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乘胜
金华市梅溪流域管理中心,浙江 金华 3213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实施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水利工程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本文从水利工作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入手,分析了水利信息化建设之于水利工程、就业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现代化信息技术;水利信息化;关联
引言
在社会科学技术急速发展下,推进了数据通讯技术中最主要的信息化技术能够得到快速发展,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项目在信息化技术工程整体建设中应用愈发广泛,为信息技术工程提供着长期有效的发展。将信息化技术手段运用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当中,不仅可以深入推广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项目系统,还可以改善我国西部地区现存的水利工程问题。水利工程对建设质量要求极高,针对工程施工中的大量信息数据,需要很强的时效性,所以快速传递数据是水利工程的重中之重。
1现代信息技术与水利信息化的研究必要性
现代化信息技术是以先进的数字处理和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该技术中又包括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部分组成,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有效的促进我国各个领域发展。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现代化信息技术越来越完善,其在水利事业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促进水利事业的发展,并将水利事业现有的发展模式创新、完善,形成一种全新的发展结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水利事业的现代化。现阶段,我国相关部门在开展水利事业研究工作时,主要以水利中心为主,并将其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相结合,做好水利信息的规划工作,从而促进水利行业快速发展。另外,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水利事业中的应用还可以为我国各地的水利工程的建设提供保障,实现现代化水利。
2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水利信息化的关联
2.1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又称RS技术,普遍运用于自然灾害检测、水质检测等各个方面,在国外得到了大范围的普及和利用。实验证明,遥感技术对于水利工程的研究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首先体现在对于灾害的检测和预警上。遥感技术通过分析电磁波的形式,能够较为准确的判断水域水文状况,从而得出相关的数据和结果,对于水利工程的建设有着基础性辅助作用。比如,在洪涝灾害监测方面,遥感技术能够监测降水状况,对于受灾范围和程度进行及时的捕捉,为相关的救灾人员提供最新的灾害方面的情况,帮助他们确定救灾的策略和方式。其次,遥感技术在对水质监测方面也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目前最新最先进的遥感技术可以对水的深度、酸碱度、含氧量等进行精确的监测和分析,帮助水利人员快速确定该地区的水质情况,方便下一步的工作。遥感技术能够为水利工作提供时效性最强的信息,协助专业人员的水利建设工作。
2.2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的建立是为了将人与物、物与物充分联系起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对于物的控制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物联网应运而生。基于电子信息技术的物联网则是通过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来丰富物联网的功能,提高物联网的便利程度,将物联网大众化、公开化的特点发挥到极致,从而提高物联网的运行效率,促进社会发展速度的提升。对于水利行业,物联网技术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般来说,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需要监控水量和水质等信息,这些信息具有动态变化的特性,人工采集难度较大,数据的时效性也偏低。物联网技术可以将水利传感器、RFID以及嵌入式系统联合,加快水利信息的采集速度。在水利工程的不同节点安置不同功能的传感器以及RFID设备,对水利信息进行智能化采集,相比传统人工数据采集来说效率更高,数据信息也更准确。
通过物联网技术将水利信息收集系统与通信系统相连接,建立水利信息共享平台,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将水利信息传递给相关部门,便于针对实时收集的水利信息调整工作方式,制定相关的策略,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的监督和管理。
2.3GIS技术
GIS技术是以地理空间为基础,通过分析地理模型得到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目前是地理研究中常见的计算机技术系统。GIS技术可以将收集到的数据统一处理,整合建立一个地理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理信息。该系统具体应用如图1所示。借助于遥感(RS)和航测等数据,利用GIS对洪水灾情、环境污染等进行监视。制作洪水淹没动态变化趋势影像图,通过AI的计算和分析,预测水利工程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帮助管理者制定更有效的决策。例如,各流域机构利用GIS系统进行水利普查,做到了数据管理的统一、监控平台的统一、地理环境信息和人文信息的统一以及通过智能处理,帮助管理者制定决策。数据管理的统一方面,GIS系统通过搭建一体化数据管理平台,广泛收集各类水利工程信息并统一数据格式。统一管理平台与各类水利设备系统和监控系统相连,传感器收集到的数据直接传输到GIS系统中;监控平台的统一方面,GIS系统可以对多个监控设备下达统一的操作命令。这样一来,监控系统就可以实时改变监控重点,为管理者提供更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在地理环境信息和人文信息的统一方面,GIS系统可以将各类需要的信息归纳整合为集成化平台,构建虚拟数字环境,管理者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行统一的调度和监管。
2.4数据库技术
许多技术人员曾经认为数据库技术结构才是软件系统开发的关键所在,直到今天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都不能与数据库技术分开,数据库技术可以帮助管理系统有效开展。建设水利工程工作所用到的检测系统、施工质量监督系统等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需要有效信息数据的支持。水利工程管理系统数据库技术在整体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坚持共享资源的施工理念,并对其他先进理念进行相应研讨和开发更具专业性的信息化系统。
2.5地理信息化技术
地理信息化技术是指通过空间基本数据,采取地理相关模型分析与数据分析技术,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提供更加精准的动态图形。地理信息化技术具有三点功能,地理动态预测、综合信息数据处理和地理空间分析。由于这三点功能的特殊性,使地理信息化技术成为整个水利工程建设中最为重要的方法,地理信息化技术包括基础空间数据接收、传输、管理及处理,能够将处理好的信息数据直接呈现给施工指挥人员,从而使得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系统中对抗洪救灾、防难减灾起到有利作用。另外,水利工程可以通过地理信息化技术进行河流、湖泊等地下水域进行构建,产生相关信息数据,形成地理信息预测报告。
结语
我国的水利信息化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尽管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就,但是仍然不能满足我国水利工作的新要求。水利对于国家发展和人民生产水平的提高有重要意义,因此,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水利工作的融合,加快跟上国际的步伐,是水利人员应该着眼的重点。
参考文献
[1]陈文玲.浅谈怎样运用信息化技术做好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管理工作[J].科技经济导刊,2019(16).
[2]郑波,方增.浅析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水能经济,2019(5):164-164.
[3]陈延飞.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16):97-98.
[4]段建才.信息技术手段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0,(04):59-60.
[5]吴庆林.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9,(07):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