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土建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方法探析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9期   作者:李欣
[导读] 随着人们对于建筑的需求不断朝高大、广阔的空间方向发展,高支模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李欣
        金科华北(北京)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北京  100000
        摘要:高支模技术属于一种重要的施工支护技术,能够在建筑工程中利用该项技术,对于一些位于高层的构件进行建设和拆除工作,同时还能够进一步的保证建筑施工的稳定性,让其具备较高的安全性。现阶段,随着人们对于建筑的需求不断朝高大、广阔的空间方向发展,高支模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关键词:房建土建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
        我国房建领域经过多年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变化,尤其是施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其中,高支模施工技术不断完善和创新,凭借自身的优势,积极推广应用到房建工程。由于工程建设条件和环境差异对技术应用效果带来的影响差异,深度分析此课题,提出强化高支模施工效果把控的策略,有着重要的意义。
        1高支模施工技术特点
        目前来说,建筑工程施工的高支模施工技术,主要是在相应高度内组织支撑性模板作业,增强土建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障工程效益模板的实现。采用的高支模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危险性高。房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作业,属于高空作业项目,存在很大的危险性,对作业人员的技能要求很高,必须要做好全面审核,达到标准后再组织开展施工作业;(2)支模作业的难度大,同时安全控制难度大。若管控不到位,极易引发安全事故。采用高支模施工技术手段,要围绕工程全过程,做好严格有力的技术把控,确保支模作业的安全性与质量,实现房建工程的效益目标。
        2房屋土建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方法
        2.1科学设计施工方案
        在施工前,建设单位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组织有关人员和专家进行现场检查和科学设计。设计人员需要根据业主的施工要求和国家标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规划。设计人员需要不断优化设计和施工方案,确保最终的施工方案能够满足各方面的需要,这是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关键一步。高模板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应确保设计方案科学合理,确保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应准确标出专用梁线的位置,保证施工高度在同一水平面上,并保证供货商提供的脚手架、地板、钢筋按厂家规定牢固可靠地安装。此外,对模板、钢梁和地板的质量必须进行严格控制。
        2.2控制选材质量
        施工单位需要控制材料质量,检验其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对供应商的生产资质进行核实,选择满足国家规定要求的单位,确保对应的原材料满足工程施工需求,不会将一些假冒伪劣的材料应用于工程施工中。在材料入场之前,材料检查者需要对材料进行质量检查以及核实,采用随机抽样法对材料质量进行分析,例如,牌号、生产日期、规格等,确保检验结果被一一记录下来。在对供应商进行图纸核对时,需要确保材料在进场时有专门的实验人员对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测,只有检验合格的材料才能够应用于实际的工程施工中。
        2.3楼面安装
        若以楼面为载体进行高支模的安装,为确保其高支模体系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需重视对高支模支撑的合理设置,避免支撑体系因模板变形发生失稳现象。具体施工中,要求相关人员严格按照工艺标准进行楼面模板安装,严控各环节的安设质量。在楼面支顶安设时,需在安装作业前借助专业工具精准测量梁防线与轴线等参数,确定其安装位置后方可开展施工。针对脚手架的安设,要求人员务必以纵向横梁为基准,进而提升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需注意,不同类型脚手架有着差异化的安装方式,以门式脚手架为例,需以保证脚手架稳定性为前提,于两侧方向进行脚手架的安装,安装结束后验收并进行两端的锁紧与固定。此外,脚手架安设结束后需测量上下层脚手架是否处于相同垂线,检查两侧立柱的稳定性与平稳性,确保其楼面支撑体系的安设符合预期标准。
        2.4外框架梁柱施工
        外框架梁柱施工受到梁柱密集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施工难度与复杂性增大。

为避免梁柱之间产生矛盾冲突,提升外框架梁柱施工效果,可结合现场情况实施分层施工。实际施工中,要求施工人员在施工前预先借助专业设备进行梁体位置测量,针对混凝土浇筑作业的开展,则需在浇筑期间秉持“先梁柱后楼板”的顺序。同时,为保证其浇筑作业的顺利进行,需在浇筑前预先进行梁体、支撑点的加固,避免因浇筑发生梁体偏移而影响到浇筑质量。另外,在开展外框架梁柱高支模施工时,还需加大对主梁下水平杆稳定性的关注力度,确保其水平杆的设置符合预期要求,为高支模施工的高效开展提供保障。
        2.5混凝土浇筑作业
        浇筑施工质量关乎整体项目建设效果,所以在现阶段房建土建项目建设中,为避免因高度过大而影响混凝土浇筑效果,需结合现场浇筑情况的分析进行浇筑速度的合理控制。在实际施工中,浇筑作业的开展禁止出现一次性浇筑过高的问题,可以以2h为周期,控制其浇筑高度保持在1m。同时,为进一步提升混凝土浇筑质量,施工企业可结合浇筑工艺标准,采用分层浇筑的形式来规范浇筑作业,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将混凝土分层浇筑的厚度控制在50cm内。并以从中间到两端的形式,进行混凝土的均匀浇筑。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以连续、稳定的状态进行混凝土振捣,避免因过振影响到混凝土浇筑质量。此外,需加强对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的监督与管理,时刻检查混凝土浇筑厚度,监督振捣作业的连续性开展,提升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
        2.6高支模施工验收
        由于高支模工程项目在专业性和技术性方面的标准和要求相对较高,施工作业须接受相应验收,将高质量、高水平与高标准作为验收的标准要求。在作业期间,应将技术性和专业性作为高质量性支撑,集中体现在施工初期专业技术工作人员编制的施工方案。在验收时应采取细节式技术验收方法,确保各作业环节更加标准,提高作业稳定性。若在验收期间出现模板倾斜或者是开裂等问题,应立即采取整改和处理措施。
        2.7模板拆除
        按照高支模施工技术方案,组织开展模板拆除作业,按照先柱模再梁侧模与板模最后梁底模的顺序作业。严格按照强度要求,达到标准后拆除。墙柱模拆模作业应该超过24h;楼板模拆模时间要求为跨度不大于2,混凝土强度要达到设计强度的50%。组织模板拆除作业时,要围绕节点位置或者小板位置开始,最大限度减少模板损耗,做好混凝土梁柱构件的棱角保护。按照先支再拆除、后支先拆的原则,先拆不承重的模板,之后再拆除承重的模板。严格按照高支模施工技术方案,组织开展拆除作业,切实保障拆除作业的质量与效益,保障整个作业的质量与效果,实现房建土建工程建设的质量目标。
        3结语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应用的施工技术越来越先进,也能满足越来越复杂的建筑功能。建筑住宅施工向着个性、新颖的方向发展,提升了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难度,也促进了我国建筑施工技术水平的大幅度提升。高支模施工技术已成为现代土建工程施工项目的重要施工技术,并且在各项建筑工程项目中体现了良好的应用价值。高支模施工技术的作业技术含量极高,施工技术的综合素质水平也极高,为了充分发挥高支模施工技术本身的应用价值,建筑施工单位需要全面掌握并应用高支模施工技术,对高支模施工各项工序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监管,进而全面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许明.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探讨——以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厂房的施工为例[J].四川水泥,2021(1):206-207.
        [2]吴仕江.超高层房屋建筑中高支模关键施工技术应用要点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0,5(22):44-45.
        [3]褚洪俊,郑成锟,吕恒.高支模施工技术在房建土建工程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20(27):154-155.
        [4]杨鹏.有关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运用探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1(04):124-125.
        [5]陆柳卉.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研究[J].低碳世界,2021,11(04):165-1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更多>>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