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静
(甘肃金建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甘肃 兰州 730000)
摘要:本文指出了目前房建市政工程监理从业人员职业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多个方面综合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结合作者实际执业经验,提出了一些提升房建市政工程监理从业人员职业能力的策略,供工程界同仁及相关部门和单位探讨,共同促进我国监理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房建市政工程;监理从业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策略
自1988年我国实施建设工程监理制度以来,对于加快我国工程建设管理方式向社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促进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国家基础建设规模大幅上涨,监理从业人员数量剧增,而监理入职门槛较低,导致现场监理人员业务水平无法满足要求,监理行业社会认可度逐步下滑。
1 存在的问题
1.1 监理从业人员专业水平低
监理从业人员专业水平低下,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作为监理从业人员,首先要熟知建设程序、掌握工程技术,熟悉施工、验收规范,才能监督施工。许多专业监理工程师,不熟悉建设程序,对问题一知半解,甚至有极个别专业监理工程师居然看不懂图纸,也在现场滥竽充数,更何谈做好监理工作?
一个工程项目,首先是进行土建施工,到主体基本完工,逐步开始安装专业的施工。但是,安装专业监理工程师数量较少,一些监理企业就用前期土建专业监理工程师代替安装专业监理工程师,应付甲方跟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检查。至于签字方面便“越俎代庖”。从而导致大多数工程到安装施工时,工程质量基本等同于失控状态。
另一个问题是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缺失。监理人员不熟悉工程造价相关规定,从而导致无法对施工过程中进行有效的造价管控,无法有效审核工程签证,该签证的不签,不该签证的乱签。把本该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签证推到工程竣工结算时由结算公司统一复核,严重影响签证的时效性和工程价款的及时拨付。
1.2职业道德低下,社会责任感不强
监理从业人员不能遵守法规,恪守职业道德。在目前大多数工程现场,监理方由于现场人员数量不多,经常在施工单位食堂就餐,吃施工单位的。时间长了,关系熟了,也就会变得没有原则,该返工的不返工,该整改的不整改。甚至个别监理人员在专业水平方面一知半解,在吃拿卡要方面却是样样精通。再或者就是尸位素餐,只吃斋饭不撞钟。在现场无所事事,对质量、安全方面的问题却是视而不管。建设工程具有造价高昂、周期长、技术复杂等特点,笔者认为作为建筑行业的从业者,一定要有思想高度,有社会责任感,才能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做好工程质量安全管控。
1.3社会认可度低,社会地位不高
工程监理,作为建设工程五方责任主体之一,对工程进行全方位管控。但是,近年来监理的地位却在逐年降低,社会认可度普遍偏低。甚至于有些建设单位认为监理方就是为了完善资料,完善建设手续,别无他用。当然,社会认可度来源于对甲方的服务反馈,没有杰出的专业技术水平,就无法为业主提供优质的服务,自然会降低监理在业主心目中的形象,进而降低监理行业的社会认可度。
2 原因分析
2.1入职门槛过低
监理,从字面意思上不难理解,监督、管理也。但真正要做好对工程的监督管理,必须要懂工程。但在实际情况中,除了总监理工程师必须持有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外,一般专业监理工程师经过省级培训合格,便可以从事监理工作。所以,有一大部分没有工程行业从业经验、甚至是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员通过短期培训(一般为一周左右),便可以摇身一变成为专业监理工程师。作为一名称职的监理工程师,必须是懂技术、会管理,能掌控全局才能胜任。显而易见,通过短期培训,根本不可能达到这个效果。
2.2薪酬过低,企业不愿意花钱养人
监理从业人员薪酬过低,也是导致从业人员职业能力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监理从业人员的待遇水平,因各地经济水平而异,但一个共同的现象是,近十年来,监理行业从业人员的待遇水平几乎没有大的变动,这与社会经济增长背道而驰。从全国大多数地区来看,总监理工程师的工资水平与施工单位技术员的工资水平持平,而专业监理工程师的工资水平仅相当于临时工,这样的工资水平,很难留住人才。稍懂点技术的从业人员,有机会便会转行干施工,或退出建筑行业。
随着建筑市场的发展,近年来,监理行业不当竞争加剧,挂靠、出借资质、围标等一些不当手段,导致监理行业利润率大幅下降。进一步恶化了监理行业的发展。现阶段,国内监理单位大部分均是以股份制民营类企业为主。作为监理企业的经营者,只能是进一步节约成本,接到监理工程后,临时召集人马,仓促应对,只要是现场有人便可,往往忽略了对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的要求。
2.3行政监督不力,惩处手段不强
政府部门对从业人员的监督,主要靠县级行政主管部门定期不定期对项目从业人员的检查来实现。由于各县区监督部门人力、财才有限,而且监督项目众多,一个项目从开工建设到竣工验收,往往能到场监督的次数不多。加之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政府监督部门对于中标人员不能到岗、现场从业人员与中标人员不符、甚至是无相关资质人员在现场开展工作也是司空见惯,只是发个整改通知便了事了。笔者在执业过程中就遇到过一个项目,由两家监理公司监理,而在竣工验收时,由一人顶替两家监理公司参与验收,而监督部门却视若无睹。
3 解决策略
3.1提高入职门槛,加强教育培训
监理受建设单位的委托,对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进行控制,对合同、信息进行管理,协调参建各方关系,并承担着建筑法律法规规定的安全责任。因此,笔者认为提高监理的入职“门槛”很有必要,必须从人员的学历、专业工作年限、道德素质等方面来进行约束,才能保证监理从业人员的素质。
时代在进步,建筑行业也在与时俱进,各种新材料、新技术也在不断涌现。这就要求我们监理人员在掌握基本的知识水平的同时,要不断学习,才能跟上科技的步伐。继续教育作为有效提升知识水平的有力手段,在我国专业技术领域中由来已久,但真正落到实处的少之又少。尤其是在私营企业中,继续教育往往流于形式。笔者认为,有必要在建筑领域加大继续教育的力度,加大继续教育成果考核。可以借助科技手段,例如在教育培训中实行人脸考勤,培训完后必须通过严格的考试,合格的才算完成本年度继续教育任务。
3.2净化建筑市场,提高从业人员待遇
想要提高从业人员待遇,首先要从规范市场方面入手[3]。政府要加大对市场的监管力度,从监理的招投标到施工过程中的监理服务,都要进行有效监管。只有市场规范了,才能保证监理企业正常的利润率,进而保证从业人员的待遇水平,达到“高薪养廉”的一个效果。
3.3加强行政监督管理
监理企业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会尽可能减少施工现场监理人员配置,以次充好,用不具备专业能力的人员在现场冒名顶替。但作为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必须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加强行政监督管理。也只有加强了行政监督管理,才能从另一个层面上提高真正懂技术、会管理的监理人员的地位,从而间接地提高监理从业人员的工资水平,使得监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结束语
打铁还需自身硬。监理企业只有加强企业人员管理,提高入职门槛,提高监理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提高工程管理水平,才能有能力为业主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才能提高监理行业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只要做到这一点,监理行业也就能提高现场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进而引导监理行业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参考文献:
[1]池永新.工程监理人员素质低下原因分析及提高措施研讨.建筑与装饰,2019年6月下:50+53
[2] 王超. 建筑工程监理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基层建设,2019(10)
[3]毛鸿煜.对当前监理人员工作的几点思考.山西建筑,2016,42(33):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