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华北分公司 天津 300000
摘要:砌体结构在我国现代化建筑工程施工中具有较大的优势,有力推进了我国的现代建筑的进步以及发展。一般来讲,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比较好,可以保证建筑物具备较高的安全性能,同时通过采用机械化施工以及工业化生产的大型砌块以及板材等,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劳动强度大大就爱那个第,使施工的进度不断加快, 砌筑结构的施工对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以及进步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推动意义。基于此,本文对房屋建筑中砖砌体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房屋建筑、砖砌体、施工技术
一.砖砌体施工质量标准
为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管理,确保砖砌体施工质量符合国家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用于建筑工程的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砖等砌体工程的施工,必须采用工艺标准进行过程控制;砖的品种、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非承重空心砖一般是侧砌的,上下皮竖缝错开 1/2 砖长,规格为 190mm×190mm×90mm 的承重空心砖一般是整砖顺砌,上下皮竖缝相互错开 1/2(100mm);如有半砖规格的,也可采用每皮中整砖与半砖相隔的梅花丁砌筑形式,规格为 240mm× 115mm×90mm 的承重空心砖-般采用一顺一丁或梅花丁砌筑形式,规格为 240mm×180mm×115mm 的承重空心砖一般采用全顺或全丁砌筑形式;砖砌体工程施工现场应具有必要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和工程质量检验制度;专业技术人员和特殊工种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砖砌体工程所用的材料应有产品的合格证书、产品性能检测报告;砖、钢筋等,应有材料主要性能的进场复验报告;砌筑砂浆应符合《砌筑砂浆施工工艺标准》 要求,严禁使用国家或本地区明令淘汰的材料。
二.砖砌体结构施工的主要问题分析
1.组砌方法灰缝、砂浆饱满度问题
砖混结构中砖砌体是建筑物主要的承重构件,主要承受竖向荷载,因此要考虑砌体的整体性与稳定性。错误的组砌形式,砖墙面出现数皮砖同缝(同缝、直缝)、里外两张皮,砖柱采用“包心法”砌筑,里外层砖皮互不相咬,形成周围的通缝等等,影响砌体强度,降低结构整体性。砖砌体工程中影响砌体强度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水平灰缝和砂浆饱满度、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合格的砌体,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砖与砂浆的接触面积减少,造成砖砌体承受集中荷载,致使砖砌体处于复杂受力状态。当砖处于受弯、受剪和局部受压状态时,容易造成墙体开裂,使砖砌体提前丧失承载荷载能力,满足不了设计的要求。
2.砖浇水的湿润度不足
砖砌筑前需要进行充分合理的润湿操作,在湿度影响下,灰缝中的砂浆会降低砖吸收速度,增加了砂浆的强度控制,避免砖、砂浆的不合理接触引起的负面效应,保证砂浆的流动性,便于增加砌体饱满度。砖在浇水润时候,一般水会达到饱和度,工程检测中,需要对四周的湿润度进行控制处理,一般砖使用前进行浇水处理,避免干砖直接施工。
3.构造柱与墙体的连接处做法
构造柱与墙体连接处做法不合理将直接影响建筑物整体性。在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地区砖混结构房屋建筑中,纵横墙交接处及外墙转角处需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在构造柱周围的砖砌体需砌成马牙槎,使砖砌体能与构造柱衔接牢固形成整体。但现在却有不少施工人员在砌筑马牙槎时槎口高度、深度不一,在浇注构造柱混凝土前,不清理砌砖时落入构造柱中的砂浆或垃圾,致使构造柱出现夹层,甚至有断柱的情况。有的工程构造柱不对正贯通,层与层之间相互错位,构造柱与砌体没有加设拉结筋或拉结筋长度不符合要求。
4.混凝土因素
一是浇捣混凝土不使用插入式振动器,盲目采取摇晃钢筋骨架和敲打模板代替振捣,造成严重质量问题;二是混凝土普遍不密实,马牙槎内混凝土不到位,砖墙与构造柱组合不紧密,拆模后,空洞和“断层”现象多;三是钢筋骨架普遍出现“散架”和移位跑浆”。一方面马牙槎两侧面的砖墙表面不平整,模板与砖墙之间缝隙大,另一方面模板拼缝不严密,形成“跑浆”。
三.砖砌体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技术分析
1.抄平、放线操作
砖砌体施工前需要进行大量准备工作。先进行水平面抄平处理,一般在楼顶、基础顶面进行标高定位操作,并进行混凝土、泥浆抄平,需要充分保证砖墙的高度统一。另外,进行砌筑位置的确立,借助龙门板、轴线、桩位等进行基础顶面的处理,加强墙体自身边线、中心线的选取。抄平、放线操作对砌体的综合意义较大,需要引起施工人员的关注。
2.摆砖样
摆砖样的具体组砌形式一般有一顺一丁法、三顺一丁法和梅花丁式等几种常见的类型。从组砌形式的方向分析,为了保证门窗部位合理,必须加强砖的位置、模数等科学处理,避免竖向灰缝的负面影响,为此,摆砖样工作不容忽视,可提高后期作业效率、避免施工质量偏差、现场混乱等状况。
3.砖砌体工程施工中的立皮数杆
皮数杆的存在是为了增加砌体竖向施工的精确度,并且也能保证砖砌体在垂直方向上高度满足要求。一般皮数杆是木制的,在项目各构件和部位的施工中很常见,如埋件、梁墙板和门窗洞口等,特别是角部区域和墙体交接部位经常使用,皮数杆的数目和建筑物间距呈正相关。
4.砖砌体中的盘角和挂线工艺
盘角是将皮数杆放置在建筑墙体交接部位,盘角时最多只能放置5根皮数杆,随后结合定位轴线把皮数杆放置在墙体的侧边开展施工作业,此外,皮数杆数量也有要求,若为二四墙,只在墙体单侧进行挂线;若为三七墙,两侧墙体都要挂线,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以结合项目需要进行施工。
5.砖砌体的砌筑
砌筑砖砌体的砌筑方法较多,与各地的习惯、使用浆法和满口灰法等,其中最常用的是“三一”砌砖法和挤浆法。“三一”砌砖法,它是指一块砖、一铲灰、一挤揉,并随手将挤出的砂浆刮去的砌筑方法。其特点是:灰缝饱满、粘结力好、墙面整洁;砌筑实心墙时宜选用“三一” 砌砖法;挤浆法。它是指先在墙顶面铺一段砂浆,然后双手或单手拿砖挤入砂浆中,达到下齐边、上齐线,横平竖直的要求。其特点是:可连续组砌几块砖,减少烦琐的动作, 平推平挤可使灰缝饱满,效率高。操作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750mm,气温超过30℃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500mm;满口灰法。它是指将砂浆刮满在砖面和砖棱上,随即砌筑的方法。 其特点是:砌筑质量好,但效率低,仅适用于砌筑砖墙的特殊部位,如保暖墙、烟囱等。砖砌体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0%,使其砂浆饱满,严禁用水冲浆灌缝;砖墙转角处, 每皮砖均需加砌七分头砖。
6.清理和勾缝
为保持墙面的整洁,每砌十皮砖应进行一次墙面清理,当该楼层墙体砌筑完毕后,应进行落地灰的清理。勾缝是清水墙的最后一道工序,具有保护墙面和增加墙面美观的作用。内墙面或混水墙可采用砌筑砂浆随砌随勾缝,称为原浆勾缝;清水墙应采用1:1.5--1:2水泥砂浆勾缝,称为加浆勾缝;勾缝应横平竖直,深浅一致,横竖缝交接处应平整,表面应充分压实赶光。缝的形式有凹缝和平缝等,凹缝深度一般为4mm~5mm;勾缝完毕,应清扫墙面。
结语:
综上所述,砖砌体施工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对整个工程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保证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和人们的人身安全,工作人员要全面分析施工环境,从而保证房屋建筑的设计和施工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汪丁海 房屋建筑砖砌体施工技术[J] 科技传播2011(8):130-131
[2]陈亮昊 房屋建筑砌体结构的加固工程与施工技术方法[J] 建材与装饰2018(22):11-12
[3]屈世伟 简析房屋建筑工程中砖砌体施工的施工工艺[J] 江西建材2014(14):10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