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质量检验与工程质量管理研究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3月9期   作者:陈长刚
[导读] 建筑材料作为建筑项目中的重要部分,其质量检验环节直接关系工程建设质量,故而应加强管理。

        陈长刚
        贵州道兴建设工程检测有限责任公司,贵州贵阳  550001

        摘要:建筑材料作为建筑项目中的重要部分,其质量检验环节直接关系工程建设质量,故而应加强管理。在此之上,本文简要分析建筑材料质量检验与工程质量管理影响因素,并通过优化质检环境、提升职业技能、优选检验设备、规范取样环节等措施,以此提高建材质量检验与工程质量管理水平,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建筑材料;质量检验;工程质量管理

        前言:建筑材料的质量检验结果对于工程质量管理成效有着密切关联。检验人员对于项目施工阶段入场的原材料、半成品及构配件,应对其进行科学检验,并详细记录相关检验数据,以此保障工程项目质量。常见的建筑材料包含钢筋混凝土、石材、水泥等。随着新型建材的出现,其质检要求日益严苛,检验人员应制定全面的检验管理规划,突显出材料特性及其价值。
一、建筑材料质量检验与工程质量管理影响因素
        结合相关研究经验,建筑材料的质量,常受以下四项因素的影响,造成质检与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无法取得显著成效。由于材料在项目成本中占据50%以上,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将加剧投入成本,降低项目利润水平,故而应予以重视:
        (1)存储环境,建筑材料因其在项目建设中消耗量较大。所以,常需要提前采购,并将其置于施工现场搭建的仓库内进行留取,以便能够及时应用在施工阶段。若仓库或其它存储建材的环境出现潮湿、高温等不良情况,易造成建筑材料出现腐蚀、分解问题,继而破坏材料性能,也能就此干扰质检准确度。
        (2)人力因素,建筑材料质量检验以及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专业性较强。而部分工程为了节省成本,在专属人才不充足的情况下,直接由业余人员按照习惯的检验方法对其尺寸规格、力学性能、物理性能等参数予以检验,从而增加检验风险。此外,某些检验人员职业素养不高,也不利于提高检验水平。
        (3)设备因素,随着许多新型材料,如绿色木炭、石墨烯气凝胶的出现,对于检验设备精准度与检验步骤也提出新标准。而部分工程项目未能及时优化设备性能,致使检验结果不可靠,材料质量未能满足施工需求。
        (4)样品代表性,建材质检操作需从取样等步骤出发,若样品采集代表性差,或未结合工况实际,将导致质检数据可参考性差。因此,应保证取样合格[1]。
二、建筑材料质量检验与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一)优化质检环境
        关于建筑材料质量的检验需要根据工程质量管理目标为依托,其中最为主要的是需对质量检验环境进行优化,由此保证质检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一方面,应针对建筑材料进行分类存放,并为其打造适宜的保管环境。如钢筋材料,应以干燥条件为主。而TPE材料则应当尽量以低温进行保存,若身处80℃高温环境下,将出现材料老化现象,致使材料质量不达标。同时,为了提升建筑材料质量,管理者需联合质检人员加强对供货商的监控,既要了解其资质,又要对其材料质量进行跟踪监测,一旦发现其材料加工生产环节存在较大风险,可重新审视是否继续与之合作。质检人员在针对建筑材料的质量予以检验时,部分材料常需要先行存储在仓库内,此时还需对不同类别的材料提供对应的检验环境。只有检验结果符合施工要求,才能正式应用于建筑项目中。
        此外,由于在建筑装修工程中,使用的装修材料,常包含甲醛、苯胺等有毒物质,在对建筑材料中的装修材料进行检验时,可距离墙体结构50cm获取材料浓度,质检人员还可直接通过污染物浓度检测仪对装修材料的有毒物浓度进行检验,以便建筑工程竣工后,能够达到有效保护环境的目的。所以,质检人员应当保证建筑材料本身的质量与存储环境均满足质量检验要求。


(二)提升职业技能
        在建筑项目即将开工前,常需要提前将建筑材料存放于施工现场,由此提高施工效率。而在其入场前要求质检人员对其实施有效检测,分析其质量是否达标。通常情况下,常需要在施工现场建设实验室,以供质检人员顺利开展检验工作。其一,施工单位应聘用专业质检人员,对入场材料进行全面检测,并出具相关质检报告,待项目经理等其他负责人审核通过后,方可准许建筑材料使用;其二,施工单位应定期组织质检人员进行职业培训,不但要增强其质检能力,而且还需培养其崇高的职业精神,使其严谨对待质检事项,以免因人为因素造成材料质量检验出现误差大等问题,继而破坏工程质量管理成果;其三,施工单位在工程建设中,还可将质检事宜转至质检单位,这样既能节省检验成本,又能增加检验精准度。
        例如2021年建教协会曾开设质检技术培训班,在本次培训活动中,重点以工程案例分析的方法,对参训人员的质检技能予以提升,其培训内容包含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以及钢筋强度试验、混凝土试验等。经由本次培训,各单位从事建材质检工作的人员,均取得较大进步,并且树立了明确的检验目标,以此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有效性。
(三)优选检验设备
        建筑材料质量检验设备,是增加检验结果可靠!度的重要结构。质检人员既要选择适合各建筑材料的检验设备,又要加强设备保养维护,防止检验设备在长期不使用的状态下,而出现性能下降、运行异常问题。质检进度对于施工效率也会产生一定影响,故而应保证检验设备能够保持持久稳定[2]。
        在建筑项目中,对建筑材料的质量予以检验时,常用设备包括压力机、万能试验机、测厚仪、超声波检测仪、钢筋锈蚀仪以及水平仪等。每一种检验设备适用的材料并不一致。好比钢筋锈蚀仪侧重于钢筋材料锈蚀程度的检验,若采用其它设备可能无法获得可靠检验结果。此外,在设备保养阶段,相关单位可设定具体的检修周期。如每隔半个月对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测,并替换老化零件,修复破损结构。尤其对于“空闲”设备,更需要予以密切关注。另外,还应单设设备维修保养岗位,督促专用人才按时落实管理内容。对于设备的保养,还需做好记录,保证在后续设备故障查找时也能快速找到诱发原因,促使检验设备能够在材料质量检验中发挥出真正效用。
(四)规范取样流程
        质检人员在对建筑材料的质量实施检测时,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取样流程,并选定适合的取样方法,提高检验水准。本文主要以下述四种建筑材料的取样要点为重点进行论述:
        第一,混合砂浆,质检人员应对进入施工现场的砂浆进行取样检验,其中取样部位多以砂浆搅拌机出口为主。同时,对于取样频率可设定为1次/台班,并在搅拌机每一次生产过程中对其实施取样。在每次取样时还需留取标准样品,用作参照。
        第二,砂料,质检人员应针对每一批砂料至少进行一次取样,其中样品代表方量应在400m3或600t以下,并将其划分为八组,分别进行取样调查,由此知晓砂料性能,也能适当减小误差。
        第三,石料,用作建筑工程中的石料,可按照砂料的相同取样方法,但应将其分为15个样品组别,这样方可更准确了解石料的物理性能以及力学性能。
        第四,水泥,水泥作为混凝土浇筑中的关键材料,它的取样应先行获取相关材质证明文化,包括出厂合格证、质检合格证等,并参照水泥的出厂供货商、种类、强度等指标对其进行二次检测。质检人员可对同一批厂商提供的水泥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促使样品质量具有参考价值。
结论:综上所述,建筑材料质量检验工作与工程质量管理事项,对于项目竣工后的质量有着深远影响。据此,应从质检环境、职业技能、检验设备、取样环节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确保建筑材料质量达标,也能促使建筑项目在建筑材料的合格的前提下,能够拥有较高的品质,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华.建筑材料质量检验与工程质量管理分析[J].江西建材,2021(03):50-51.
[2]顾芸.建筑材料质量检验与工程质量管理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18):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