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蓉 施小平
浙江中竹园艺贸易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都有了质的飞跃,人们关注的社会焦点也从经济领域逐步转移到了文化领域,例如有关建筑设计、园林规划等方面的问题,人们普遍积极地在中国的传统园林设计中寻求更好的设计思路。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挤压了城市的绿色生态空间,严重阻碍了城市居民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城市居民对于公共园林景观的需求与日俱增,有限的园林空间满足不了城市居民的需求。面对这样的状况,需要在目前的景观设计中充分运用传统园林的空间营造手法。一方面,通过将园林景观与生活建筑相结合,实现绿色园林空间向城市生活空间的渗透,这样不仅能够扩大城市园林景观的适用范围,还可以提供更多人与自然接触的机会,而且这样的设计更符合当下的生态设计理念,能够在不牺牲经济发展空间的基础上,使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另一方面,由于一些城市规划的生态绿地范围十分有限,且短时间内不能再拿出足够的空间来建造城市园林景观,这就需要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利用传统园林空间营造手法方面的相关知识,在有限的建造空间内营造出无限的空间意境,使城市居民能够体验到别具一格的古典园林。
关键词:植物季相变化;园林空间;营造中;应用;研究
引言
园林空间营造文化,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园林空间营造是人们抒发内心心境、体现胸怀,园林外在为表现形式的设计,是集自然、艺术、情感、实用性等多种元素为一体的空间集合体。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欣赏。植物是园林空间营造的主要因素,根据植物季相变化,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和园林空间营造,巧妙利用植物色彩填充和空间结构作用。园林空间营造设计主要依附设计地点与植物的适配性,相对来说,植物是景观营造设计中独特的变量,除了植物形态方面的控制,对植物季相变化的探究,也显得举足轻重。只有充分知晓植物在园林空间营造的重要性,明确植物季相变化特点,才能更有利于园林空间营造,打造观法适宜的特色园林景观。
1植物的季相变化特点
植物季相变化是指在不同季节下,植物的变化特点,这些变化包含了植物的整个成长过程以及全年的变化情况,它是对自然界中的植物,从发芽生长到开花结果落叶,这一整个孕育成长过程,在寒来暑往的季节更替中,出于气候发生改变而呈现出的不同程度的生长特征的转变。植物是园林建设的基础,可以通过植物四季的不同状态进行搭配、植物本身色彩进行搭配,也可结合植物不同生长期的特点相搭配,用于凸显园林的整体美,营造园林的空间层次。我国幅员辽阔,南方、北方气候差异较大,因此南方、北方四季变化对植物的季相影响也各不相同,相较之下,北方地区植物季相变化更加明显:春季萌新,植株抽枝发芽,生机勃发;夏季花红柳绿,绿树成荫;秋季硕果累累,植株叶片变色,逐渐凋零;冬季肃穆,更显树木古朴风韵。
2园林的空间营造手法简析
2.1园林空间的整体布局设计
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风格长久受到古代家族血缘的影响,使得传统园林在整体布局上大多呈现向内围合、层层嵌套的整体布局设计。这种布局设计风格的主要特征是:以某一标志性建筑物为中心,周围按照层层交叠的样式建造各式各样的小型庭院类建筑和山水类建筑,与中心主建筑物构成建筑群落,更加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还不会阻碍园林内部的景观设计,最后再利用大量绿色植物将建筑物包裹起来,形成一个完善的整体。例如江南的私家园林、北方的皇家园林大多是采用这样的整体布局进行设计。这种园林布局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提供了解决绿地空间受限的难题,通过将建筑物与园林景观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融合,就能达到“城区即是园林”的感受。
2.2基于植物季相变化的园林空间氛围营造
考虑植物季相变化用于园林空间氛围营造,可以体现景观的艺术效果和美感,更倾向于意识和精神空间的影响。春季花红柳绿,夏季树木枝繁叶茂,秋季枝叶泛黄,冬季枝干茕茕孑立,各种植物都会依据其自身的生理特性,随着季节的更迭,带给我们不同的感觉。在我国从古至今很多人以花草树木,来比作自身,表达自己的品行和意志。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以莲花自诩,不仅表明对莲花的喜爱,也证明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态度。这就是一种将植物拟人化的代表。植物季相变化带来的园林空间氛围,会因为植物的形态而体现出不同的氛围,比如一棵枝叶繁茂的树,给人带来的是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让人充满希望和安全感,而一棵枯萎的没有叶片的树木,就会像枯藤老树昏鸦这句诗词描写的那样,给人一种孤独飘零的感觉。合理利用这些植物在季相变化时独有的特性,从色彩到美学的角度,丰富观赏者的精神空间,想象空间,最终形成特色园林空间景观。
3空间营造策略
场地内外之间、建筑与庭院之间、建筑内部各类空间之间都体现了传统园林空间的特征,这不仅解决了博物馆的功能需求,也给观众以园林式的空间体验。传统园林空间营造手法不仅能有效处理博物馆的空间形态、空间组织中很多问题,也能丰富博物馆的空间体验。
3.1建筑形态回应场地
传统园林中建筑与环境间互为“因借”,在空间布局与形态上形成对仗的格局,而在处理博物馆建筑与场地之间的关系问题时,通过“因借”让建筑回应场地,能使博物馆能更好地融入场地之中。绩溪博物馆位于传统街区中,建筑师运用因树木和街巷而形成的自然扰动,使博物馆形成连续弯折起伏的屋面轮廓,仿似绩溪周边山形脉络。绩溪博物馆的粉墙、马头墙,屋面的弯折,也使其与周边民居乃至整个古镇自然地融为一体。入口开放的明堂水院更是使得博物馆不仅可行、可望,更能可游、可居,进入古镇居民的日常生活之中。绩溪博物馆的场地内原有许多树木,建筑师留树作庭,按照不同树木的特征设计了三个庭院。
3.2园林空间的声景设计
传统园林不仅能够成为让游客流连忘返的旅游胜地,还能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居住地,所以传统园林景观的设计要兼顾各方面的需求,以满足不同人群的感观体验。如果说到传统园林游玩的人主要是以视觉、触觉为主要感受,那本地居民就主要是以听觉、嗅觉、味觉为主要感受。因此,对园林空间进行声景设计也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来说,传统园林中声景的主要来源是由山水、飞鸟、游鱼等提供的,为了避免园林内各种声源混合所造成的嘈杂,就需要利用园林空间内部不同的环境来搭配不同的声景,从而使人们能够处于一种人文与自然和谐交融的氛围中,产生更多的遐想。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园林空间的声景设计更像是对实际园林环境的一种模仿,利用有限的园林空间带给不同的人不同的感受,并且这种设计也逐渐。
结语
综合上述,园林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以及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古代艺术品、文物之间,与作为传统文化的容器的博物馆建筑之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传统园林空间为游园者提供了丰富的空间体验与文化体验,也正与逐渐成为当代大众文化消费场所的博物馆对空间的需求相适宜。因此,基于传统园林空间营造手法对博物馆设计的研究,既能归纳总结出一些能够展现园林空间特色的设计策略,也有助于思考园林对于当代建筑设计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晓威.园林植物季相变化对园林空间的影响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8(7):189.
[2]陈昱成.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及其对景观效果的影响[J].现代园艺,2020,43(9):172~173.
[3]莫智奇.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乡村科技,2019(35):61~62.
[4]杨雨杭.沿海城市园林绿地植物季相景观设计探讨[J].现代园艺,2019(20):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