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蔚海蓝天环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聊城市 252000
摘要:科技的发展,各领域的技术水平逐渐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更加广泛的今天,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环境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阶段,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文章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结合当下时代的特点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环评技术;评估;问题;提升建议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我国迎来了高速发展的全新时代,在我国社会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推广普及的形势下,为促进各行业建设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国家相关部门陆续出台并完善环境评价工作相关规定。
1环评技术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1.1评估过程受限制
目前国家不断提倡提高政府职能办事效率,环评技术评估的时限一再缩短,在20~30个工作日内要完成从安排评审会议到出具评估报告的整个过程,留给技术评估部门的审查时间有限,在此过程中,环评技术评估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同时当前环评技术使用的方法与过去相似,例如限制使用某些工具,技术和方法,这就导致在有限时间的评估过程中很难准确地识别问题,从而大大降低了技术评估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1.2评估时效有待提高
建设项目的整体评估时效较低,项目从送评估到出评估意见最快要半个月,时间最长的达大半年之久,中间编制单位修改时间长,修改次数多,修改次数最多的项目高达七八次。
2环评技术评估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性提升建议
2.1构建科学的环评技术评估制度,突出评估重点
为了达到质量和效率并重的目的,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尽快构建全面有效的环评技术评估体系,推进环评技术评估工作的有序开展。一是分类评估,不同类型的建设项目分别由专人负责,项目负责人可以针对同一类别项目的工艺特点和污染属性进行专项学习,更快地掌握同类项目评估的要点,突出评估重点,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建立内部审核机制,定期召开部门内部集体审查会议,讨论负责项目评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既可集思广益地解决问题,又可以统一审核标准和要求,做到最大程度的公平公正;三是定期对环评机构开展交流培训,注意收集评审过程中发现的重复问题和典型问题,定期对环评单位进行培训答疑,提升环评文件的编制质量,进一步保障技术评估工作高效健康有序的开展。
2.2简化项目环评内容和共享环境数据
为促进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针对项目环评文件主体无需提供项目建设区域环境评价信息的特点,项目部门可通过项目环评共享环境数据,促进二者的有效联动,利用规划环评工作得到的环境监测数据,为项目环评提供数据共享迁移机制,便于其直接进行应用。同时,相关部门应重视群众监管对项目环评的影响,令其参与到环评工作规定执行活动中,令其以专家、组织单位、社会团体为框架的主体结构参与环评执行监管工作。
2.3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评估体系
在明确准入要求和建设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厘清政府同市场的决策边界。对于环境影响很大、环境风险较高的建设项目,可仍采取政府把关的审批制;对于环境影响较小、风险可控的建设项目,可逐步退出审批模式,由企业自我评价、自我声明、接受社会公众监督的决策模式,风险自担、结果自负,进而将环评由“敲门石”变为企业合法合规运行的“护身符”,作为项目环保设计、运营的基础,转变企业对环评的错误的传统观念。作为市场经济发达的美国,其环评制度即未采取审批制,强化企业责任,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为我们下一步环评相关改革做参考。
2.4构建联动管理机制
某些企业为了能够实现自己公司的利益,钻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排污许可制度的空子,提前拿到了排污许可证。但是实际上的排放量远超出要求。而由于排污许可证的颁发,企业有了法律的保护,便很难再次管理。而且有些企业在前期的排污工作十分达标,并且也通过了环境影响评价,在拿到排污许可证后,便开始肆意妄为。所以面对这种情况,对于排污许可证的颁发一定要非常谨慎。将环境影响评价的结果作为颁发排污许可证的重要依据。而且在后期已经颁发排污许可证的企业定时进行检测,对其技术上的改造以及其他的项目进行严格的审查,若是不符合排污许可的要求,严厉监督其进行整改并且达到一定次数后,将其排污许可证进行作废。企业在前期的项目建设中,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提出的各项要求,并在管理人员的监管下不断整改,在后期的运行过程中,企业要及时向环境监管部门提供有关的数据,并且环境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实地进行考察,详细的比对排污前后环境的变化。
2.5建议对部分项目简化环境影响评价形式
为优化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的衔接,促进二者的有效联动,项目部门可从规划环评报告入手,使其在自身工作内容基础上为项目环评提供一定指导意见,侧重从项目建设布局规划或项目功能特点等方面出发,将指导意见内容融入环评结论中。同时,相关部门在简化项目环评时,应从其实际工作机制出发,设定科学的简化清单并依照清单进行简化。此外,针对需要项目环评深入检测管理的项目建设内容,应将规划环评重点与项目环评结合,实现简化后的项目环评与规划环评的联动。例如针对矿产资源开发项目,相关部门应从开矿产开发区域的环境条件出发,针对规划环评内容重点的主体功能区进行联动,针对其规划下禁止开发的区,以及规划方案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从项目开发规模、布局设计、开发方式等方面提供规划建议,便于相关工作者制定或完善项目开发方案,降低其中不利环境保护或合理开发利用的内容比重。而针对规划环评下的非重点区域,相关部门应将其环境影响评价内容简化,以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形式进行呈现,进而采用常规审批方式完成相关工作。
2.6环评报告技术评估工作开展过程
目前,各个评估单位的环评报告技术评估工作开展过程基本相同,一般均为:接受生态环境部门委托后,首先收集建设项目环评报告纸质版和电子版等资料;接着组织评估技术人员对环评报告进行初步审核,根据建设项目和环评报告特点,确定专家类型和人数等,并联系专家;然后确定评审会开会时间和地点,发布会议通知,联系各个参会的单位和专家,并将环评报告发给各个专家;届时,按会议通知要求组织评审会,评审会组织专家出据评审意见;随后,环评单位根据评审意见进行报告修改,并将报告报批本报送给评估单位;最后,评估单位组织评估技术人员对报告报批本进行复核,如果环评报告不满足报批要求,则退回请环评单位继续修改,如果环评报告满足报批要求,则出据技术评估报告,报送生态环境部门。环评报告技术评估工作是个系统性的工作,时间跨度较大,涉及环节较多,工作过程繁琐,需要所有参与单位和人员通力配合,认真对待,才能高效高质地完成。
结语
综合来看,了解规划环评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加以积极优化,使之为我国实现绿色产业发展和绿色社会的形成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钟石长.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制度衔接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8,36(9):159-161.
[2]梁嘉胜.基于“零排放”技术的污水控制工艺浅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7(31):75.
[3]曹亚首.新型排污许可制度与环境影响评价的衔接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8):129-130.
[4]卢海波.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评估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7(3):17.
[5]孙明宇.如何提高环评技术评估有效性的探索与思考[J].学术前沿,2017(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