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系统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杜国坤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4期   作者:杜国坤
[导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被应用到智能制造中并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身份证号:13018519870209xxxx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被应用到智能制造中并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推动了传统的工业生产改革,使工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提高,并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生产;运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工业生产方面出现的飞跃式的进展,而自动化技术与微电子技术结合应用,加快了智能制造业的发展速度。机电一体化技术是由机械和电力学技术结合的新型技术,它的应用为智能制造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改善了传统制造业中较低的生产效率与制造模式,对现代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组还包含了许多高新技术,比如自动生产、传感技术、智能机器人和数控技术等。将多种技术应用到智能制造中,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1机电一体化的含义以及内容探究
          作为机械行业机械工程技术发展过程当中产生的一门新兴的技术和学科,机电一体化是将信息技术、电子工程技术等等方面的技术进行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技术。同时作为一项新兴技术来说,机电一体化实现了对机械工程方面发展的保障。所以说机电一体化不仅仅是一门技术,同时也属于机械工程使用当中的一项产物。该产物主要就是指微电子系统和机械系统相结合,通过一些软件来使机电一体化发挥其功能和价值的东西。机电一体化的产生和发展当中包含了很多复杂的技术在其中,而且这些技术在进行运用过程当中存在着一些需要攻克的难关,只有对这些技术进行更好的应用,才能对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带来更好的保证。
          首先就是信息处理技术方面的应用。因为信息处理技术使用过程当中信息处理是否完整和正确,将直接影响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运行效率。所以,信息处理技术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系统当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如何将信息处理技术更好地进行应用,提高机电一体化的系统的运行速度的可靠性以及防干扰性,并且将信息处理技术更加标准的应用在其中是十分重要的。检测传感技术的要求也很高,需要有着十分高的精度和灵敏度,才能进行应用。因为检测传感技术和人的感受器官相一致,是将声、光、电以及其他信息相结合进行接收的一项技术。通过一定的原理和内部的一些构件设计,解决机电一体化系统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同时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利用传感技术时,需要很高的精度和质量才能完成和达到要求,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有着很好的保证。另外控制技术的运用也很重要,控制技术在这里所探究的就是自动控制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需要有着高精度的定位控制以及对速度和一些其他方面的控制等等,需要对这些控制进行检测、效证等方面的要求。而作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当中十分关键的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在现代工程当中的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大的难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优化方面。
          2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概况
          2.1传感技术的应用
          传感技术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和基础,在引入机电一体化时要首先被考虑。产品的生产制造系统未使用传感技术时,由于无法掌握动态生产制造信息,不能实时把控生产过程,不能及时察觉细小问题,以至于产品中常常出现质量问题,使用性能不能得到良好的保障。传感技术的引用则可以很好地避免此类问题出现。例如定位传感器的使用,将定位器安装到制造系统中,就可以利用计算机系统明确掌握生产信息,并将其汇总分类,根据定位器的各项运行参数和工作特性对生产系统进行及时地调整,来实现对生产流程的有效控制,同时,产品的质量与性能也得到了良好的保障。光纤光缆是目前传感器设备的主要类型,接口类型统一,制造成本较低,经济效益高,使用广泛。



          2.2智能机器人的应用
          智能机器人是目前代表机电一体化的最高技术水平,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重要应用表现,除电子技术和机械技术外,智能机器人还结结合了仿生学等知识,是当前制造生产领域的研究热点。智能机器人通过模仿人类的思维方式,对智能生产中的数据与参数进行分析判断,根据人类行为习惯作出判断,并执行操作。这样一来,智能机器人取代了很大一部分人力,降低了人力成本,减小人力负担,减轻人类的劳动强度。由于智能机器人可以不间断地持续工作,生产效率将大幅上升,同时,智能机器人拥有较高的精确度,操作更加规范,如此一来,产品的质量就能得到有效保证。而在危险性较高或者工作环境较为恶劣的情况下,智能机器人的应用可以有效避免人身事故的发生。
          2.3在数控生产中的应用
          数控加工的应用需要依靠智能控制技术实现,在此过程中,需要完成对信息的收集、处理以及模拟等操作。若在此领域中引入机电一体化技术,将大大提高智能控制效果,既能保证产品的正常生产,还提高了生产效率。数控生产最直接的价值体现就是实现了对加工精度的有效控制,这也对智能制造系统的控制有了很高的要求。就目前来看,我国的数控机床组的常见结构为CPU与数据总线模式,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通过这种模式可以对数控机床进行在线诊断与模糊智能控制,从而提高了储存装置的准确性。然后利用三维动画制作来模拟生产制造,便于操作人员对数控机床进行合理的操作,以保障生产流程的顺利进行与数控机床运行过程的规范性和高效性。
        2.4在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机械工程中的机电一体化可以提升监控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加强机械工程不同生产部门的安全系统与智能化生产系统,减少在机械工程生产中过多的人力投入,并且监控系统的升级可以提升对生产机械的检修系统优化程度,包括对液压系统、制动系统等大型系统的监控能力,提升对机械生产的各部门监控能力,减轻人工检修的负担,提升检修的便捷性,形成机械工程的标准化系统,实时的监控生产所需的每一台智能机械,保障生产工作的顺利有序进行。一旦出现问题,也可以根据监控系统的数据显示及时找到出问题的设备,再进行人工检修,可以节省大部分的排查时间,优化机械工程工作效率,提升机械工程的经济可回收效益。
        3机电一体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在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中,最重要的两点就是网络化与智能化的升级创新应用,这一部分创新发展已经在部分的机械工程生产中开始推广应用,建立数字化的机械生产系统,提升对机械生产的远程控制能力,促进我国的机械生产朝着国际化生产发展。在智能化的应用之中,需要加强机电一体化与生产设备的智能联系能力,促进机械工程的产品成果进一步优化,提升人工智能在机械工程中的推广能力,提升其产品应用的智能化水平,促进我国的其他行业也朝着智能化发展。对于机械工程的市场发展之中,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还需要重视对于绿色生产的优化,在生态强国的目标建设的引领之下,人们越来越重视在日常生活中的绿色环保水平,提升机械工程的绿色生产、提升机械产品的绿色化智能,才能形成更大的市场竞争优势,从而推动我国各行各业的绿色生产水平,以此提升我国现代化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机械工程的机电一体化发展道路还处于初步起始阶段,缺少具体的系统化应用,缺少专业性的一体化应用体系,在未来机电一体化发展道路中需要不断加强科学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程度,扩展产学研的结合水平,推进机械工程的进一步创新发展,力求将科学技术融合到我国的各行各业发展之中,进一步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白双庆,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9(09):156-157.
          [2]聂立权。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19(05):211-2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