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运用探讨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9期   作者: 龚东杰
[导读] 目前,我国建筑业发展下装配式建筑施工占据重要位置,装配式实现了从工厂预制、现场安装的高效施工。
        龚东杰
        新疆前昆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新疆图木舒克市 843900
        摘要:目前,我国建筑业发展下装配式建筑施工占据重要位置,装配式实现了从工厂预制、现场安装的高效施工。文章通过对装配式建筑结构技术要点进行分析,探讨装配式施工技术运用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装配式;施工技术;建筑结构
        引言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能够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其严格的技术标准、验收标准,强化了建筑工程质量。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实施的过程中,是结合建筑工程的需求,在施工现场外实施部分建筑构件预制,将预制好的建筑部件运到施工现场,借助专业的构建连接技术手段完成建筑工程施工建设。
        1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类型
        第一,现浇剪力墙结构。在预制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中,房梁、房柱这些部位较为重要,其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在进行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依照现浇结构规定,对房梁、房柱这些构件进行连接,并且保障各构件之间连接的密闭性。另外,考虑到各部位的承重需求不同,在施工的过程中,要进行分布设计,优化每个构件的承重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障现浇剪力墙的抗震能力,进而保障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第二,全预制剪力墙结构。在全预制剪力墙结构中,整体应用预制构件进行拼装工作时,则需要考虑到各构件接缝处的承载力值,并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改善相应的施工工艺。充分利用现浇结构施工工艺能够有效解决各预制构件连接处的强度问题,有效提升各连接部位承载力。另外,在施工的过程,还需要施工人员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能够在施工的过程中,将剪力墙的抗震能力等多方面考虑到预制构件的安装施工当中。第三,部分预制剪力墙结构。一般来说,部分预制剪力墙的结构就是在内墙施工过程中,使用现浇工艺展开施工,并且将这种预制结构在建筑工程的外墙施工中加以应用。在建筑工程中,这种工艺具备较强的实用性,能够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施工效率。
        2建筑工程中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2.1预制构件吊装
        在开展预制构件吊装工作前,首先应选好合适的吊装位置。通常情况下,在确定吊点时,施工人员会选择弯矩最小的地方。如预制构件为体型较小的柱形构件,吊装时可以直接采取单吊点的方式。还要选择好吊装方式,要综合考量预制构件的实际特性、起吊机械设备的相关类型和具体的施工现场,从而选择出最为恰当的吊装方式。此外,在吊装过程中,如发现不对称构件,为了确保预制构件在吊装过程中始终处于平衡状态,可采取吊点方式或者辅助掉线方法,以减少正负弯矩的差值。
        2.2支撑固定
        PC构件在完成吊装置,而其他配件还没有进行吊装的时候,在整体建筑的效果上并没有形成稳固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能够更好地保障建筑施工安全,使建筑质量不受到影响,需要稳定PC构件,通常的方式主要是固定角码或者是斜撑固定。在特定位置上进行的PC构件辅助固定,需要对PC构件所处的高度、精度等基本数据进行调整,优化PC构件的环境,巩固PC构件支撑效果。要尽快完成吊装支撑,这样能够避免出现坍塌的情况。无论是支撑还是斜撑都要控制好拆除时间,并且按照施工标准进行拆除。PC墙板斜撑要在1周之后完成灌浆拆除,这时候在强度上要高达设计的7成。PC构件的梁在支撑效果上要能够达到设计强度的8成左右,这样才能够完成后面的拆除工作,通常的时间要控制在灌浆2周之后。
        2.3预制结构件预埋件
        为了实现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各项功能,在对建筑结构件进行预制施工时,通常需要在内部预埋一些重要的构件。对于这些构件如果不做好对应的保护预防工作,会影响预埋件的准确位置,或者在施工时对其造成损伤影响其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比如在进行振捣工作时,整个墙体会随之发生振动,在振动的作用下导致预先埋设的构件发生位置偏移。

基于此,在正式进行振捣前,需要对重要的预埋件进行位置固定,以提升预埋件的稳定性,比如可以利用铁丝对接线盒进行有效固定。另外,在进行振捣工作时,需要做好整个施工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对振动的频率和力度进行有效控制,防止力度或者频率过高对预埋件造成不良影响。
        2.4预制构件安装
        预制构件安装的方式有很多种,当前我国预制构件安装所使用最为常见的技术便是现浇式和机械式连接法。连接过程当中针对较为狭窄的部分进行现浇,这种方式需要高质量的浇铸模具才能够保障脱模顺利完成。一般情况下,机械式链接法的强度非常高,可以让预制构件连接更加稳定,但是此种技术手段对钢筋质量的要求更高。
        3建筑工程中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运用措施
        3.1预制构件在运输过程中及进场验收的质量控制
        第一,运输方式:采用专用平板挂车运输,预制板、预制阳台采用平放;预制墙体采用直立放运输,且采用足够刚度和防止倾倒的专用托架固定牢固。第二,运输路线选择:运输过程中充分考虑路面状况,选择路面较平、较宽、畅通路段进行运输,以避免预制构件受到较大颠簸、摇晃等影响。第三,构件运输车辆进入施工现场前,由各参建单位及构件厂生产单位进行联合验收,对构件的尺寸、砼强度及表面质量、预留、预埋件的安装位置等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场卸货使用。
        3.2预制装配式建筑质量控制
        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想要做好质量控制工作,就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施工现场的防水,另一方面就是预制构件的质量。在施工初期,需要考虑到建筑工程施工的特性,并且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防水板等设备;在采购预制构件原材料以及制造预制构件时,需要根据实际的施工需求展开相应的工作,并且严格把控预制构件的各项参数,保障预制构件能够切实被应用在建筑工程施工中。
        3.3利用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管理平台
        对装配式建筑进行现代化的质量控制,可以重新定义构件以及配件的生产质量标准以及评价指标,以一种更加完善的量化形式来对各类数据信息进行更加高效的储存以及采集,根据具体的数据信息要求来对构件质量进行仔细的分析。其中的检测系统作为整体平台的核心所在,其进行检测的前提就在于根据相关的工程标准及工作经验列出相应质量问题的核查清单,从中确定好需要进行上传的数据信息,使得施工现场采集出的数据信息能够更好地与相关要求进行匹配,展开定向的问题检测,只有在检测合格后才可以进入到下一个工序之中;而数据信息采集系统作为平台运转的关键内容,根据上一环节的质量问题,可以列出构件强度、钢筋直径间距、安装尺寸以及构件尺寸等多方面的检测因素,借助各类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比如物联网、电子回弹仪以及激光扫描仪等,完成数据信息的采集工作;而管理统计系统则是施工质量管理平台的关键内容,在平台的检测系统内部可以自动生成相应的管理统计系统,在这一系统中具体包括以下几个子模块,分别为材料运输问题统计、生产问题统计、施工问题统计以及员工培训系统等,能够全方位的实现数据信息的远程互动以及高效共享,从而在根本上提升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效率以及管理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装配式施工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施工技术,其在建筑工程中所突显出来的优势,是以往建筑施工技术难以比拟的,我们在运用装配式施工技术的时候,应该重视其合理性,重视装配式构建吊装、运输、安装等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利用信息技术搭建质量管理平台,提高装配式施工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乌云毕力格,张全卫.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20,(05):51-53.
        [2]文强.论述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居舍,2019,(36):36.
        [3]陈春雷.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分析[J].大众标准化,2020,(11):114-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   ...
•   ...
•   ...
•   高...
•   关...
•   ...
•   ...
•   ...
•   ...
•   ...
•   ...
•   试论...
•   ...
•   ...
更多>>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