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冬
身份证:45090219900516**** 广西南宁530000
摘要:工程造价管理历来都是工程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其对于工程成本、施工质量、施工进度等均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并且贯穿整个工程的全过程,同时覆盖工程全方面。一直以来,如何提高造价管理水平,均是广受建筑企业高度关注、重视的问题。不过在传统管理模式下,由于人工处理、信息畅通性等因素的限制,工程造价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始终难以得到明显突破。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技术为工程造价管理的创新、优化、调整和完善注入了新的活力,值得尝试与探索。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系统;数据库;
1 信息化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的方面的应用价值
信息化技术的快速普及和发展,使得其在各行各业均得到了普遍应用,并且为整个社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必要支持。对工程造价管理而言,信息化技术的合理应用具有多重的积极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其一,提高造价管理质量与效率。信息化技术对造价管理的创新是综合化的,不过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专业软件的合理应用。在传统模式下,工程造价管理基本上是完全依靠少部分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经验积累,导致造价管理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客观性与可靠性均无法得到充分保障,同时也极为费时费力。而在信息技术以及专业软件的支持下,借助软件代替人工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不仅能够提高效率,也能有效规避人为处理的主观性,进而增强造价管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其二,改善信息不畅通情况。工程造价管理覆盖整个工程的各方面以及全过程,需要海量数据作为基础支持,而信息交流和数据共享滞后的情况严重限制了造价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尤其是在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的当下,涉及的组织、部门、人员、数据越来越多,传统造价管理模式更是难以满足实际需求。而基于信息化技术构建一体化信息平台,则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进而依靠全面、畅通的信息支持造价管理水平提升。其三,降低成本。基于信息技术的工程造价管理能够大幅降低人工成本,同时也能实现材料成本的有效控制,进而促进整个工程项目成本的降低。其四,推动建筑企业信息化发展。信息化背景下,建筑企业需要全面实现信息化,进而适应时代和行业发展需求,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而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应用为信息化技术,正是建筑企业信息化发展中的必要一环。
2 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
2.1 数据库建设尚不能完全满足实际需要
信息化技术的核心在于信息数据,相应的数据库以及配套的数据、数据分析技术等是发展信息化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基础和关键。但是目前工程造价管理的数据库建设依旧存在不少问题,并不能完全满足实际需求。部分企业虽然积极在落实数据库建设工作,但是仅仅依靠企业自身力量建设的数据库内容较为有限,并不能有效收集足够多的数据。与此同时,数据标准不够统一、数据采集途径过于单一、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的应用滞后、信息查询与发布系统不完善等问题的存在,也严重限制了造价管理信息化发展。
2.2 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和传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相比,信息化管理模式无疑对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形成了较为明显的人才矛盾。首先,大量专业人才缺乏。信息化发展需要大量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目前建筑行业吸纳的相关人才还较少,无法有效支撑信息化发展。其次,造价管理人员信息技术素养偏低。造价管理人员虽然在造价管理方面具有较高素养,但是整体信息技术素养却不高,难以完全胜任新时期的工作岗位。最后,其他人员信息技术素养不高。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发展意味着其他部门、岗位人员同样需要良好信息技术素养,才能支持数据收集、采集、传输以及信息化管理的实现。
2.3 造价管理信息化系统存在缺陷
目前造价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和管理还存在不少缺陷,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
信息化系统没有完全覆盖工程造价管理的各方面,同时不同环节的功能也不完善,在极大程度上制约了造价管理工作的高质高效落实。
3 信息化视角下优化工程造价管理的有效策略
3.1 落实数据库建设
为了支持数据库建设,需要从多个层面同时着手。首先必须统一数据标准。工程造价管理涉及大量不同类型的数据,而要对这些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并录入数据库,必然需要对数据标准加以统一,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数据相关工作的顺利落实、高效开展。对不同类型数据的分类依据、标准设定、编码分类、描述规范、格式等加以规范和统一,同时落实相应的数据标准体系建设,是确保信息数据在工程造价管理中有效应用的关键。其次需要拓展数据采集渠道和途径。工程造价管理相关数据来源极广,仅仅依靠单一的数据采集渠道必然无法保障数据采集的全面性与丰富性。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拓展数据采集渠道,尽可能录入来自不同渠道的相关数据,高效处理并进行科学存储。然后应当全面推动数据库建设。鉴于数据来源渠道的多样性,仅仅依靠个人或者企业不可能构建起数据覆盖面足够广的数据库。以政府引导数据库工作建设开展,统筹建筑企业以及相关企业、组织等,充分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逐步构建起能够为政府部门提供服务、可以自动化和智能化生成造价指标指数、动态化更新、与造价信息查询平台相连的优质数据库,能够为新时期工程造价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基础支持。最后需要建立公开的信息查询和发布平台。
3.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在推动造价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十分有必要。建筑企业应当积极吸纳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提供专业层面的支持,为信息化的造价管理提供系统、软件等方面的支持与服务。同时企业还应当积极加强内部人员的信息化素养培养工作,尤其要针对财会人员进行重点培养。造价管理人员不仅要掌握最基础的信息技术操作方法和技巧,也要深化对先进技术的认知与把握,能够在工作中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实现造价质量以及效率的同步提升。
3.3 优化造价管理信息化系统
对信息化系统价值优化,是确保信息化造价管理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工程造价管理通常需要对工料机价格、工程量、计量支付、设计变更以及造价审查与分析等进行管理,相应的信息化系统需要包含这几部分。首先是工料机价格信息管理部分。该部分应当包含工料机价格相关的所有信息数据,如劳动力、材料、成品、半成品、设备、工器具等的市场价格,而且需要在紧跟市场发展而动态化变化的同时提供相应的市场预估服务。其次是工程量信息管理部分。该部分信息体现的是同一项细目数量总和,能够在准确反映清单工程量的同时反映相应的实体工程数量。然后是计量支付信息管理部分。该部分需要包含计量支付相关的所有数据,而且在数据传输、保存、更改时需要通过施工监理、设计代表、项目管理机构、建设单位等的审批复核。工作人员可以直接通过系统查询计量支付相关信息,也能直接通过系统功能生成需要的工程统计报表和计量支付报表,从而更好地支持造价管理工作开展。再然后是设计变更信息管理部分。
4 结束语
综上可知,信息化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并且能够为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全方位提高提供有力支持。建筑企业应当对此高度重视,并且需要在政府、行业组织的领导下共同建设集中化的数据库以及一体化的信息化系统,同时从人才、管理制度、技术应用等方面持续进行优化和完善,逐步构建更高水平的现代化造价管理模式,充分发挥造价管理的价值和作用。
参考文献
[1]汪飞佳.大数据环境下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对策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23):209-210.
[2]张友生.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工程造价管理的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6(19):205-206.
[3]张庆华.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室内装饰装修天地,2020(3):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