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运行管理 王磊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3期   作者:王磊
[导读] 摘要:中国淡水资源日益短缺,但人们对食物的需求却在增加。
        长垣市财政局  河南长垣  453400
        摘要:中国淡水资源日益短缺,但人们对食物的需求却在增加。淡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题,必须加快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节水灌溉是以最小的用水量获得最大的产量或收益,即单位灌溉水量使作物产量和产值最大化的灌溉措施。
        关键词: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运行管理
        导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这种环境背景下,实际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水资源也受到日益稀缺的严重影响。可以说,相应的水利灌溉工程是发展农业的关键途径之一,是我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农业得到良好的发展,需要建设和实施有效的节水灌溉工程管理。
        1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建设节水灌溉工程不仅可以节约水资源,而且是每个水利单位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的社会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促进中国农业发展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建设可以有效地促进我国农业的全面发展。目前,我国社会用水比较紧张,传统的灌溉方式已不符合当前发展的主要需求。传统灌溉技术的使用将导致灌溉质量的降低。通过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和我国未来发展的规划,可以在农业上应用和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缓解该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重要问题,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提高我国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实现收入的全面增长,促进区域经济水平的有效提高。
        1.2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目前,我国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水资源浪费。一些农业在生产过程中一直采用传统的灌溉技术。农业用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多数农民在生产过程中还没有形成节水环保意识。传统的灌溉方式不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另外,传统的灌溉方式不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大部分地区自身的农业设施不完善,导致自然降水得不到更有效的利用。通过建设水利和节水灌溉工程,可以改善部分农村的水利设施,保证其储存自然降水。干旱期来临时,可以利用自然降水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
        2加强节水灌溉工程运行管理的措施
        2.1管理机制改革
        抓住水利建设的良好机遇,以建促管,建设与管理并重,推动节水灌溉工程迈上新台阶。充分利用现有优势,从工程产权归属、水价收费制度等方面落实各项责任制,提高管护效率,促进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为使项目区节水灌溉工程长期正常运行,充分发挥预期效益,采取以下具体保障措施。一是明确产权和责任,确保项目正常运行和长远效益。
        项目竣工验收后,移交给受益村村委会,由财政部门和项目所在乡监督,负责项目的经营管理。受益村要在市水利局的指导下,制定相应的项目管护方案,建立灌溉制度,责任到人,明确管护责任,提高管理和保护人员的管理和保护意识,确保工程的长期效益。二是为保证水利灌溉工程的正常运行,除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协会规章制度和项目管理、灌溉管理、财务管理、奖惩制度等各项运行管理制度外,已经制定。协会是由全体用水户民主组织的从事农业供水管理的行业性社会组织。协会宗旨是以用水户为优先,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恪守社会公德,全心全意提供有效的农业供水服务,促进农业稳定高产和节水增效。全面负责协会管辖范围内灌溉工程的建设、维护、运行、管理和供水调度工作。三是灌溉管理主要依据年度和阶段性供水计划,及时供水,安全供水,合理利用水资源,平衡供需,科学配置用水,充分发挥灌溉效益。要坚持局部服从整体的原则,杜绝漫灌,做好节水工作。遵守灌溉纪律,维护灌溉秩序,服从统一调度。
        2.2服务体系建设
        为确保节水灌溉工程的长远效益,区、乡、村三级建立了包括区级工程运行管理科、乡级水利服务中心、县、乡、村三级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体制,村级水利工程管理保护协会或者农民用水协会。管护资金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为项目长期运行提供可靠的管理机制保障和资金保障。


        2.2.1落实项目实施前的管理和保护主体,由项目实施的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牵头组织成立以村为单位的农民水务协会,农民水务协会是项目管理和保护的主体。成立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的用水小组,推选有责任心的群众代表担任用水小组组长。农民用水协会可以通过租赁、承包、拍卖等形式落实项目管理和保护责任人。
        项目管理应做到: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保证作物及时灌溉;经常维护井机,保证工程正常运行;制定合理的用水方案、收费制度和收费标准,实行计量收费,促进节水;用水户灌溉后应及时缴费,不得拖欠;费用实行专户管理,专户用于工程维修和设备更新,不得挪作他用; 侵占、损坏水利设施的,依照水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2.2.2明确产权。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对项目进行产权改革,明确项目的所有权、经营权和使用权。项目建成后,国家投资的部分项目所有权属于国家,群众出资的部分项目所有权属于集体。水行政主管部门代表政府对工程进行产权登记,颁发产权证书,加强产权保护和监督管理。
        2.2.3加强协会管理
        农民用水协会作为管理主体,是实现农民用水自治的主要形式,必须体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自我发展”。政府要加强对协会运行的监督,通过培训加强协会的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完善制度建设,实行民主管理。
        2.2.4水价的合理确定
        供水价格由物价、水利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保护成本、微利的原则确定。农民用水采取“量水、按方收费”的方式。水费征收要做到“三公一户”,即“水量公开、水价公开、水费公开、计费到户”,确保广大用水户对水费征收和使用管理有知情权和监督权。3.3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包括工程基本信息、资金使用管理、竣工验收等,以方便工程的运行和管理,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实现水资源总量的控制和定额管理。IC卡灌溉管理系统具有操作方便、操作简单、管理系统方便灵活、用水量和用水时间统计等优点,为有关部门制定科学的用水规划、对地下水进行实时监测和有效管理提供了依据,并适当考虑对一些有条件的地区进行自动控制,在区域节水灌溉中起主导作用。
        2.2提高员工素质
        在管理过程中,必须加强管理人员、施工人员、技术人员等综合素质的培养,综合素质的培养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运行。管理者必须结合当地的大局,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规定。此外,还要及时有效地与当地农民沟通,确保管理中存在的基本问题得到解决。除了专业技能外,技术人员还需要加强自身应急能力,及时应对突发设备状况并向有关部门报告,防止出现更大的问题。他们还需要有效地分析施工现场和当地的地质条件,丰富自己的专业能力,从而应对施工中存在的复杂问题。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可以加强节水灌溉工程的使用,可以保证工程的使用质量。相关人员必须在管理过程中不断自我完善和完善,从而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一般来说,相应的节水灌溉工程可以说是一项综合性强、长期性强的工程建设。从本质上讲,这种项目不仅有利于农业的良好发展,也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实际增长。通过这类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真正促进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对农业生产的质量效益和农作物的高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梁永强.西吉县杨坊小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任务与布局规划[J].甘肃农业,2014,17:39+41.
        [2]王恩新.建昌县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11:254~256.
        [3]赵敖,张茂国.山东水利现代化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建设与成效[J].山东水利,2003,01:12~14.
        [4]王天雄.浅谈张掖市利用外资发展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建设与管理[J].水利建设与管理,2008,09:15~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