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湖县金维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江苏省淮安市 211600
摘要:水利工程的主要作用就是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确保水资源能够得到合理利用,并改善国内各个地区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的问题。虽然我国对水利工程的建设投入不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资源的供应压力,但是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比较复杂,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难以保证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进而影响到水利工程的正常使用,甚至影响到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基于这种情况,需要强化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确保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且必须落实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从而促进水利工程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1 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未能建立统一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当前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比较分散,难以做到集中力量解决问题,使得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存在各种各样的漏洞,不利于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持续发展。就以往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工作情况来看,其主要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行政主管部门对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进行监督,由相关事业单位来负责其他的内容;(2)在行政主管部门履行自身职责的同时,负责工程建设质量的管理;(3)由行政主管部门对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责任进行划分,构建独立的质量监督机制,方便对水利工程建设质量进行严格控制。由此可见,基于不同的组织结构,不同类型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内容存在一定差异,在缺乏统一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的情况下,很难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顺利有序进行。
1.2 缺乏良好的工程质量安全意识
良好的质量安全意识是促进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能够规范建设质量管理人员的行为,使其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态,从而促进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不断发展。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单位比较重视水利工程的进度,对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存在一定的忽视,未能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难以发挥建设质量管理的功能效用。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相关人员的工程质量安全意识不足。由于工程项目的领导部门对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不足,下级部门在执行质量管理制度的时候,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导致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效果不够理想。基于这种情况,需要对领导部门与施工部门的质量安全意识进行强化,为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2 主体质量保证体系分析
2.1 工程建设质量制度体系
建设质量制度体系包括设计方质量制度体系和施工方质量保证制度两个部分,需要做好建设质量制度体系建设工作,为水利工程质量建设管理提供有利基础。总结起来,工程建设质量制度体系的要点如下。
(1)设计方质量制度体系。充分把握好相关规定的要求,并做好质量设计,之后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质量检验。为保证设计方质量制度体系的完整性,需要做好质量详细设计、质量设计问题研究、质量内部评估、质量设计策划、质量信息反馈、质量方案设计等多个阶段的工作。在进行设计方与监管方的质量回访、经济激励和质量外部评估时,应重视各种物资、资源及信息的传导等各环节的有效衔接。
(2)施工方质量保证制度。不断完善工程施工体系,达到控制工程施工过程的目的,从而确保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确保工程施工处于受控的状态,可以促进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且可以构建完整的工程施工体系。同时,需要重视对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及时发现质量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质量提升。
2.2 质量保证体系的三方协同
施工单位是水利工程建设中的主要参与者,做好施工方的质量管理,有利于提升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
通过提高业主在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中的参与程度,对工程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可以提高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使水利工程的建设目标得以顺利实现。同时,发挥第三方机构在监督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由监理方进行施工协调,可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避免工程投资方的利益受到损害。只有做好施工方、建设方、监理方的协同合作,才能够促进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使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得到保障。通过三方协同能够对工程的验收质量、设计质量进行严格管理,比如在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工作前,由监理方、施工方对组织结构、自测制度及质量目标等进行检查,由监理方对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进行监控,从而促进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有效进行。
3 政府质量监督体系分析
3.1 发挥政府质量监督体系的作用
在进行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时,政府监督部门需要发挥行政激励的作用,按照相关的条件和程序为优秀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奖励,严格处理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行为,从而提高建设单位在质量管理方面的积极性及主动性,促进建设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使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得到保障。就实际情况来看,政府监督部门在行政执法及行政激励方面存在一定不足,需要严格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对工程建设的质量进行全面把控,对工程参与方及相关责任人的行为进行监督,确保市政竞争的秩序良好,维护各方的基本利益。根据国家管理制度的要求,做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将政府质量监督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同时,需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确保工程质量监督人员的行为规范。
(2)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质量检测,按照规定对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并保证政府质量监督的公正性,落实政府统一管理,使多家机构重复执法的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3.2 建设质量信用评价体系的建立
(1)建设单位质量信用的评价。在进行建设单位质量信用评价的时候,需要选择简单实用的评价方法,通过层次分析法来确定质量信用体系中各个指标的权重,将转化为百分制的各指标权重作为主要依据,对建设主体的质量信用进行评价。对于建设主体质量信用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可以由中介机构、征信机构进行,由政府部门对建设主体的资格信息、质量监察信息、竣工备案信息、招投标信息、规划许可信息等进行收集和整理,由金融机构对建设单位的财务信用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
(2)建设单位质量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首先,需要对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并做好数据信息的处理和保管,确保数据信息的整体质量,并做好数据信息的定期公布。其次,可以采用行业协会构建的信息平台,也可以采用政府主导的信息公告平台,将相关的信用报告发布出去,使用户的信息需求得以充分满足。最后,通过对质量信用信息进行定期公布,可以提高优秀建筑主体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市场秩序的正常运行。
(3)建设主体质量信用管理制度的建立。首先,需要对信用征信制度进行完善,确保建设单位信用信息的完整性及真实性,便于对其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以往部分单位的信用信息比较分散和封闭,通过对信用征信制度进行完善,构建完整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可以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准确的信用评价。其次,需要对信用中介机构的建设进行强化。目前国内外的征信机构、信用管理机构、信用评级机构不断增多,可以为客户提供一些可靠的咨询服务,且大部分机构的业务都是以咨询服务为主。需要加强信用中介机构的建设,使其能够发挥自身在信用体系中的价值作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促进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充分了解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现状及相关问题,加强主体质量保障体系和政府质量监督体系的建设,从而促进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顺利开展,使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得以不断提升,进一步为我国水利工程事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殷凤涛.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全过程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9,47(3):158-161.
[2]刘钊.探究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优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13):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