在设计园林绿带的基础上,利用雨水花园的生态循环性对降雨初期的小面积雨水汇流进行分散式地控制,实现土壤和植被对雨水的净化过滤作用。通过雨水花园的设计可以将雨水科学合理地深入到地下水中,也可进行收集用以园林植被浇灌。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提高雨水花园吸收雨水的能力。综上所述,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对雨水花园设计最关键的要求是对雨水的防治效果,通过雨水花园的设计,为园林排水系统分担一部分的压力。
2.2结构设计与下沉绿化工程
要真正实现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园林应用中的价值与作用,必须要结合城市排水的实际情况,开展好市政园林结构设计工作,从而更好地管控景观成本,达到节约与尊重生态环境的需求。另外,还应当合理使用生态材料,在设计过程中应用生态理念,充分凸显市政园林景观的独有价值,更好地满足广大居民对绿色生态环境的需求。市政园林建设工作者需要做好现场调研,促进水循环利用率的不断提升,体现出海绵城市的生态循环功能,更好地处理环境污染现象。绿化带属于市政园林中的重要组成结构,应当重视海绵城市理念在绿化带规划建设中的应用,可采取下沉式绿化带设计,以便于更好地开发利用自然雨水资源,满足净水和蓄水功能。在实际规划建设过程中,通过在地面上设置1层透水层保证其拥有相对稳定的渗流性,设计园林工程道路两侧的雨水渗漏时,可以通过铺设石块的方式保证雨水分流。同时园林工程设计人员要重点规划广场的雨水收集设计,尤其是市政园林绿地中,广场与道路基本上采取硬铺的形式,对这部分雨水收集系统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避免绿地下沉。水库可以放在广场地下空间亦或是景观道路之下,同时在这一区域实施透水路面处理,可选择透水性路面材料,在道路及广场附近设计生态沟渠,确保雨水能够更好分流。对园林道路建设而言,应当使用透水材料,从而有效优化雨水流量,实际铺装作业时应选择地被植物填充空隙,充分体现出海绵城市理念的生态功能。
2.3改良土壤治污染,深层固化防渗透
原地域环境中的中、重度污染物主要有含带色基团的有机物即俗称的色料、有机和无机颜料、水溶性树脂等载色剂;另外还有酚类、苯类、焦油等有机物,氰化物、硫化物、BOD/COD等毒性强烈的物质。在绿化景观实施前将中重度污染土先运到处理厂,进行科学的污染土治理和修复。修复后的土壤返回利用于工程内堆山填土,使园林土方工程与土壤污染治理巧妙结合,再加上“海绵城市”理念,既环保又经济且科学。
区域内有多处山体,其中最大的山体横跨古浪路,最高点标高20m,消化处理后的污染土近6万m3。因园林绿化植物种植的需要,区域内的表层土松散透气,加大了雨水的渗透率,而防止残留污染物顺水渗透也是重要问题。项目中在山体底部基础采用轻质泡沫混凝土或固化剂硬化加固深层地基,既稳固山体又形成强大的阻隔层,防止土壤中含的微量污染残留物迅速流入地下水,留给植物充分的吸收净化时间。
2.4在雨水过滤方面的应用
对园林路面进行铺设期间,可结合设计需要利用透水混凝土、透水砖、透水沥青等材料进行透水铺装,使雨水在路面渗透更加快速。雨水花园的绿地建设主要通过人工挖掘凹地和天然凹地的建设方式。在出现降雨情况期间,水沿着园林的屋顶和地面可自动汇集,或者人为地把雨水向处在下凹区域的雨水花园中引导,雨水在通过雨水花园中的沙土和植被的过程会被净化,随后才会渗入地下,进而实现补充地下水的目的。植草沟所处的凹地横截面一般是三角形或梯形,如果将其设计成绿地形式,不仅能够对地表径流进行输送和排放,还能为人们提供休闲场地,一般其所处的位置是道路两旁,为降低雨水下渗过程带给路基的影响,一般会在沟底位置铺设盲管和不会透水的水工布,实现保护路基的效果。
2.5绿化带设计
(1)绿化带应起到收集雨水的作用,配合渗水路面收集地上的雨水。绿化带应位于路面下,距离路面的高度应在17 cm左右,雨水口分布必须均匀。(2)绿化带应起到过滤雨水的作用,确保雨水具有清洁度。在铺设绿化带时,可先铺设种植土,再覆盖上一层砂石,最后下放渗透管,可过滤雨水,使雨水流入地下,补充地下水。(3)绿化带应起到减缓雨水排放速度的作用,使雨水回流至地下。
2.6植物的配置
在植物的配置选择中,尽可能的选择耐湿、抗涝的品种进行种植。与此同时,尽量选择当地的植物品种,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的降雨量选择最为匹配的植物品种,降低城市园林绿化设计的成本。海绵城市理念要求在园林绿化设计中要对雨水进行自动调节,因此,在植物的配置方面必须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可以通过对植物的裁剪,起到美化效果。基于植物自身耐修剪、易养护的特性,最大限度提升城市园林绿化设计的质量。基于城市绿化设计的美观性考虑,应选择多种类、多色彩、多层次的植被。
2.7转输型植草沟。转输型植草沟一般分为3层,分
别是滞水层、种植土层、过滤(碎石)层。在雨水下渗的过程中削减径流,过滤掉固体颗粒和部分污染物,实现净化污染物。植草沟截面为上宽下窄的梯形,利于雨水收集,边坡坡度为1/4~1/3,宽度为1m,过滤层一般选用碎石或砾石,铺设厚度为100~300mm,最上层覆树皮或碎石,植被高度控制在100~200mm,力求将植草沟的长度、宽度、过滤层厚度等合理化、科学化,以求达到最好的效果。
结语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主要是完善城市内部的水循环系统,解决城市内涝问题。为此,在进行城市园林设计过程中,应重视完善水资源的收集、循环等环节,确保城市水资源的使用能达到自然环保的功效,将水资源的利用最大化。通过海绵城市的设计构建,能够在与自然环境协调的基础上,改善人类生活居住环境的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培根.城市园林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20):81-82.
[2]张晶.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精品道路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要点探析[J].现代园艺,2020,43(10):107-108.
[3]王超.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花卉,2020(2):155.
[4]汪齐,余太平,何延召.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绿道雨水回用设计中的应用[J].工业用水与废水,2019,50(6):78-81.
[5]彭程,刘红远.探讨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精品道路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要点[J].门窗,2019(2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