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控专业基于创客教育的实训模式探索与研究 程小强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4期   作者:程小强
[导读] 探究创客教育在中职数控实训教育中的应用,本文首先分析了传课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

 

        南昌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江西南昌  330013
        摘要:探究创客教育在中职数控实训教育中的应用,本文首先分析了传课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提出了如何加强中职数控专业实训中创客教育的应用,达到提高中职学生实操能力的目的,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中职数控;创客教育;实训


        一、创客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关系
        1.创客教育与素质教育
        教育为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我国的应试教育培养了众多的竞赛获奖者,但没有能获得诺贝尔奖,为什么?因为前期中国的教育只注重分数和考试,没有进行素质教育,严重地使教育脱离实际。因此,今后必须高度重视素质教育,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挥。新的教育技术和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应运而生,创客运动与教育的“碰撞”,正慢慢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创客教育”应运而生。
        2.创客教育与职业教育
        针对当前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定位模糊、理论与实践脱节、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教师团队力量匮乏、创新创业教育认同度不高的问题,将创客教育的“做中学”思想,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理念以及体验教育融入职业教育,使其成为推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新动力。
        3.创客精神与工匠精神
        探索将创客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创客空间融入实践教学体系、创客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创客精神与工匠精神相融合、变革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主体意识、校企互通打造创客师资团队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基于创客教育的中职数控专业实训模式
        1.人才培养规划校企共商
        培养企业所需的专业人才这是中职教育的最终目的,因而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创新,中职学校首先要在人才培养规划上做到校企共商。首先,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上,中职学校应该组建起由骨干教师、行业协会以及企业组成的委员会,从员工的职业能力需求、企业的用工情况、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等方面展开广泛市场调研,在此基础上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其次,中职学校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也应做到校企共商。岗位面向、职业范围等都是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需要综合考虑在内的因素。在指向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引领下,教师可以提炼出具体的工作任务,并以工作任务为核心对不同课程内容加以整合,构建起科学的课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从而在科学的人才培养规划引领下实施教学。
        2.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共培
        教师是教学行为的执行者,也是人才培养的实践者,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创新,首先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由于“两结合”的全新教学模式对学生实践技能要求较高,中职学校也要注重可以做到理论实践两手同抓的拥有理论教学、实践指导双能力、具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双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培养。而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校企共培则是切实提高教师队伍教学水平的途径。校企共培,职业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在校企之间双向挂职,可以成功突破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瓶颈,帮助中职学校建设起一支素质优良的
        专业师资队伍。


具体而言,校企共培高水平的专业师资队伍可以采取如下措施:采取脱产业余相结合、课余假期相结合的方式有计划地组织专业教师分期分批进入合作企业挂职,并建立健全专业教师挂职锻炼的激励机制、考核机制,切实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选聘合作企业当中的技术骨干、管理人员,在对其进行教学业务培训的基础上由他们来完成一体化课程教学;针对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师实行双工作制,赋予专业教师双重身份,既做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师,同时又是企业员工。
        3.人才实训基地校企共建
        实训是提升专业人才综合职业素养、实现能力培养与岗位需求无缝对接、提升中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举措,但受办学经费限制,许多中职学校无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环境。人才实训基地校企共建有切实解决经费不足问题、促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举措。中职学校可以采用“办学入园”的形式,在工业园内建立分校;也可以采用“引企入校”的方式,将合作企业引入校内,建设高质量的校内实训基地。借助校企共建的人才实训基地,学校、企业的资源得以有效整合、充分利用,中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实训基地內可以获得切实提升,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自然可以产生质的飞跃。总而言之,借助中职机械数控教学培养“两结合”的应用专业人才,促进中职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形成、提升,做到教学与产业紧密结合、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是必要前提。中职机械数控专业教师应借助“两结合”的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教学,才能在教学当中真正做到理实结合、工学结合、教产结合、校企结合,才能借助教学实现应用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培养与实际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也才能在切实提升学科教学实效性的基础上增强专业人才就业竞争力,促进中职学校人才共育、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的形成。
        4.课程资源的建设
        既然是生产性实训,我们面对的生产任务都是不定的,为了减少事情的繁杂程度,必须将生产类型,定位在一定范围内。针对学校设备资源,我们具备车床、钻床、铣床、数控车床、数控铣床、锯床、刨床及钳工设备;具备CAD/CAM能力。据以上现实条件,接受的任务可以限定在车加工、铣加工、刨加工、钳加工、零部件测绘及设计工作。因此将这些项目课程要进行重新的设计,让其目的性更强,学习起来更容易,并且和生产零距离接近。除此之外,要注重工艺的学习及各科的相互交叉融合。
        项目课程设计,在基础性的项目上,可以事先进行设计,做成电子课件,放在网络学习平台上供学生随时进行查询。同时可以做成纸质手册,放在车间学习教室,作为工具用书。当遇到生产任务时,针对生产任务需求及时补充课程,更新电子课件和纸质手册,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资料。这样形成的资料才会越来越具备实用性和适用性。
        5.机动性
        既然是生产性实训,那么实训结束后,并不代表生产任务的终结。在非实训期间,生产任务不能停,这个时候是需要合理安排学习与生产的衔接。这就要求学习要时刻跟随生产进行,因此要具备机动性。
        三、总结
        基于创客教育的中职数控专业的实训计划,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为基础,实现创客教育的途径,就需要加强师资力量,实现校企共建,以培养人才为目的,设计合理的实训课程,在实训中提高中职学生的能力,提高中职学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邢国利,孙昭君,张伦玠.中职在“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深圳宝安技术学校数控专业为例[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8,17(12):23-26.
        [2]李佩冠,郝兴发.基于一体化教学模式下中职学校数控专业实训耗材有效管理研究[J].南方农机,2018,49(22):179.
        [3]徐敏,刘国柱.中职数控专业技能“双线三段”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8,17(01):17-19.
        [4]周桂岐.论信息技术在中职数控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44):253-254.
        [5]潘科峰.基于数字化资源的中职机械专业实训教学实践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