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样品水质监测数据的合理性检验 张晶丽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3期   作者:张晶丽 黄建瑾 余俊杰
[导读] 摘要:环境监测数据可以为环境保护工作计划提供指导作用,其工作内容是环境监测中的重要步骤。
        杭州天量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环境监测数据可以为环境保护工作计划提供指导作用,其工作内容是环境监测中的重要步骤。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与合理性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可以真实明显地反映区域内的环境状况与治理效果。也可以使环境监督部门可以对环境治理的进度有明确地了解和评估,以便制定更合理的工作方案,确定未来环境保护的战略方案。避免由于缺乏环境有效数据而导致的工作方针不准确,工作效果不明显的情况。本文主要分析了水质检测的技术与检验方法,为实现我国水资源质量的提升做出参考。
        关键词;环境;水质监测;数据;合理性检测
        引言:
        工业社会的不断虽然促进了经济的进步,但是对环境的影响却十分严重。为了保证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环境检测部门必须不断提升其检测技术,更新监测设备,加强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硬件基础。同时还要加大宣传力度,使社会各方都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监督环境监测样品采集、数据收集整理等过程,使环境监测工作可以不断提升。
        1、环境样品水质分析的意义
        对环境样品水质进行检测,可以对水质中含有的成分进行分析,对其微生物、矿物质、污染物等含量是否都标进行监督,通过检测出的数据作出研究基础来实现对水资源质量的科学控制。为了使水质检测过程中所出现的误差进一步地减小,使其保持在标准的范围内,就要确保水质检测结果的有效性以及准确性。除此之外, 注重水质监测结果合理性检验及纠错探索,有利于保持提升其监测结果的潜在应用价值,并为水质监测方式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促使我国水质监测工作水平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得以不断提升。因此,需要在水质监测结果合理性分析中,给予其检验及纠错方式使用必要的关注,使得卫生理化检验疾控中心的水质监测工作开展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2、水质监测数据的合理性研究
        2.1加强阴阳离子电平衡关系
        为了在实践中落实水质监测结果合理性检验工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强溶液中的阴阳离子电平衡关系检验分析。检验人员应在丰富的实践经验、专业理论的支持下,对溶液中的阴阳离子电荷平衡状况进行深入探讨。在对水质监测结果合理性进行检验时,加强矿化度与离子含量关系检验方式使用,落实好相应的检验工作,也能对水质监测结果是否合理做出评价。
        2.2 水质指标数值统计检验
        一些水质指标之间的理化定性关系不是特别清楚,但是当水域受到污染这种特殊环境下,水质指标的数值的关系相对会比较密切。进行数值统计就必须要保障分析结果所采用的原始数据的真实性。对于定性关系并不明显的指标而言,则可以利用其他方式对其相互影响关系进行展开分析,在这一过程中一般会使用到数学统计分析方法。
        2.3 实践中其他方面的检验方式
        对于水质指标进行检测是一项高度复杂且体量庞大的系统性工程,但是只要能够对各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机理和逻辑关系进行正确的描述,就还是能够对其规律进行摸索。在进行环境监测时,还可以结合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所需的检验结果,从而对水质监测结果是否合理做出评价。例如:通过使用水质矿化度与总硬度关系的检验、pH与碳酸根、重碳酸根关系的检验、氯离子与硫酸根离子关系的检验等检验方式。


        3、水质指标关系检验关系
        3.1.年水质指标浓度变化关系检验
        在开展环境监测工作中,对年水质的指标浓度变化关系展开是一项非常关键的检验环节检测的对象,包括历年同一时段的水质浓度变化情况以及水质浓度变化值变化关系,通过对过去数年水质监测数据进行调阅和查看,可以对各类水质指标的均值得到结果,然后再判断各年的数据是否出现明显的变化,从而判断在检测过程中是否存在误差和偏差,将其作为检验数据合理性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一般是采用半人工的水质检测方式,需要工作人员对于检测区域水体的各类实际特征和影响因素有全面地认识,并能够在分析检验过程中将相关影响因素剥离出来,防止最终结果受到影响。
        3.2年内水质指标浓度变化关系检验
        水体的水质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是一些发展比较稳定的水体,在一段时间内,其变化规律是可以被掌握的,在进行环境监测过程中,针对水质指标可以以年内时段性的变化规律来进行定量的检验,这样如果在时间段内出现与变化规律完全不相同的,检测结果是就有理由判断是检测数据出现了问题,用于反推水质检验数据真实性。
        4、水质分析数据合理性的检验方法
        4.1用数据的有效规整法进行检测
        对数据的有效规整法进行科学的应用,就可以良好地实现对数据的分类,并且进行对采用数据的有效规整的处理,这样就可以对检测数据在其可靠性以及科学性方面实现进一步的提高,使其在对数据进行参考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地发挥其应有的价值[3]。所以,在进行水样分析数据合理性检验的过程中看,将所得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合理分类处理,对不同地区进行水质分析的数据实现有效的分类以及规整,这样在以后对这些数据进行提供以及查找的过程中就会极大程度地增加其便利性。这就是数据有效规整法在对水质分析数据的合理性进行检测过程中的有效作用。
        4.2对无效的数据进行消除的方法
        在对水质分析的数据进行采集以及获得的过程中,一定会有相关的时间规定。如果数据有着太长的监测时间,就会使其失去本质意义,也就没有了参考的价值。因此,对无效的数据进行消除这一方法在水质分析数据合理性的检验中得到合理的应用,就可以进一步对监测数据在参考性方面提供良好的保障。因此在进行数据处理的时候,应该对失效的或者有着较长时间的数据进行合理的删除,防止过多的数据对查找带来的不便。因此,这种方法在水质分析数据合理性检验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3 对实验数据进行反复对比
        在水质监测过程中,由于数据监测过程不同,监测结果也不同,这也导致了有些水质问题难以有效反映。因此,在检测水质分析数据的合理性的过程中,采用重复验证数据的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使其具有公平性和可比性。因此,有必要在水质采样分析全过程中,对各个监测点进行数据的反复验证,有效实现对区域内水样的科学合理分析。将该方法应用于水质分析数据的合理性检测过程中,有效地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
        总结:
        环境样品水质监测数据会因为各种原因造成偏差,因此数据的合理性检验工作变得尤为重要,应该对每一个监测点位的数据进行核实 。通过对各种检测数据的对比以及相关技术手段的提升使监测数据更急啊科学准确。在此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在水质数据分析检测中要做到科学、严谨、客观、合理。把监测数据的误差降低到最小,在实践中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作出有效的优化方案。从而保证水质花环境监测数据的合理性,实现对水资源质量的有效控制,从而促进我国整体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谈剑宏,杨文晶.水质检验中监测的质量控制方法[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7(03):29-32+41.
        [2]梁兵.探讨环境样品水质监测数据的合理性检验方法[J].环境与发展,2019,31(5):178,180.
        [3]冯湘蓉.环境样品水质监测数据的合理性检验方法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6):4622.
        [4]李娜,许敏.环境样品水质监测数据的合理性检验分析[J].智能城市,2018,4(18):113-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