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措施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9期   作者:张清
[导读] 文章总结了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中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措施。
        张清
        (中国电建集团重庆工程有限公司,重庆市 404100)
        摘要:《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实施到现在,我国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具体工作出现前所未有的局面。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差距较大,且属于起步阶段。文章总结了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中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措施。
        关键词: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治理措施;
        一、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1.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我国地形较为复杂,森林植被分布极其不均,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极易发生破坏,恢复较为困难。在我国,出现水土流失的情况大致为:山区和丘陵区面积是我国国土总面积的2/3,有很大一部分的面积都出现了水土流失现象[1]。尽管也采取了一定的治理措施,但是总的流失面积还在增加。
        2.森林资源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森林资源因为受到过度的砍伐,使森林面积减少,森林资源生态环境慢慢恶化。由于水土流失,造成江河流域内土、泥、沙含量加大,严重影响了沿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由于植被覆盖率减少,森林资源中的水源降低,严重危害了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流域区域内的生活生产用水。
        3.水域生态环境质量问题
我国的水域虽然充足,水环境容量较大,但是城市在发展进程中因为规划造成的一些不合理现象,经济发展与城市生活设施建设不协调,用水和排水交错,点、面源污染问题比较突出。城市下水未统一规划使面污染源防治规划存在困难,一些流域区生态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这是造成水质恶化的根本原因。
        4.城市生态环境质量问题
        我国社会生产生活发展过程中,已经基本建成了许多具有现代特色的新兴工业城市,但同时城市生态环境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主要表现在环境污染比较突出,局部片区污染较严重,森林、植被遭到破坏,一些城市市区视野区荒山绿化率较低,水土保持较差,城市规划、建设滞后,布局不尽合理,基础设施较差,严重影响居民生活环境和城市市容环境卫生。
        二、生态环境治理的进步与发展
        1.水体污染治理
水体污染的主要问题包括赤潮、水华等水体富营养化问题,重金属沉积问题以及有机物污染问题。赤潮、水华等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主要与藻类、浮游生物及微生物的大量增殖有关,究其根本则是由于水中有机物或氮、磷、钾等的浓度过高而导致。这与化肥的使用和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的排放有着很大的关系。这类问题的危害主要是由于浮游生物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致使水中的生物缺氧死亡,生物死亡后进行厌氧分解,致使水体恶臭,水质下降。目前,其治理措施主要包括打捞、化学药物除藻、絮凝除藻和生物控藻等。化学药物除藻主要依靠重金属盐;絮凝除藻主要依靠粘土矿物,黏土资源丰富且对环境没有较大影响;生物控藻主要依靠培养微生物寄生于浮游生物,从而起到抑制其生长的作用。重金属沉积问题主要与工业排放有关,其处理的棘手性在于重金属易富集、难降解、难以被环境自净。物理处理方法依靠于吸附法和萃取分离法,吸附法如活性炭等;生物方法可以通过培养可降解重金属的细菌进行处理;化学处理方法包括沉淀法和氧化还原法,沉淀法即将水中重金属离子转化为不溶或难溶的化合物,氧化还原法可用硫酸亚铁将高价金属离子还原成低价进而通过沉淀法除去[2]。


        2.大气污染治理
        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因包括工业废气的排放,能源燃烧的污染,汽车尾气的排放以及农业生产活动的污染。钢铁冶炼过程中氰化物、芳香烃类、酚类、硫氧化物等的生成;化工行业生产过程中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硫化氢等的生成;火力发电过程中能源的燃烧带来的二氧化硫,粉尘等污染;以及汽车的普及带来的铅、烃类、一氧化碳、固体悬浮微粒等污染都对大气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目前对于大气污染的治理,从源头上包括改善燃煤、燃油技术,使用清洁能源,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节约能源等;从治理措施上包括使用石灰、氨水等碱性物质吸收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用活性炭吸附污染物等。
        3.土壤污染治理
        土壤污染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在工业上,工厂废弃物的排放导致土壤中石油烃、重金属离子等的富集;在农业上,引用污水灌溉会导致污染物进入土壤,施肥不当也会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土壤中的正常微生物;从生物层面来说,携带有致病菌的生物遗骸,生活垃圾等也会造成土壤污染。目前治理土壤污染主要包括以下方式方法:对于石油烃类污染物,可以采取高温热解的方法;对于挥发性污染物,可以采取真空或蒸汽抽提法;而微生物修复法可以作为一个普适性的方法来进行土壤结构的恢复。关于对生态环境的治理,主要依赖于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相辅相成。关于治理的发展,也逐渐由物理、化学方法转变为微生物降解的生物方法;逐渐由分离后再做处理转变为原位修复;逐渐由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转变为处理后影响较小。
        4.加强日常监管工作
        在日常监管中,要打破固有监管模式,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要求,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并运用遥感监测、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及时预警生态风险和发现破坏生态保护红线行为,实现全天候、实时化、常态化监管。从一些地方的实践看,推进环保督察常态化,还要重点用好按日计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等手段,加大执法监管和暗查暗访力度[3]。另外,从项目审批到“三同时”验收,从环境监察到违法行为查处,从排污收费到污染企业治理整顿等,都要明确工作程序,工作标准和具体要求,为常态化监管提供支撑。在这方面,重庆市去年底就制定了《环境保护督察办法(试行)》,环境保护督察采取日常监察与集中督察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全力推进环保督察新常态。
        5.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建设
        结合地方环保工作的实际情况,当务之急是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深入推进环保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环境监察体制机制和统筹联动、联防联控的生态环保工作机制。同时,要抓紧抓好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三大红线的构建,实行领导干部定点包保制度,深化环保大数据运用机制,强化人大政协环保监督,构建环保问题群众举报处理常态化机制,使环保工作有据可依、有规可循、追责有据。在这方面,安徽省5月2日召开的省委常委会讨论通过《突出环境问题省级领导包保整改工作办法》,明确对环境突出问题实行领导干部包保整改,确保包保全覆盖。另外,四川省也提出通过建立省级挂牌督办机制,破解环境问题整改久拖不决的难题。根据初步计划,四川将分类选择10个环境污染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限期完成。
        结束语
        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一环,更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缺乏良好的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建设构想就无法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就无法得到满足,人民的幸福生活也无法实现。因此,不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唐方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21):4551.
[2]胡颖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6):3159.
[3]王松.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措施[J].现代交际,2018(18):246-2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